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陽受覲 衛元咺公館對獄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陽受覲 衛元咺公館對獄

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陽受覲 衛元咺公館對獄(1 / 1)

話說周襄王二十年,周襄王前往踐土犒勞晉文公,諸事完畢後返回周都,諸侯們也各自辭彆,回到自己的國家。衛成公對公子歂犬之前的讒言始終心存疑慮,便派人暗中打探消息。派去的人看到元咺帶著叔武參加盟會,叔武的名字還被列在盟書之上,沒來得及詳細了解情況,就趕忙回去向衛成公報告。衛成公一聽,怒不可遏,咆哮道:“叔武果然自立為國君了!”接著又大罵:“元咺這個背叛國君的賊子!自己貪圖富貴,扶持新君上位,還派兒子來窺探我的動靜。我豈能饒過你們父子!”元角剛想辯解,衛成公拔劍一揮,元角的頭顱瞬間落地,實在是冤枉啊!元角的隨從嚇得驚慌失措,匆忙逃回,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父親元咺。元咺長歎一聲,說道:“兒子的生死,這是命運啊!國君雖然辜負了我,可我怎麼能辜負太叔叔武)呢?”司馬瞞勸元咺:“國君既然懷疑您,您也應該避避嫌。為什麼不辭去職位離開,以此表明您的心意呢?”元咺感慨地說:“我要是辭去職位,還有誰能和太叔一起守護這個國家呢?國君殺我兒子,這是私怨;守護國家,這是大事。因為私怨而荒廢大事,這可不是臣子報效國家的大義啊。”於是,元咺和叔武商議,讓叔武寫信給晉文公,請求恢複衛成公的君位。這便是元咺的忠義之處。這件事暫且先放在一邊。

再說晉文公接受了周襄王的冊命後回國,虎賁之士手持弓矢,整齊地排列在前後,顯得威風凜凜,和以往大不相同。回國那天,沿途的百姓們扶老攜幼,紛紛趕來,爭著一睹國君的威嚴。大家帶著食物和酒水,迎接軍隊凱旋。百姓們嘖嘖讚歎,都誇讚:“我們的國君真是英雄啊!”臉上洋溢著喜悅,都在說:“晉國要興旺發達啦!”真可謂是:扞艱複纘文侯緒,攘楚重修桓伯勳;十九年前流落客,一朝聲價上青雲。

晉文公臨朝接受大臣們的祝賀,開始論功行賞,把狐偃列為首功,先軫次之。眾將感到不解,紛紛問道:“城濮之戰,先軫設下奇謀打敗楚軍,立下赫赫戰功,如今卻把狐偃排在首位,這是為什麼呢?”晉文公解釋道:“城濮之戰時,先軫說:‘一定要和楚國交戰,不能錯失敵人。’狐偃卻說:‘一定要避讓楚國,不能失信於人。’戰勝敵人,這隻是一時的功勞;保全信義,卻是萬世的利益。怎麼能把一時的功勞淩駕於萬世的利益之上呢?所以要把狐偃排在前麵。”眾將聽了,無不心悅誠服。狐偃又上奏說:“先臣荀息,死於奚齊、卓子之難,他的忠節值得嘉獎。應該錄用他的後人,以此激勵臣子的氣節。”晉文公批準了這個奏請,於是召見荀息的兒子荀林父,任命他為大夫。舟之僑原本在家陪伴妻子,聽說晉侯即將回國,趕忙趕到半路迎接。晉文公卻下令把他囚禁在後車。行賞結束後,晉文公讓司馬趙衰商議舟之僑的罪名,認為應當斬首。舟之僑為自己辯解,稱妻子生病,請求寬恕。晉文公嚴厲地說:“侍奉國君的人連自身都不顧惜,更何況是妻子呢?”隨即喝令將舟之僑斬首示眾。晉文公這次出征,第一次斬殺了顛頡,第二次斬殺了祁瞞,如今第三次又斬殺了舟之僑。這三個人都是有名的老將,隻要違抗命令就堅決誅殺,絕不寬容。正因如此,三軍敬畏服從,眾將儘心儘力。正所謂:“賞罰不明,百事不成;賞罰若明,四方可行。”這正是晉文公能夠稱霸諸侯的原因。晉文公和先軫等人商議,打算增加軍隊的編製,以增強國家的實力,但又不敢和天子的六軍數量相同,於是就假稱增設“三行”。任命荀林父為中行大夫,先蔑、屠擊為左右行大夫。前後的三軍加上三行,實際上就是六軍,隻是避開了六軍的名號而已。從此,晉國兵多將廣,天下沒有哪個國家能與之相比。

