第九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九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

第九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1 / 2)

詩曰:

海上髡囚號寶光,解將左道恣猖狂。

從來邪法難歸正,到底浮基易滅亡。

吳用良謀真妙算,花榮神箭世無雙。

興亡多少英雄事,看到清溪實感傷。

話說宋江為了救回解珍、解寶的屍首,率軍來到烏龍嶺下,卻正中石寶的計策。一時間,四下裡伏兵齊起,前麵有石寶的軍馬攔住去路,後麵鄧元覺又截斷了退路。石寶高聲厲喝:“宋江,你還不下馬受降,更待何時!”關勝見此,怒不可遏,拍馬揮刀,直取石寶。兩員大將剛交鋒不久,後方又傳來喊殺聲。原來是四個水軍總管一同登岸,會同王、晁中從嶺上衝殺下來。花榮見狀,急忙挺身而出,擋住後隊,與王展開激戰。雙方交戰幾個回合後,花榮佯裝不敵,轉身便走。王和晁中不知是計,乘勢追擊。花榮瞅準時機,手起弓開,連珠二箭射出,正中王和晁中,二人翻身落馬。南軍士兵見狀,嚇得齊聲驚呼,不敢再向前,紛紛後退。四個水軍總管見王和晁中接連被射死,心中懼怕,也不敢貿然向前,因此花榮得以抵擋住敵軍的攻勢。

此時,斜刺裡又殺出兩陣敵軍,一隊由指揮白欽率領,一隊由指揮景德率領。宋江陣中,呂方和郭盛二將迅速出列,呂方迎住白欽交戰,郭盛則與景德相持。一時間,四下裡各方人馬分頭廝殺,戰鬥陷入白熱化。宋江正焦急萬分之時,隻聽見南軍後方喊殺聲震天,敵軍士兵紛紛逃竄。原來是李逵帶著項充、李袞兩名牌手,率領一千步軍,從石寶的馬軍後方殺了過來。鄧元覺剛要率軍前去救援,魯智深和武鬆又從背後殺到,二人揮舞著兩口戒刀,橫剁直砍,魯智深的渾鐵禪杖更是一路猛衝直截,他們帶領著一千步軍,如猛虎下山般殺入敵陣。隨後,秦明、李應、朱仝、燕順、馬麟、樊瑞、一丈青、王矮虎等人,也各自帶著馬軍和步軍,拚死衝殺進來。四麵的宋兵奮勇拚殺,終於殺散了石寶和鄧元覺的軍馬,將宋江等人救回桐廬縣。石寶見勢不妙,也收兵退回嶺上。

宋江在寨中對眾將感激不已,說道:“若不是各位兄弟相救,宋江早已和解珍、解寶一樣,成為泉下之鬼了!”吳用說道:“兄長此去,我心中實在擔憂,惟恐有失,便趕忙派遣眾將前去接應。”宋江連連稱謝。

且說烏龍嶺上,石寶和鄧元覺兩位元帥在寨中商議。石寶說道:“如今宋江的兵馬退到桐廬縣駐紮,倘若他們偷偷越過小路,度過嶺後,睦州便危在旦夕了。不如國師親自前往清溪大內,麵見天子,奏請增調軍馬,守住這條嶺隘,這樣才能確保長久安全。”鄧元覺表示讚同:“元帥所言極是,小僧這就前往。”

鄧元覺隨即上馬,先來到睦州,拜見右丞相祖士遠,說道:“宋江兵強馬壯,氣勢洶洶,勢不可擋,其軍馬如潮水般席卷而來,實在令人擔憂。小僧特來奏請添兵遣將,保衛關隘。”祖士遠聽後,便與鄧元覺一同上馬,離開睦州,前往清溪縣幫源洞。他們先拜見了左丞相婁敏中,說明奏請增調軍馬之事。

次日早朝,王子方臘升殿,左右兩位丞相與鄧元覺一同朝見。眾人行完拜舞大禮後,鄧元覺上前向方臘請安,隨後奏道:“臣僧元覺,奉陛下聖旨,與太子一同鎮守杭州。不料宋江兵馬強悍,如狂風暴雨般席卷而來,難以抵擋。袁評事被其引誘入城,致使杭州失陷。太子因貪戰而出奔,不幸身亡。如今臣僧與元帥石寶退守烏龍嶺關隘,近日接連斬殺宋江四員將領,軍威稍有振作。然而,宋江已進兵至桐廬駐紮,臣僧擔心他們早晚偷偷越過小路,穿過關隘,如此一來,嶺隘將難以保全。懇請陛下儘快選拔良將,增調精銳軍馬,共同保衛烏龍嶺關隘,以便擊退賊兵,收複城池。臣僧元覺,特來啟奏。”

