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侯有意欲歸周,紂王江山似浪浮;紅日已隨山後卸,落花空逐水東流。人惜久欲投明聖,世局翻為急浪舟;貴戚親臣皆已散,獨夫猶自臥紅樓。”
話說朝廷的使者離開了朝歌,前往冀州,一路上沒有耽擱。第二天,使者來到冀州,在館驛安頓下來。消息很快傳到蘇侯府中,蘇護立即前往館驛接旨。他焚香跪拜,恭恭敬敬地展開詔書宣讀。
詔書上寫道:“朕聽聞,征討的命令皆出自天子,在外帶兵作戰的重任,則托付給元帥。建立功勳,威震海內,這都是臣子應儘的本分。如今西岐的姬發,肆意妄為,大逆不道,抗拒王師,實在可恨。特命你冀州侯蘇護,總督六軍,前往征伐,務必擒獲賊首,消滅禍亂。等凱旋而歸,立下戰功,朕絕不吝嗇封賞,定會以豐厚的土地犒賞有功之臣,望你努力建立功勳!”
蘇護讀完旨意,心中十分高興。他熱情款待使者,送上盤纏,打發使者啟程。蘇護叩謝天地,說道:“今日我終於能洗刷一身冤屈,向天下人交代了。”他趕忙吩咐在後廳擺酒,與兒子蘇全忠、夫人一同暢飲。蘇護說:“我不幸生了女兒妲己,將她送進朝歌。誰能想到這賤人,完全違背父母教誨,無端作惡,迷惑紂王,無所不為,讓天下諸侯都心懷怨恨。沒想到昏君反而命令我去征伐西岐,這正合我生平所願。我明天打算帶著全家老小,一同前往行營,到西岐歸降周主,共享太平。然後會合諸侯,一起討伐無道的紂王,這樣我蘇護才不會被諸侯嘲笑,也不會在後世遭人非議,這才不失為大丈夫的作為。”夫人聽了,非常高興,說:“將軍所言極是,這也正是我和兒子的心願。”
且說第二天,殿上鼓響,眾將官前來參見。蘇護說:“天子下令,命我西征,眾將準備出發。”眾將領命,迅速整頓了十萬人馬。當天就舉行祭旗儀式,收拾妥當後起兵。蘇護帶著先行官趙丙、孫子羽、陳光,以及五軍救應使鄭輪,當日便離開了冀州。這支軍隊軍威雄壯,氣勢非凡。這場景如何形容呢?有詩為證:“殺氣征雲起,金鑼鼓又鳴;幢幡遮瑞日,劍戟鬼神驚。平空生霧彩,遍地長愁霪;閃翻銀葉甲,撥轉皂雕弓。人似離山虎,馬如出海龍。”
蘇護行軍多日,有探馬前來向中軍稟報:“前方就是西岐城下。”蘇護傳令,安營紮寨,升帳坐下。眾將前來參拜,豎起帥旗。且說薑子牙在相府,收到四方諸侯的文書,都請求武王出兵討伐紂王。忽然有報馬進入相府,稟報說:“啟稟老爺,冀州侯蘇護前來征伐西岐。”薑子牙對黃飛虎說:“早就聽說此人善於用兵,黃將軍一定了解他,請說說他的大概情況。”
薑子牙同意了黃飛虎出戰的請求。黃飛虎領命,騎上五色神牛,出了西岐城。一聲炮響,他站在轅門處大聲呼喊:“請蘇護出來答話。”探馬迅速報入中軍,蘇護命令先行官出戰。趙丙領命上馬,手持方天戟,徑直出了轅門。他認出對方是武成王黃飛虎,便說道:“黃飛虎,你身為國戚,不思報效朝廷,卻無故造反,引發禍端,致使百姓生靈塗炭,連年征戰。如今我奉天子之命前來征討,你還不束手就擒!”說著,趙丙搖動方天戟,朝著黃飛虎刺去。黃飛虎用手中兵器架住,對趙丙說:“你趕緊回去,請你家主將出來答話,我自有道理。你何必在這裡逞強呢?”趙丙大怒,說:“我奉命來捉拿你立功,豈能聽你花言巧語。”說罷,又一戟刺了過去。黃飛虎也生氣了,說道:“好大膽的匹夫,竟敢接連刺我兩戟!”他催動神牛,手中兵器迎麵還擊。一時間,牛馬交錯,戟戈並舉。這一番交戰,場麵驚心動魄,隻見:
二將陣前勢無比,撥開牛馬定生死;這一個搖動鋼槍神鬼愁,那一個畫戟展開分彼此。一來一往勢無休,你生我死難停止;從來惡戰不尋常,攪海翻江無底止。