一天,晉文公坐朝,正和狐偃等人商議曹國、衛國的事情,近臣前來稟報:“衛國有書信送到。”晉文公說:“這肯定是叔武為他兄長求情的信。”打開信一看,上麵寫道:君侯不泯衛之社稷,許複故君,舉國臣民,鹹引領以望高義。惟君侯早圖之!與此同時,陳穆公也派使者來到晉國,代衛成公表達悔罪自新的心意。晉文公於是分彆寫了回信,允許他們回到自己的國家,並告知郤步揚不必領兵阻攔。叔武得到晉文公寬釋的消息後,急忙備好車馬,前往陳國,去迎接衛成公。陳穆公也派人去勸說衛成公回國。

公子歂犬卻對衛成公說:“太叔叔武)擔任國君已經很久了,國人都歸附於他,鄰國也和他結盟。這次來迎接您,可千萬不能輕信。”衛成公說:“我也正擔心這一點。”於是,衛成公派寧俞先到楚丘,去探探虛實。寧俞隻好奉命前往。到了衛國,正好碰上叔武在朝中商議政事。寧俞進入朝堂,看見叔武在殿堂東邊設座,麵向西方而坐。叔武一見到寧俞,立刻起身相迎,行禮十分恭敬。寧俞假裝問道:“太叔您代理君位,卻不坐在正位上,這怎麼能顯示出您的威嚴呢?”叔武回答:“這正位是我兄長的,我就算坐在旁邊,都還惶恐不安,怎麼敢坐在正位上呢?”寧俞感慨地說:“我今天才真正見識到太叔您的心意啊。”叔武接著說:“我思念兄長心切,從早到晚都憂心忡忡,希望大夫您能早點勸說我兄長回國,也好讓我安心。”寧俞於是和叔武約定日期,定在六月辛未日,這是個吉日,讓衛成公入城。寧俞離開朝堂後,聽到百官們議論紛紛,都說:“如果原來的國君回來,難免會區分在外跟隨和在國內留守的人,跟隨的人有功,留守的人有罪,這可怎麼辦才好?”寧俞大聲說道:“我奉原來的國君之命來告訴你們:‘不論跟隨還是留守,都有功無罪。’如果你們不信,我們可以歃血立誓。”眾人都說:“如果能一起盟誓,我們就沒什麼可懷疑的了!”寧俞於是對著上天發誓:“跟隨國君的人保衛君主,留守國家的人守護國土,無論內外,都要各儘其力。君臣和諧,共同保衛國家,如果有人相互欺騙,神明必將嚴懲!”眾人聽了,都欣然散去,說道:“寧大夫不會欺騙我們的。”叔武又派大夫長牂專門守在國門口,吩咐他:“如果有從南方來的人,不管早晚,立刻放他們進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再說寧俞回去回複衛成公,說:“叔武是真心實意來迎接您的,沒有任何歹意。”衛成公原本也相信了。無奈公子歂犬之前的讒言還在耳邊回響,他擔心到時候情況不符,自己反而會背上欺君的罪名,於是又對衛成公說:“太叔和寧大夫定了約定,誰知道他們是不是預先做好了準備,想要加害於您呢?您不如提前出發,出其不意,這樣一定能順利入城。”衛成公聽從了他的建議,立刻下令出發。公子歂犬請求作為前驅,去清理宮室,防備意外,衛成公答應了。寧俞上奏說:“我已經和國人約定好日期了。國君您如果提前前往,國人肯定會起疑心。”公子歂犬大聲嗬斥道:“寧俞,你不想讓我們國君快點入城,到底是什麼居心?”寧俞不敢再勸諫,隻好上奏說:“國君的車駕如果馬上出發,我請求先行一步,去告知臣民,讓上下人心安定。”衛成公說:“你就跟國人說,寡人隻是想早點見到臣民,沒有彆的意思。”寧俞離開後,公子歂犬又說:“寧俞先行,這件事很可疑。國君您不能再耽擱了,得趕緊出發!”衛成公催促車夫,快馬加鞭地趕路。