方臘聽後,麵露難色,說道:“各處的軍兵都已調遣殆儘。近日歙州昱嶺上的關隘戰事吃緊,又分去了數萬軍兵。如今隻剩下禦林軍,寡人還要依靠他們保衛大內,如何能隨意調派出去?”鄧元覺又奏道:“陛下若不發救兵,臣僧實在無能為力。若是宋兵度過嶺後,睦州恐怕難以堅守!”左丞相婁敏中出班奏道:“這烏龍嶺關隘,也是極為重要的地方。臣知道禦林軍共有三萬,可分出一萬跟隨國師前去保衛關隘。懇請陛下明鑒。”然而,方臘不聽婁敏中的建議,堅決不肯調撥禦林軍去救援烏龍嶺。有詩為證:

偽朝事體潰如癰,要請廷兵去折衝。

自古江山歸聖主,髡囚猶自妄爭鋒。

當日早朝結束,眾人退出大內。婁丞相與眾官商議,決定讓祖丞相從睦州分出一員將領,調撥五千軍兵,跟隨國師去保衛烏龍嶺。於是,鄧元覺與祖士遠回到睦州,挑選了五千精銳軍馬,任命首將夏侯成,一同前往烏龍嶺寨內,將此事告知石寶。石寶聽後說道:“既然朝廷不調撥禦林軍馬來擊退宋兵,我們就先守住關隘,切勿出戰。讓四個水軍總管牢牢守住灘頭和江岸,隻要有船隻靠近,便出兵殺退,切不可主動進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且不說寶光國師與石寶、白欽、景德、夏侯成五人守住烏龍嶺關隘,再說宋江自從折損了將佐後,一直駐紮在桐廬縣,按兵不動,一住就是二十多天,未曾出戰。忽然有探馬來報:“朝廷又派童樞密攜帶賞賜前來,已到杭州。聽說大軍分兵兩路,童樞密轉而派大將王稟攜帶賞賜,前往昱嶺關盧先鋒軍中。童樞密很快便會親自前來,帶來賞賜。”宋江得知後,便與吳用等眾將一同出城二十裡迎接。回到縣治後,宣讀聖旨,隨後將賞賜分發給眾將。宋江等人參拜童樞密,接著設宴款待。

童樞密問道:“在征戰過程中,常聽聞折損了不少將佐。”宋江滿臉悲痛,垂淚稟道:“往年跟隨趙樞相北征大遼時,兵將全勝,確實未曾折損一名將校。自從奉皇帝敕令來征討方臘,還未離開京師,公孫勝便先行離去,皇上又留下了數人。大軍渡江之後,每到一處,都會折損數人。最近又有八九個將佐病倒在杭州,生死未卜。在前麵的烏龍嶺兩次廝殺,又折了幾位將領。隻因山險水急,難以正麵交鋒,急切間無法攻破關隘。正在憂慮惶恐之際,幸得恩相前來。”

童樞密說道:“當今皇上深知先鋒立下大功,後來聽聞折損將佐,特地派下官率領大將王稟、趙譚前來助陣。已經讓王稟攜帶賞賜前往盧先鋒處,分發給眾將。”隨即喚出趙譚,與宋江等人相見,眾人都在桐廬縣駐紮下來。飲宴款待完畢。

次日,童樞密整頓軍馬,準備攻打烏龍嶺關隘。吳用勸諫道:“恩相不可輕易行動。可先派燕順、馬麟前往偏僻的山間小徑,尋找當地的百姓,向他們打聽道路,另尋小路繞過關隘,從兩麵夾攻,使敵軍首尾不能相顧,如此一來,此關便可輕易奪取。”宋江點頭稱讚:“此言極妙!”隨即派遣馬麟、燕順帶領數十個軍健,前往村落中尋訪百姓問路。

他們去了一整天,到了晚上,帶著一位老者回來拜見宋江。宋江問道:“這位老者是什麼人?”馬麟回答:“這位老者是本地的土居百姓,對這裡的路徑、溪山都十分熟悉。”宋江對老者說道:“老人家,請您給我們指引一條穿過烏龍嶺的小路,我定會重重酬謝您。”老者說道:“老漢祖祖輩輩都住在這裡,卻屢遭方臘殘害,無處可逃。幸好天兵到來,百姓們有了福分,又能重見太平。老漢知道一條小路可以穿過烏龍嶺,那邊便是東管,距離睦州不遠。從東管到北門,再轉過西門,就是烏龍嶺。”

