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周靈王的長子名叫晉,字子喬,天生聰慧過人,喜好吹笙,吹出的聲音如同鳳凰鳴叫一般。他被立為太子,年僅十七歲時,有一次偶然出遊到伊水和洛水一帶,回來後便去世了。周靈王悲痛萬分。後來有人來報:“太子在緱嶺上,騎著白鶴吹笙,還托人轉告百姓說:‘好好替我感謝天子,我跟隨浮丘公住在嵩山,十分快樂!天子不必掛念我。’”浮丘公,是古代的仙人。)周靈王派人打開太子的墳墓,發現裡麵隻有一口空棺材,這才知道太子已經成仙而去了。到了周靈王二十七年,靈王夢見太子晉駕著白鶴前來迎接他。醒來後,仿佛還能聽到笙聲在戶外回蕩。靈王說:“兒子來接我了,我也該去了。”於是留下遺命,傳位給次子貴,隨後便毫無疾病地駕崩了。貴即位,這就是周景王。同年,楚康王也去世了。令尹屈建和群臣共同商議,擁立康王的同母弟弟麇為國君。沒過多久,屈建也去世了,公子圍接替他擔任令尹。這些事情先交代清楚,暫且放下不提。
再說齊國的相國慶封,獨攬國政之後,愈發荒淫放縱。有一天,他在盧蒲嫳家中飲酒,盧蒲嫳讓自己的妻子出來獻酒。慶封見了,十分歡喜,便與她私通。此後,慶封將國家政務交給兒子慶舍處理,還把自己的妻妾、財物都搬到盧蒲嫳家中。慶封與盧蒲嫳的妻子同宿,盧蒲嫳也與慶封的妻妾私通,兩人對此都毫不忌諱。有時兩家的家眷聚在一起飲酒作樂,喝醉後肆意喧鬨,身邊的人都忍不住掩口偷笑,可慶封和盧蒲嫳卻滿不在乎。盧蒲嫳請求慶封把自己在魯國的哥哥盧蒲癸召回來,慶封答應了。盧蒲癸回到齊國後,慶封讓他侍奉自己的兒子慶舍。慶舍力大無窮,盧蒲癸也很勇猛,而且善於阿諛奉承,所以慶舍非常喜歡他,還把女兒慶薑嫁給了盧蒲癸。從此,兩人以翁婿相稱,慶舍對盧蒲癸愈發寵信。盧蒲癸一心想為齊莊公報仇,苦於沒有誌同道合的人。一次打獵時,他極力誇讚王何的勇猛。慶舍問道:“王何如今在哪裡?”盧蒲癸回答:“在莒國。”慶舍便派人去召王何回來。王何回到齊國後,慶舍也很喜愛他。自從崔杼和慶封製造禍亂之後,他們擔心被人暗算,每次出入都讓親近的壯士手持兵器,前後護衛,後來這便成了慣例。慶舍因為寵信盧蒲癸和王何,便讓他們二人手持兵器護衛自己,其他人都不敢靠近。
按照舊例,公家供應卿大夫每天的膳食,通常用兩隻雞。當時齊景公特彆愛吃雞腳掌,一次能吃上幾千個,公卿大臣們紛紛效仿,都把雞肉當作食物中的上品。一時間,雞價飛漲,禦廚按照原來的額度無法供應,便到慶氏那裡請求增加份額。盧蒲嫳想宣揚慶氏的短處,便勸慶舍不要增加,還對禦廚說:“供應膳食是你們的事,何必非要用雞呢?”於是,禦廚便用野鴨代替雞。仆人們懷疑野鴨不是正規的膳食,還偷偷把鴨肉吃掉了。這天,大夫高蠆字子尾)和欒灶字子雅)在齊景公處陪侍用餐。他們看到食物中沒有雞,隻有野鴨骨頭,十分生氣,說道:“慶氏執政,竟然削減公家的膳食,如此怠慢我們!”說完,便不吃了,憤然離去。高蠆想要去責備慶封,欒灶勸阻了他。很快有人把這件事告訴了慶封,慶封對盧蒲嫳說:“子尾和子雅對我發怒了!這可怎麼辦?”盧蒲嫳說:“發怒就殺了他們,有什麼可怕的!”盧蒲嫳把這件事告訴了哥哥盧蒲癸。盧蒲癸和王何商議道:“高、欒兩家與慶氏有矛盾,可以借助他們的力量。”於是,王何連夜去見高蠆,謊稱慶氏圖謀算計高、欒兩家。高蠆大怒,說:“慶封實際上和崔杼一同弑殺了莊公。如今崔氏已經滅亡,隻剩下慶氏,我們應當為先君報仇。”王何說:“這正是我的心願!大夫在外麵謀劃,我和盧蒲氏在裡麵配合,事情沒有不成功的。”高蠆暗中與欒灶商議,等待時機行動。陳無宇、鮑國、晏嬰等人都知道這件事,但厭惡慶氏的專橫,沒有人願意說出來。盧蒲癸和王何打算攻打慶氏,為此進行占卜,占卜的人獻上繇詞說:“虎離穴,彪見血。”
盧蒲癸拿著龜甲的兆象去問慶舍:“有人想要攻打仇家,占得這個兆象,請問是吉是凶?”慶舍看了兆象後說:“肯定能攻克。虎和彪是父子關係,分離又見血,怎麼會不攻克呢?你要對付的仇家是誰?”盧蒲癸回答:“隻是鄉裡的一個普通人罷了。”慶舍聽後,不再懷疑。