再說寧俞先到了國門口,長牂得知他是衛成公的使者,立刻放他進去。寧俞說:“國君馬上就到了。”長牂說:“之前約定是辛未日,現在才戊辰日,怎麼這麼快?您先入城報信,我在這裡迎接。”寧俞剛轉身,公子歂犬作為前驅已經趕到,說:“衛侯就在後麵。”長牂急忙整頓車馬,迎了上去。公子歂犬則先進入了城中。這時,叔武正在親自監督仆人打掃宮室,順便在庭院中洗頭發。聽到寧俞報告說:“國君到了。”叔武又驚又喜,匆忙之間,正想問為什麼提前到來,忽然聽到前麵車馬的聲音,以為是衛成公已經到了,心中高興極了,頭發還沒擦乾,來不及挽起發髻,急忙用一隻手握著頭發,快步跑出去迎接,正好撞上了公子歂犬。公子歂犬擔心留下叔武,怕他們兄弟相逢後,會說出之前的事情,遠遠看見叔武跑來,便立刻彎弓搭箭,嗖的一聲射了出去,正中叔武。叔武被箭射中胸口,往後便倒。寧俞急忙上前攙扶救助,但已經來不及了。真是悲哀啊!元咺聽說叔武被殺,大吃一驚,大罵:“無道的昏君!無辜枉殺好人,天理怎麼能容你?我要去晉國向晉侯申訴,看你這國君的位子還能不能坐穩!”痛哭了一場後,元咺急忙逃奔晉國去了。髯翁為此寫詩感歎:堅心守國為君兄,弓矢無情害有情。不是衛侯多忌忮,前驅安敢擅加兵?

衛成公來到城下,長牂前來迎接,衛成公詢問來意。長牂講述了叔武之前的吩咐,早來早入城,晚來晚入城。衛成公歎息道:“我弟弟果然沒有彆的心思啊!”等到入城後,隻見寧俞淚流滿麵地走來,說:“叔武得知主公到來,高興得等不及洗完頭發,就握著頭發出來迎接,沒想到卻被前驅冤枉殺害,讓我失信於國人,我罪該萬死!”衛成公麵露慚愧之色,回答說:“我已經知道夷叔叔武)的冤屈了!你不要再提了。”說完,衛成公驅車進入朝堂,百官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一路上前迎接拜見,先後次序都亂了。寧俞帶著衛成公去看叔武的屍體,叔武的雙眼睜著,就像活著時一樣。衛成公把叔武的頭枕在自己的膝蓋上,忍不住放聲大哭,用手撫摸著叔武的屍體說:“夷叔,夷叔!我因為你才回來,你卻為我而死!太悲哀,太痛心了!”隻見叔武的眼睛閃爍了一下,漸漸閉上了。寧俞說:“不殺了前驅,怎麼能告慰太叔的在天之靈呢?”衛成公立刻下令把公子歂犬抓起來。當時公子歂犬正打算逃跑,被寧俞派人抓住。公子歂犬狡辯說:“我殺太叔,也是為了國君您啊!”衛成公大怒,說:“你誹謗我的弟弟,擅自殺害無辜之人,現在又把罪名推到我身上。”命令左右把公子歂犬斬首示眾。然後吩咐用國君的禮儀厚葬叔武。國人一開始聽說叔武被殺,議論紛紛,等到聽說公子歂犬被誅殺,叔武得以厚葬,眾人的心才安定下來。