宋江聽後十分高興,立刻讓人取來銀錢財物賞賜給引路的老者,並將他留在寨中,還安排人給他酒飯招待。次日,宋江向童樞密請求:“請恩相守把桐廬縣,宋江親自率領軍馬,前往睦州城下,從兩麵夾攻,奪取烏龍嶺關隘。”童貫便讓宋先鋒分兵派將。宋江親自帶領正偏將一十二員,取小路進發。童樞密則率領兵馬,從大路前進。宋江所帶的十二員將領分彆是:花榮、秦明、魯智深、武鬆、戴宗、李逵、樊瑞、王英、扈三娘、項充、李袞、淩振。有詩為證:

山嶺崎嶇繞睦州,損兵折將重堪憂。

若非故老為向導,焉得奇功頃刻收。

話說當下宋江親自帶領正偏將一十二員,隨行馬步軍兵一萬人,跟著引路的老者出發。行軍途中,戰馬摘下鑾鈴,軍士們口中銜枚,悄無聲息地疾行。到了小半嶺,遇到一夥軍兵攔路。宋江當即命令李逵、項充、李袞衝殺過去。這夥約有三五百人的守路賊兵,很快便被李逵等人殺得乾乾淨淨。四更前後,宋江等人已到達東管。本處守把將伍應星,得知宋兵已偷偷越過東管,心想自己部下隻有三千人馬,如何能抵擋得住,一時間,眾人一哄而散,紛紛逃回睦州,向祖丞相等官員報告:“如今宋江的軍兵已偷偷越過小路,穿過烏龍嶺,全都到東管來了。”祖士遠聽後大驚失色,急忙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宋江已命令炮手淩振,放起連珠炮。烏龍嶺上寨中的石寶等人聽到炮聲,大為震驚,急忙派指揮白欽率軍前去探查。白欽看到宋江的旗號遍布山林,漫山遍野都是宋兵,急忙退回嶺上寨中,向石寶等人報告。石寶說道:“既然朝廷不發救兵,我們就堅守關隘,不要去救援。”鄧元覺卻不同意:“元帥此言差矣!如今若不調兵救援睦州,還說得過去。倘若內苑有失,我們也難以自保。你若不去,我自去救援睦州。”石寶苦苦勸阻,但鄧元覺心意已決,他點了五千人馬,手持禪杖,帶著夏侯成下嶺而去。

且說宋江率領兵馬抵達東管後,並未急於攻打睦州,而是先打算奪取烏龍嶺關隘。巧的是,正好與鄧元覺的部隊狹路相逢。雙方軍馬逐漸靠近,擺開陣勢。鄧元覺一馬當先,出陣挑戰。花榮見狀,趕忙湊到宋江耳邊,低聲說道:“對付此人,需如此這般,方能將其擒獲。”宋江聽後,點頭表示讚同,隨即囑咐了秦明,兩人心領神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秦明率先出馬,與鄧元覺展開激戰。兩人你來我往,鬥了五六個回合,秦明佯裝不敵,撥轉馬頭便走,麾下的士兵們也紛紛四下散開。鄧元覺見秦明敗逃,以為有機可乘,竟撇下秦明,徑直朝著宋江衝殺過來。原來,花榮早已做好準備,緊緊護在宋江身旁。待鄧元覺逼近,花榮拉滿弓弦,瞄準鄧元覺的麵門,“嗖”地一箭射出。這一箭,弓如滿月,箭似流星,正中鄧元覺的麵門。鄧元覺當即墜馬,被宋軍士兵亂刀砍死。宋軍見狀,士氣大振,如潮水般一齊掩殺過去。南軍抵擋不住,大敗而逃。夏侯成難以招架,隻能朝著睦州方向逃竄。宋軍一路追殺至烏龍嶺邊,然而嶺上的守軍紛紛扔下擂木炮石,宋軍無法繼續前進,隻得折返,轉而攻打睦州。

且說祖丞相見首將夏侯成狼狽逃來,報告說:“宋兵已越過東管,鄧國師戰死,此刻正前來攻打睦州。”祖士遠聽聞,大驚失色,趕忙派人同夏侯成前往清溪大內,奏請婁丞相入宮啟奏:“如今宋兵已從小路穿越至東管,正猛烈攻打睦州。懇請我王速速發兵救援,若再遲延,睦州必定失陷。”方臘聽後,大為震驚,急忙宣殿前太尉鄭彪,撥給他一萬五千禦林軍,令其星夜奔赴睦州救援。