話說黃飛虎與趙丙大戰二十回合,最終將趙丙生擒活捉,押解到相府來見薑子牙。士兵進府稟報,薑子牙傳令讓黃飛虎進見,問道:“將軍出陣,勝負如何?”黃飛虎回答:“生擒趙丙,聽候您的定奪。”薑子牙命人將趙丙帶上來。士卒將趙丙推到殿前,趙丙站著不肯下跪。薑子牙說:“既然已經被擒,為何還如此無禮?”趙丙說:“我奉命征討,本指望立下戰功,如今雖被擒,也絕不屈服。”
且說蘇護聽聞趙丙被擒,低頭不語。這時,鄭輪在一旁說道:“君侯,黃飛虎自恃勇猛,明日我定將他拿下,押解到朝歌,免得生靈塗炭。”第二天,鄭輪騎上火眼金睛獸,提著降魔杵,前往城下挑戰。左右士兵趕忙報入相府,薑子牙命令黃飛虎將軍再次出陣。黃飛虎領命出城,隻見一員戰將,麵色如紫棗一般,模樣十分醜陋,騎著一匹怪獸。
黃飛虎大聲呼喊:“來者何人?”鄭輪回答:“我乃蘇護麾下鄭輪是也。黃飛虎,你這叛賊,為何連年挑起征伐,讓百姓遭殃?如今朝廷大軍到來,你還不放下武器,認罪投降,到底想乾什麼?”黃飛虎說:“鄭輪,你且回去,請你家主將出來,我有話要說。你若是不知變通,就會像趙丙一樣,自投羅網。”鄭輪大怒,揮舞降魔杵就打,黃飛虎急忙用兵器招架還擊。兩獸相交,杵與兵器碰撞在一起。兩家大戰三十回合,鄭輪將降魔杵在空中一擺,頓時烏鴉兵如長蛇般湧來。鄭輪鼻竅中一道白光吐出,發出鐘鳴般的聲響。黃飛虎見狀,隻覺天旋地轉,坐不穩五色神牛,翻身落馬。烏鴉兵一擁而上,用撓鉤將黃飛虎搭住,捆綁起來,剝去衣甲。黃飛虎被綁上後,雙眼方才睜開,他點了點頭,說道:“今日被擒,如同做夢一般,實在是心有不甘。”鄭輪敲響得勝鼓,回營來見蘇護,入帳報功:“今日生擒反叛的黃飛虎,已押至轅門,請君侯下令發落。”蘇護下令將黃飛虎推上來。小校將黃飛虎推到帳前,黃飛虎說:“今日被奸人所擒,實在不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二天,黃天化上帳請求出陣,打探父親的消息,薑子牙同意了。黃天化領命,騎上玉麒麟,出城挑戰。探馬報入蘇護營中,說有敵將前來挑戰。蘇護問:“誰去迎戰?”鄭輪回答:“我願前往。”他騎上金睛獸,“嘚嘚”聲響中,來到陣前。黃天化說:“你就是鄭輪,是你擒了我父親武成王,彆跑,吃我一攢!”這一攢如同流星般閃耀,呼呼生風。鄭輪趕忙用降魔杵迎麵抵擋。二將交戰,還沒到十個回合,鄭輪見黃天化腰間束著絲絛,知道他是道家之士。他心想,若不先下手,恐怕會反遭其害。於是,鄭輪把降魔杵往空中一擺,烏鴉兵迅速圍攏過來。同時,他從鼻竅中吐出一道白光,發出鐘鳴般的聲音。黃天化看見白光,又聽到聲響,頓時頭暈目眩,坐不住玉麒麟,翻身落馬。烏鴉兵再次一擁而上,將黃天化捆綁起來。黃天化急忙睜開眼睛,卻發現自己已經被綁住了。鄭輪又將黃天化擒進營中。
鄭輪正準備回營,隻見城內有一員女將飛馬而來,卻沒注意到土行孫。土行孫身材矮小,鄭輪隻看了前麵,沒留意下麵。土行孫大聲呼喊:“那匹夫,看這裡!”鄭輪往下一看,見是個矮子,笑著說:“你這矮子,來這裡乾什麼?”土行孫說:“我奉薑丞相之命,特來擒你。”鄭輪又大笑道:“看你這模樣,形如嬰兒,乳毛未退,還敢口出狂言,簡直是自尋死路。”土行孫聽他辱罵自己,非常生氣,大叫道:“好你個匹夫,竟敢羞辱我!”說著,他揮舞鐵棍,滾到金睛獸蹄子邊就打。鄭輪急忙用降魔杵來招架,卻總是夠不著土行孫。畢竟鄭輪坐在獸上,位置較高,土行孫身材矮小,行動靈活。幾個回合下來,土行孫瞅準時機,一棍打在鄭輪臉上。
鄭輪“哎喲”一聲,臉上受傷,敗回營中,來見蘇護。蘇護說:“鄭輪,你這次失利了。”鄭輪回答:“我抓住了一個矮子,正準備回營,沒想到有一員女將來戰。沒打幾個回合,她就回馬逃走,我沒去追,她卻回身扔出一塊石頭,我躲避不及,臉上就受傷了。現在那個矮子還綁在轅門,聽候您的命令。”蘇護傳令將矮子推上來。眾將一看,原來是土行孫。眾人正準備處置,土行孫卻身子一扭,瞬間不見了蹤影。