話分兩頭。且說衛國大夫元咺逃到晉國後,立刻去拜見晉文公。他一見到晉文公,便伏地大哭,聲淚俱下地訴說衛成公猜忌叔武,派前驅將叔武射殺的事情。他邊說邊哭,哭了又說,悲痛之情溢於言表,聽得晉文公也心生惱怒。晉文公好言安慰了元咺一番,讓他先留在館驛休息。隨後,晉文公召集眾多大臣,詢問道:“寡人依靠諸位愛卿的力量,一戰擊敗楚國。在踐土之會上,天子親自前來犒勞,諸侯們紛紛響應追隨。如今霸業興盛,可與當年齊桓公相媲美。然而,秦國人沒有赴約,許國人沒來朝見,鄭國雖然接受了盟約,卻仍懷有二心,衛國剛剛複國,就擅自殺害了參加盟會的叔武。若不再重申盟約,嚴厲討伐,諸侯們即便暫時聯合,最終也會離散。諸位愛卿有什麼好計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先軫上前一步,說道:“召集諸侯、討伐懷有二心的國家,這是霸主的職責。臣請求整頓兵馬,聽候您的命令。”狐偃卻另有看法,他說:“並非如此。霸主能號令諸侯,靠的是天子的威嚴。如今天子前來犒勞,可我們卻還未完成朝覲之禮,這實在是有所欠缺,又怎能讓人心服口服?依臣之見,不如以朝見天子為名,召集諸侯,對那些不來的國家,就以天子的名義前去征討。朝見天子,這是大禮;討伐對天子不敬之罪,這是大義。行大禮、舉大義,更是成就大業的關鍵。您不妨考慮一下。”

趙衰接著說:“子犯狐偃字子犯)所言極是。不過,以臣之愚見,恐怕入朝之舉未必能順利進行。”晉文公疑惑地問:“為何不能順利進行?”趙衰解釋道:“朝覲之禮,已經很久沒有舉行了。憑借晉國的強大,召集諸侯,浩浩蕩蕩地前往京師,所經之地,百姓無不震驚。臣擔心天子會因此懷疑您,進而拒絕您的朝見。倘若天子拒絕,您的威嚴就會受損。不如請天子到溫地,您再率領諸侯前去朝見。這樣,君臣之間沒有猜忌,這是其一;諸侯們也無需長途跋涉,這是其二;溫地有叔帶留下的新宮,無需再耗費精力建造,這是其三。”

晉文公問:“天子會來嗎?”趙衰胸有成竹地說:“天子樂於親近晉國,也願意接受諸侯朝見,為何不來?臣願意為您出使周國,與天子商議入朝之事。依臣推測,天子也會同意這個辦法。”晉文公聽後十分高興,當即命令趙衰前往周國。

趙衰拜見周襄王,行稽首再拜之禮後,上奏道:“寡君重耳,感激天王親自犒勞並賜予冊命的大恩,想率領諸侯前往京師,舉行朝覲之禮,懇請天王明鑒!”襄王聽後,沉默不語,隻是讓趙衰到使館休息。隨後,襄王立刻召來王子虎商議,說道:“晉侯率領眾多人馬入朝,他的意圖難以捉摸,該如何拒絕他呢?”王子虎回答:“臣請求麵見晉國使者,探探他的口風,能拒絕就拒絕。”

王子虎辭彆襄王,來到館驛會見趙衰,談及入朝之事。王子虎說:“晉侯倡導諸侯尊崇天子,恢複了曆代荒廢的大典,這實在是王室的大幸!然而,列國諸侯紛紛前來,車馬眾多,人來人往,百姓們從未見過這般陣仗,難免胡亂猜測,容易引發謠言和譏諷,這反而辜負了晉侯的一片忠愛之心,不如就此作罷。”趙衰堅定地說:“寡君想見天子,是出自至誠之心。臣出發之時,已經傳檄各國,約定在溫邑會合。若此事就此廢止,那就是把天子之事當作兒戲了。臣不敢回去複命。”王子虎問:“那該怎麼辦呢?”趙衰說:“臣有一個計策,隻是不敢說出來。”王子虎急切地說:“子餘趙衰字子餘)有什麼好計策?但說無妨!”趙衰說:“古時候,天子有巡視四方的製度,以此視察民情。況且溫地本就是王畿內的舊地。天子若以巡狩為名,駕臨河陽,寡君便率領諸侯前去朝見。這樣,對上不失王室的尊嚴,對下不辜負寡君的忠誠。不知這個辦法是否可行?”王子虎眼睛一亮,說:“子餘的計策,確實兩全其美。我這就向天子轉達。”