鄭彪上奏道:“臣領聖旨,但懇請天師一同前往策應,如此方能抵禦宋江。”方臘準奏,隨即宣靈應天師包道乙入宮。包道乙來到殿上麵見方臘,施了稽首之禮。方臘傳旨道:“如今宋江的兵馬眼看就要侵犯寡人的領地,多次攻陷城池,折損我眾多兵將。此刻宋兵已齊聚睦州,望天師施展道法,護國救民,以保江山社稷。”包天師奏道:“主上不必憂心。貧道雖才疏學淺,但憑借胸中所學,仰仗陛下洪福,定能將宋江兵馬一網打儘,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方臘聽後大喜,賜座並設宴款待。包道乙飲宴完畢,辭彆方臘出朝。

包天師隨即與鄭彪、夏侯成商議出兵事宜。原來,這包道乙本是金華山中人,自幼出家,研習左道之術。後來追隨方臘,謀叛造反,以邪道為正道,每逢交戰,必定施展妖法害人。他有一口寶劍,名為玄天混元劍,能飛出百步之外取人性命,協助方臘行不義之事,因此被尊為靈應天師。那鄭彪原本是婺州蘭溪縣的都頭,自幼練就一身嫻熟的槍棒功夫,投靠方臘後,官至殿帥太尉。他極為癡迷道法,拜包道乙為師,學到了許多法術。每逢廝殺,總有雲氣相隨,故而人稱鄭魔君。夏侯成也是婺州山中人,原本以打獵為生,擅長使用鋼叉,一直跟隨祖丞相統領睦州。

當日,三人在殿帥府商議出兵,門吏前來稟報:“司天太監浦文英求見天師。”詢問其來意,浦文英說道:“聽聞天師與太尉、將軍三位即將提兵與宋兵交戰。文英夜觀天象,發現南方將星黯淡無光,而宋江等人的將星仍有一半明朗。天師此行雖有勝算,但恐怕會有不利。為何不回奏主上,考慮投降為上策,也好解除一國之危。”包天師聽後,勃然大怒,抽出玄天混元劍,將浦文英一劍斬為兩段,隨後急忙擬寫文書,上奏朝廷,此事暫且不表。有詩為證:

文英占玩極精詳,進諫之言亦善良。

妖道不知天命在,怒將雄劍斬身亡。

當下,包天師便派遣鄭彪為先鋒,率領前部軍馬出城進發。包天師親自坐鎮中軍,夏侯成則負責斷後,三軍浩浩蕩蕩,前往睦州救援。

且說宋江的兵馬正在攻打睦州,尚未取得明顯進展,忽有探馬來報,稱清溪的救兵到了。宋江聽聞,當即派遣王矮虎、一丈青夫婦二人率領三千馬軍前往哨探迎敵。二人沿著清溪方向前行,恰好與鄭彪的部隊相遇。鄭彪率先出馬,與王矮虎展開激戰。兩人二話不說,擺開陣勢,便交起手來。戰了八九個回合,隻見鄭彪口中念念有詞,大喝一聲:“疾!”刹那間,他的頭盔頂上湧出一道黑氣。黑氣之中,出現一個金甲天神,手持降魔寶杵,從半空中朝著王矮虎砸了下來。王矮虎見狀,驚恐萬分,頓時手忙腳亂,槍法大亂。鄭魔君趁機一槍將他戳落馬下。

一丈青見丈夫落馬,心急如焚,急忙揮舞雙刀上前救援。鄭彪見狀,立刻與她交戰。兩人隻鬥了一個回合,鄭彪便撥馬轉身逃走。一丈青一心要為丈夫報仇,不顧一切地緊追不舍。鄭魔君停下鐵槍,伸手從身邊的錦袋中摸出一塊鍍金銅磚,猛然轉身,朝著一丈青的麵門狠狠砸去。一丈青躲避不及,被一磚擊中,落馬身亡。可憐這位英勇善戰的佳人,就此香消玉殞。有詩哀挽為證:

花朵容顏妙更新,捐軀報國竟亡身。


最新小说: 八零二嫁殘疾大佬,嬌妻被寵上天了 法醫張新1825 武道江湖錄 直播算命:開局完虐假千金 他技能都淬毒的,你真當他獸醫啊 關於我菜成百鬼之主這回事 變成猴子後每天都在發瘋打人 婉風沉 喜歡你很久了 我在遼東娶妻變強,成就匪王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