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唐僧師徒三人穿過樹林往裡麵走去,隻見呆子被緊緊地綁在樹上,不停地叫嚷著,看起來痛苦極了。行者走上前,笑著調侃道:“好女婿啊!都這個時候了,還不起來感謝親事,也不去師父那兒報喜,反倒在這兒像耍雜技一樣賣藝呢!哼!你丈母娘呢?你老婆呢?瞧瞧你這被捆綁吊打般的女婿模樣!”呆子見行者這般數落自己,又羞又惱,隻能咬著牙,強忍著疼痛,不敢再大聲叫喊。沙僧見了,心裡十分不忍,趕忙放下行李,上前解開繩索,把呆子救了下來。呆子滿心羞愧,隻能對著他們不停地磕頭禮拜。這場景,正應了那《西江月》所寫:
色乃傷身之劍,貪之必定遭殃。佳人二八好容妝,更比夜叉凶壯。隻有一個原本,再無微利添囊。好將資本謹收藏,堅守休教放蕩。
八戒趕忙用土堆起香台,朝著天空虔誠禮拜。行者問道:“你可認出那些菩薩都是誰了?”八戒一臉迷糊地說:“當時我都暈倒昏迷了,眼前一片眼花繚亂,哪裡還能認出是誰啊?”行者把那張簡帖遞給八戒。八戒一看是頌子,更是羞愧得無地自容。沙僧在一旁笑著說:“二哥,你可真有福氣,能引得四位菩薩來和你做親!”八戒連忙說道:“兄弟,可彆再提這事兒了,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從今往後,我再也不敢胡作非為了。就算把骨頭累折了,我也心甘情願為師父挑擔,跟著去西域取經。”三藏點頭說道:“你能這麼說,那就對了。”
於是,行者帶著師父踏上大路。一路上風餐露宿,走了好一陣子,忽然前方出現一座高山攔住了去路。三藏拉住韁繩,停下馬鞭說道:“徒弟們,前麵這座山可得小心了,說不定有妖魔作祟,會傷害我們。”行者自信滿滿地說:“隻要有我們三人在師父馬前,還怕什麼妖魔?”聽行者這麼一說,長老便放心地繼續前行。
隻見那座山,真是一座好山:山勢高聳險峻,氣勢磅礴雄偉。山根連接著昆侖山脈,山頂仿佛能觸摸到雲霄。白鶴常常飛來棲息在檜柏之上,玄猿時不時倒掛在藤蘿之間。陽光照耀下的晴林,層層疊疊環繞著千條紅霧;山風吹過幽深的溝壑,飄飄悠悠飛起萬道彩雲。幽靜的鳥兒在青竹間歡快啼叫,錦雞在野花叢中爭相鬥豔。放眼望去,千年峰、五福峰、芙蓉峰,巍峨聳立,散發著耀眼的毫光;萬歲石、虎牙石、三天石,突兀嶙峋,彌漫著祥瑞之氣。山崖前青草秀麗,嶺頭上梅花飄香。荊棘茂密陰森,芝蘭淡雅清幽。深林之中,鷹鳳聚集了千隻飛禽,古洞裡麵,麒麟統領著萬頭走獸。澗水仿佛有情,彎彎曲曲環繞著山體;峰巒連綿不斷,重重疊疊相互回環。又能看到那翠綠的槐樹、斑駁的竹子、青翠的鬆樹,曆經千年依然鬱鬱蔥蔥,相互爭豔;潔白的李花、嫣紅的桃花、翠綠的柳樹,在陽春三月灼灼綻放,儘顯豔麗。龍吟虎嘯,鶴舞猿啼。麋鹿從花叢中跑出,青鸞對著太陽鳴叫。這裡簡直就是仙山福地,如同蓬萊閬苑一般。還能看到那山頭花開花謝的美景,嶺上雲去雲來的變幻。
三藏騎在馬上,滿心歡喜地說:“徒弟們,我一路往西走來,曆經了許多山水,大多都是險峻陡峭之地,可不像這座山這般景色優美,充滿了清幽的趣味。要是離雷音寺不遠了,我們可得好好整理儀容,莊重嚴肅地去拜見世尊。”行者笑著說:“還早著呢!還早著呢!現在離得還遠著呢!”沙僧問道:“師兄,我們到雷音寺到底還有多遠?”行者回答:“有十萬八千裡呢。我們這路程,十分之一都還沒走到。”八戒著急地問:“哥啊,那得走幾年才能到啊?”行者說:“就這路程,要是說你們二位賢弟,十來天也能走到;要是說我,一天跑五十個來回都沒問題,還能看到太陽;但要是說師父走,那就彆想了!