眾人見狀,大為驚訝,急忙到帳前稟報:“啟稟老爺,剛才把矮子推出轅門,他身子一扭,就消失了。”蘇護感歎道:“西岐異人眾多,難怪屢次征伐,都大敗而歸,無法取勝。”他連連歎息。鄭輪在一旁,氣得咬牙切齒,自己用丹藥敷在臉上,想要報這被石頭打傷的仇。第二天,鄭輪又來請戰,點名要與女將對戰。鄧嬋玉便要出戰。
話說鄭輪與哪吒大戰,他惱怒哪吒先出手,於是將降魔杵一擺,烏鴉兵像長蛇一樣圍攏過來,都拿著撓鉤套索,準備捉拿哪吒。哪吒見此情景,心中有些慌亂。隻見鄭輪對著哪吒一聲冷哼,可哪吒沒有魂魄,自然不會因此跌下風火輪。鄭輪見這法術沒有效果,大驚失色,說道:“我師父秘傳的法術,向來百試百靈,今日怎麼不靈了?”他又從鼻子竅中吐出白光,哪吒見狀,卻不為所動。
哪吒趁機發動攻擊,用乾坤圈打傷了鄭輪,得勝而歸。哪吒回來後,向薑子牙詳細講述了鄭輪如何被乾坤圈打傷、敗回營中的經過,薑子牙十分高興,為哪吒記功,暫且不表。且說蘇護在中軍,聽說鄭輪失利前來拜見。蘇護見鄭輪受傷,站立不穩,心中暗自盤算。蘇護本就有意歸周,此時便想借此機會勸說鄭輪,於是安慰他說:“鄭輪,這或許是天命如此,不必過於勉強。之前聽說天下諸侯紛紛歸周,都想共同討伐無道的紂王,我看這商朝的氣數恐怕也快儘了。”
鄭輪被哪吒打傷肩背,雖然有丹藥治療,但傷勢一直不見好轉,整夜痛苦呻吟,心神不寧。他又想到主將蘇護有意歸周,自己一心報國,卻無法實現忠心,心中十分無奈。且說蘇護第二天升帳,正打算安排下一步行動,忽然聽到把轅門的士兵報入中軍:“有一位三隻眼、身穿大紅袍的道人,求見老爺。”蘇護並非道家出身,對道人來訪感到有些意外。
道人口中念了一首詩:“……”念完詩,道人對蘇護說:“貧僧是九龍島聲名山煉氣士,姓呂名嶽,是申公豹請我來協助老將軍的,將軍何必多疑呢?”蘇護欠身請呂嶽坐下,呂嶽也不客氣,直接就坐在了上位。這時,隻聽到鄭輪痛苦地呻吟:“痛死我了!”呂嶽問道:“是什麼人在叫苦?”蘇護心想,正好把鄭輪扶出來,讓他見識一下呂嶽的本事,或許能嚇嚇他,便回答說:“是我的部下鄭輪,被敵人打傷,疼痛難忍。”
呂嶽聽後,取出一粒丹藥,交給蘇護,說:“把這丹藥給傷者服下,傷勢很快就會痊愈。”蘇護趕忙讓鄭輪服下丹藥。不一會兒,鄭輪的傷勢竟然真的好了,他趕忙拜呂嶽為師。呂嶽說:“你既然拜我為師,我自會助你成功。”眾人在帳中一起商議破敵之策。蘇護歎息道:“我本打算歸降西岐,卻被這位道人阻攔,實在可恨。”且說鄭輪見呂嶽不出去迎戰,便上帳說道:“老師既然是為商朝效力,弟子聽從老師的法旨,願意出陣會會薑子牙。”呂嶽說:“我有四位門人,他們各有神通,不日便到,到時候再一起商議破敵之事。”
鄭輪來到轅門,隻見四位道人,臉色分彆為青、黃、黑、赤,有的挽著雙髻,有的戴著道巾,穿著青、黃、黑、赤各色道袍,身高一丈六七尺,走起路來像虎狼一般,眼中閃爍著凶光,模樣十分凶惡。鄭輪欠身行禮,說道:“老師有請。”四位道人也不謙讓,徑直來到帳前,向呂嶽行禮,口稱:“老師。”然後在兩邊站立。呂嶽問道:“為何來遲?”其中一位身穿青色道袍的回答說:“因為製作攻伐的法寶還未完成,所以來晚了。”呂嶽對四位門人說:“這鄭輪是新拜我為師的,以後也是你們的兄弟。”鄭輪重新與四人見禮。鄭輪欠身問道:“四位師兄,請問高姓大名?”呂嶽用手指著一位說:“這位姓周名信,這位姓李名奇,這位姓朱名天麟,這位姓楊名文輝。”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