王子虎入宮,把趙衰的話告訴襄王。襄王聽後大喜,約定在冬十月的吉日,駕臨河陽。趙衰回去向晉文公複命。晉文公將朝見天子之事,昭告諸侯,讓大家都在冬十月初一,到溫地會合。

到了約定的日期,齊昭公潘、宋成公王臣、魯僖公申、蔡莊公甲午、秦穆公任好、鄭文公捷等諸侯陸續抵達。秦穆公說:“之前踐土之會,因為路途遙遠,擔心遲到,所以沒有參加。這次願意追隨諸侯之後。”晉文公表示感謝。當時,陳穆公剛剛去世,其子共公朔新即位,畏懼晉國的威嚴,身著黑色喪服前來。邾國、莒國等小國,也都全部到齊。

衛成公鄭自知有罪,本不想前往。寧俞勸諫道:“如果不去,罪過就更大了,晉國肯定會來討伐。”衛成公無奈,隻好啟程,寧俞與針莊子、士榮三人陪同前往。到了溫地後,晉文公不許衛成公相見,還派兵看守。隻有許國人始終固執己見,不聽從晉國的命令。算起來,晉、齊、宋、魯、蔡、秦、鄭、陳、邾、莒,總共十個國家,先在溫地會合。

沒過幾天,周襄王駕到。晉文公率領眾諸侯,將襄王迎至新宮居住。眾人上前請安,行再拜稽首之禮。次日淩晨,五鼓時分,十路諸侯身著整齊的衣冠,佩戴著玉佩,恭恭敬敬地跳起舞蹈,揚起塵土,行禮的聲音清脆悅耳。諸侯們紛紛獻上貢品,儘到了地主之誼;他們在位子上畢恭畢敬,都為能一睹天子容顏而感到欣喜。這一次朝見,比踐土之會更加莊重嚴肅。有詩為證:“衣冠濟濟集河陽,爭睹雲車降上方。虎拜朝天鳴素節,龍顏垂地沐恩光。酆宮勝事空前代,郟鄏虛名慨下堂。雖則致王非正典,托言巡狩亦何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朝見之禮結束後,晉文公向襄王訴說了衛叔武的冤情,並請求王子虎一同審理此案。襄王答應了。晉文公邀請王子虎來到公館,賓主分坐。隨後,晉文公派人以天子的命令傳喚衛成公。衛成公身著囚服前來,衛國大夫元咺也一同到來。王子虎說:“君臣不宜當堂對質,可以找人代替。”於是,讓衛成公在廊下等候。寧俞在衛成公身旁侍衛,寸步不離。針莊子代替衛成公,與元咺對質;士榮則代理治獄之官,負責核實事情真相。

元咺口才出眾,說起話來滔滔不絕。他從衛成公出奔襄牛說起,詳細講述了衛成公如何囑咐叔武守國,後來又如何先殺元角,再殺叔武。針莊子辯解說:“這都是歂犬的讒言,導致衛君誤聽,不能全怪衛君。”元咺反駁道:“歂犬一開始就跟我說,要擁立太叔叔武)。我要是聽從他,衛君怎能回國?隻因為我體諒太叔愛兄長的心意,才拒絕了歂犬的請求,沒想到他反而肆意離間。如果衛君對太叔沒有猜忌之心,歂犬的讒言又怎能得逞?我派兒子元角去跟隨衛君,本是為了表明心跡,這是一片好意,卻沒想到元角無辜被殺。從他殺我兒子元角的心思,就能看出他殺太叔的心思了。”

士榮打斷他說:“你是因為兒子被殺而心懷怨恨,並非為了太叔。”元咺義正言辭地說:“我常說,‘殺子是私怨,守國是大事。’我雖然不才,但也不敢因私怨而荒廢大事。當時太叔寫信給晉國,請求恢複他兄長的君位,這封信就是我寫的。如果我心懷怨恨,怎會這樣做?我本以為衛君隻是一時犯錯,還指望他能悔悟,沒想到又連累太叔遭受如此大冤屈。”

士榮又說:“太叔沒有篡位的想法,我們國君也已經明白了。他誤死於歂犬之手,並非國君本意。”元咺駁斥道:“國君既然知道太叔沒有篡位的心思,那之前歂犬所說的就都是虛假荒謬的,就應該治歂犬的罪。可為什麼又聽他的話,提前出發?等回國的時候,還讓他做前驅,這明明就是借歂犬之手殺人,怎麼能說不知道呢?”針莊子聽了,低頭不語。