彆想了!”唐僧問道:“悟空,那你說我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到?”行者說:“您從年輕走到年老,再從小變回老,這樣來回折騰上千次,也還是難走到。但隻要您能見性誌誠,每一次回首自省的時候,那便是靈山所在。”沙僧說:“師兄,這裡雖然不是雷音寺,但看這景致,肯定有高人居住。”行者說:“這話沒錯。這裡肯定沒有邪惡作祟,一定是聖僧仙輩居住的地方。我們不妨慢慢遊玩前行。”暫且按下不表。
話說這座山名叫萬壽山,山中有一座道觀,叫做五莊觀。觀裡有一位仙人,道號鎮元子,彆號與世同君。這觀裡有一樣稀世珍寶,是在混沌初開、鴻蒙初判、天地還未形成之時,就誕生的靈根。天下四大部洲,隻有西牛賀洲的五莊觀才有,它名叫“草還丹”,也叫“人參果”。這果子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過三千年才成熟,算下來,短則一萬年才能吃到。一萬年的時間,也隻結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像剛出生不到三天的小孩,手腳齊全,五官完備。人要是有緣分,聞到這果子的香氣,就能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能活四萬七千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天,鎮元大仙收到元始天尊的簡帖,邀請他到上清天上的彌羅宮中,去聽講“混元道果”。大仙門下的散仙多得數都數不清,如今還有四十八個徒弟,個個都是得道的全真。當天,大仙就帶著四十六個徒弟去上界聽講,隻留下兩個年紀最小的徒弟看家,一個叫清風,一個叫明月。清風隻有一千三百二十歲,明月才一千二百歲。
鎮元子叮囑兩個童子說:“不能違抗大天尊的簡帖,我要去彌羅宮聽講,你們兩個在家可要小心。不久之後,會有一位故人從這裡經過,千萬不能怠慢了他。你們去打兩個人參果給他吃,也算是表達我們往日的情誼。”兩個童子問道:“師父的故人是誰啊?您告訴我們,我們好接待。”大仙說:“他是東土大唐皇帝禦駕下的聖僧,道號三藏,如今正前往西天拜佛求經。”兩個童子笑著說:“孔子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們是太乙玄門,怎麼會和那和尚有交情呢!”大仙說:“你們哪裡知道。那和尚是金蟬子轉世,是西方聖老如來佛的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和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還親手給我敬過茶。佛子敬重我,所以我們是故人。”
兩個仙童聽了,謹遵師父的命令。大仙臨走時,又再三叮囑:“我那果子數量有限,隻許給他們兩個,可彆多給。”清風說:“開園的時候,大家一起吃了兩個,現在樹上還有二十八個,不敢多給。”大仙說:“唐三藏雖是故人,但也要防備他手下的人吵鬨,不能讓他們知道這果子的事兒。”兩個童子領命後,大仙帶著眾徒弟飛升,前往天界。
再說唐僧師徒四人在山中遊玩,忽然抬頭,看見一片鬆竹林中,有幾層高閣。唐僧說:“悟空,你看那裡是什麼地方?”行者看了看說:“那個地方,不是道觀,就是寺院。我們快些走,到那邊就知道到底是什麼了。”不一會兒,他們來到門前觀看,隻見:
鬆坡靜謐冷清,竹徑清幽雅致。往來的白鶴仿佛在護送浮雲,上下跳躍的猿猴不時獻上野果。門前池塘寬闊,樹影悠長,石頭開裂,苔花斑駁。宮殿高聳入雲,氣勢磅礴,樓台縹緲,仿佛有丹霞飄落。這裡真是福地靈區,宛如蓬萊雲洞一般。清幽安靜,讓人雜念頓消,寂靜之中,道心自生。青鳥常常傳遞王母娘娘的書信,紫鸞時常寄送太上老君的經文。看不儘那崇高的道德之風,果然是神仙居住的清幽之所。
三藏下馬,又看見山門左邊有一塊石碑,碑上刻著十個大字:“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長老說:“徒弟們,這裡還真是一座道觀。”沙僧說:“師父,看這裡景色這麼好,觀裡肯定住著好人。我們進去看看,如果取經圓滿東歸,這裡也算是一處美景。”行者說:“說得對。”於是,師徒四人一起走進觀裡。
又看見二門上有一對春聯:
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
行者笑著說:“這道士口氣可真大,嚇唬人呢。我老孫五百年前大鬨天宮的時候,在太上老君門口,都沒見過這麼誇張的話。”八戒說:“彆管那麼多了,進去!進去!說不定這道士真有些本事,也未可知。”
等到走進二層門,隻見裡麵急匆匆地走出兩個小童。看他們是如何打扮的:
骨骼清奇,神態爽朗,容顏秀麗,頭頂紮著丫髻,短發蓬鬆。
道服自然地飄動,衣襟仿佛環繞著雲霧,羽衣的袖子隨風飄舞。
腰間的環絛緊緊束成龍頭結,腳上的芒鞋輕巧地纏著蠶口絨。
風采超凡脫俗,一看就不是平凡之輩,他們正是清風和明月兩位仙童。
兩個童子彎腰鞠躬,恭敬地出來迎接:“老師父,有失遠迎,請進請坐。”長老滿心歡喜,便和兩個童子走進正殿參觀。隻見這是一座朝南的五間大殿,都是上明下暗的雕花格子門窗。仙童推開格子門,請唐僧進入殿內,隻見牆壁正中間掛著用五彩顏料繪製而成的“天地”兩個大字,擺放著一張朱紅雕漆的香幾,幾上有一副黃金打造的爐瓶,爐邊還擺放著便於整理香火的工具。
唐僧走上前,用左手拿起香插入香爐,圍著香爐拜了三圈。拜完後,回頭問:“仙童,你們五莊觀不愧是西方仙界的地方,為什麼不供奉三清、四帝、羅天諸宰,卻隻供奉‘天地’二字來侍奉香火呢?”童子笑著說:“不瞞老師說,這兩個字,上頭的禮我們能接受,下麵的可受不起我們的香火。這是我師父的一番心意。”三藏問:“什麼叫心意?”童子說:“三清是我師父的朋友,四帝是我師父的舊相識;九曜是我師父的晚輩,元辰是我師父的下屬。”
行者聽了,笑得前仰後合。八戒問:“哥啊,你笑什麼呢?”行者說:“都說老孫我會耍心眼兒,沒想到這道童比我還能吹牛!”三藏問:“你們師父在哪裡?”童子說:“我師父接到元始天尊的簡帖,去上清天彌羅宮聽講‘混元道果’了,不在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行者聽了,忍不住大聲喝道:“你這臭道童!連人都認不出來,在我麵前耍什麼花樣,擺什麼空架子!那彌羅宮哪裡有太乙天仙請你這小牛蹄子去講道!”三藏見行者發怒,擔心那童子回嘴,引發禍端,便說:“悟空,彆爭了。我們既然進來了,又馬上出去,顯得我們沒禮貌。俗話說:‘鷺鷥不吃鷺鷥肉。’他師父既然不在,我們何必打擾人家呢?你去山門前放馬。沙僧看守行李。讓八戒解開包袱,取些米糧,借他們的鍋灶做頓飯吃,臨走的時候,給他們幾文柴錢就行。大家各司其職,讓我在這裡休息休息,吃完飯就走。”於是,他們三人便按照唐僧的吩咐,各自去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