士榮又反駁道:“太叔雖然冤死,但太叔是臣子,衛侯是國君。自古以來,臣子被國君冤殺的,數不勝數。況且衛侯已經誅殺了歂犬,又厚葬了太叔,賞罰分明,還有什麼罪?”元咺針鋒相對地說:“從前夏桀冤殺關龍逢,商湯就放逐了他;商紂王冤殺比乾,周武王就討伐他。商湯和周武王,都是桀紂的臣子,親眼目睹忠良被冤殺,於是興起義軍,誅殺他們的國君,安撫百姓。更何況太叔與衛侯是親兄弟,又有守國的功勞,並非關龍逢、比乾可比。衛國隻是一個侯國,上受製於天子,下受製於霸主,又不像桀紂那樣貴為天子,富有四海,怎麼能說無罪呢?”士榮被駁得啞口無言,又轉而說:“衛君固然有錯,可你作為臣子,既然忠心為國君,為什麼國君一回國,你就出逃?既不朝見,也不祝賀,這是什麼道理?”元咺回答:“我奉太叔之命守國,這是出自國君的命令。國君連太叔都不能容忍,又怎會容忍我?我出逃,並非貪生怕死,而是想為太叔伸冤啊!”

晉文公坐在一旁,對王子虎說:“看士榮和元咺來回辯論的這幾個方麵,種種都表明元咺占理。衛鄭是天子的臣子,我不敢擅自裁決,可先對衛國的臣子行刑。”隨即喝令左右:“凡是跟隨衛君的人,全部誅殺。”王子虎趕忙說:“我聽說寧俞是衛國的賢能大夫,他在兄弟、君臣之間調解,煞費苦心,隻是衛君不聽罷了。況且這個案子與寧俞無關,不能牽連他。士榮代理士師,斷案不明,應當首當其衝受罰。針莊子一言不發,自知理虧,可以從輕處罰。還請君侯明斷!”晉文公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將士榮斬首,把針莊子的腳砍掉,寧俞則暫且赦免不問。

衛成公被押上檻車,晉文公和王子虎帶著衛成公去見襄王,詳細陳述了衛國君臣雙方的供詞,說:“如此冤情,如果不誅殺衛鄭,天理難容,人心不服。懇請天王命令司寇行刑,以彰顯上天的懲罰!”襄王說:“叔父斷案很公正。然而,此事不能作為範例。我聽說,‘《周官》規定,平民訴訟要雙方對質,但君臣之間沒有訴訟,父子之間也沒有訴訟。’如果臣子與國君打官司,這是沒有上下尊卑之分。如果臣子勝訴,進而誅殺國君,那就大逆不道了!我擔心這樣做不僅不能彰顯懲罰,反而會教唆叛逆。我對衛國又有什麼私心呢?”晉文公惶恐地謝罪說:“重耳考慮不周。既然天王不誅殺他,那就把他押送到京師,聽候裁決。”

晉文公仍然帶著衛成公,回到公館,讓軍士像之前一樣看守。同時,打發元咺回衛國,讓他另立賢能的國君,取代衛成公的位子。元咺回到衛國,與群臣商議,謊稱:“衛侯已被判處死刑,如今奉天子之命,選立賢君。”群臣共同推舉了一個人,是叔武的弟弟,名適,字子瑕,為人仁愛寬厚。元咺說:“立此人,正符合‘兄終弟及’的禮製。”於是,奉公子瑕即位,元咺輔佐他。司馬瞞、孫炎、周歂、冶僅等一班文武大臣也一同輔佐。衛國這才初步安定下來。至於衛國的事情最終如何了結,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覺得有趣所以快穿 二進製愛情 離婚協議你秒簽,我改嫁你哭什麼 螢火時代 劍笛奇俠傳 二世子小哥哥的最愛 病嬌男主真有病,女主嫌棄讓我來 崩鐵:黑塔女士這麼看我怎麼辦? 詭異降臨:死亡室友的深夜來電 謝太太的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