秋季八月,慶封率領族人慶嗣、慶遺前往東萊打獵,還讓陳無宇一同前往。陳無宇向父親陳須無告彆,陳須無對他說:“慶氏的災禍就要降臨了!你和他們一起去,恐怕會遭遇不測,為什麼不推辭呢?”陳無宇回答:“推辭會讓人起疑,所以不敢。如果能找個彆的借口把我召回,就有機會回來了。”於是,陳無宇跟隨慶封出去打獵。他們走後,盧蒲癸高興地說:“占卜的人所說的‘虎離穴’,看來要應驗了。”他打算趁著祭祀的時候動手。陳須無知道了這件事,擔心兒子卷入慶封的災禍,便謊稱妻子生病,派人召陳無宇回家。陳無宇請求慶封為他占卜,暗中禱告,實際上是在詢問慶氏的吉凶。慶封說:“這是‘滅身’的卦象。下克上,卑克尊,恐怕老夫人的病難以痊愈了。”陳無宇捧著龜甲,痛哭流涕。慶封憐憫他,便讓他回去了。慶嗣看到陳無宇上車,問道:“你要去哪裡?”陳無宇回答:“母親生病,我不得不回去。”說完便駕車疾馳而去。慶嗣對慶封說:“無宇說母親生病,恐怕是假的。國內恐怕會有變故,您應該趕緊回去!”慶封說:“我兒子在那裡,有什麼可擔心的?”陳無宇渡過河後,便拆掉橋梁、鑿沉船隻,斷絕了慶封的歸路,慶封卻對此一無所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時已經到了八月上旬快要結束的時候。盧蒲癸部署家中的甲士,行動間隱隱有戰鬥的架勢。他的妻子慶薑對他說:“你有事情卻不跟我商量,肯定不會成功!”盧蒲癸笑著說:“你一個婦人,能為我出什麼主意呢?”慶薑說:“你沒聽說過有智慧的婦人勝過男子嗎?周武王有十位能臣,邑薑也是其中之一。為什麼不能商量呢?”盧蒲癸說:“從前鄭國大夫雍糾,把鄭君的密謀泄露給了妻子雍姬,最終導致自己身死,鄭君被逐,這是世人的一大教訓。我很害怕重蹈覆轍!”慶薑說:“婦人以丈夫為天,丈夫怎麼做,婦人就跟隨。更何況還有國君的命令呢?雍姬被母親的話迷惑,從而害了自己的丈夫,她是閨閣中的敗類,哪裡值得一提?”盧蒲癸問:“假如你處在雍姬的位置,會怎麼做?”慶薑說:“能幫忙謀劃就一起謀劃,就算不能,也絕對不會泄露。”盧蒲癸說:“如今齊侯苦於慶氏的專權,與欒、高兩位大夫謀劃驅逐你們家族,我因此有所準備。你千萬不要泄露。”慶薑說:“相國剛剛出去打獵,這是個好時機。”盧蒲癸說:“我想等到祭祀的那天動手。”慶薑說:“父親剛愎自用,沉溺於酒色,對公事懈怠。如果不刺激他,他或許不會外出。我去勸阻他出行,這樣他就一定會出去了。”盧蒲癸說:“我把性命都托付給你了,你可不要學雍姬。”
慶薑前去告訴慶舍:“聽說子雅和子尾打算在祭祀的時候對您不利,您可不能出去!”慶舍生氣地說:“那兩個人,就像禽獸一樣,我把他們當作墊腳石!誰敢對我不利?就算有,我又有什麼可怕的!”慶薑回去把情況告訴了盧蒲癸,盧蒲癸便提前做好了準備。
到了祭祀那天,齊景公在太廟舉行祭祀儀式,各位大夫都跟隨前往。慶舍主持祭祀事務,慶繩負責獻爵,慶氏家族派家甲環繞守護著太廟。盧蒲癸和王何手持寢戈,站在慶舍的左右兩側,寸步不離。陳、鮑兩家有善於表演優戲的馬夫,故意讓他們在魚裡街上表演。慶氏的馬受到驚嚇,奔跑起來,軍士們追趕並抓住了馬,於是把所有的馬都拴起來,脫下鎧甲,放下兵器,一起去觀看優戲。欒、高、陳、鮑四族的家丁都聚集在太廟門外。盧蒲癸借口小便,出去與眾人約定好,秘密包圍了太廟。盧蒲癸再次進入太廟,站在慶舍身後,把戟倒過來,向高蠆示意。高蠆領會了他的意思,讓隨從用門閂敲擊門扉三聲,甲士們便像潮水般湧了進來。
慶舍驚慌起身,還沒來得及離開座位,盧蒲癸從背後刺向他,刀刃刺入他的脅部;王何用戈擊打他的左肩,慶舍的肩膀被打折。慶舍看著王何說:“發動叛亂的竟然是你們這些人?”他用右手拿起俎壺砸向王何,王何當場死亡。盧蒲癸呼喊甲士,先抓住慶繩殺了他。慶舍傷勢嚴重,疼痛難忍,用一隻手抱住廟柱使勁搖晃,廟脊都為之震動,他大叫一聲後便氣絕身亡。齊景公看到這驚險的場麵,十分驚恐,想要逃走躲避。晏嬰悄悄上奏說:“群臣是為了國君,想要誅殺慶氏以安定國家,沒有其他可擔憂的。”齊景公這才安定下來,脫下祭服,登上車,回到內宮。盧蒲癸為首,聯合四姓的甲士,將慶氏的黨羽全部消滅。各姓分彆把守城門,抵禦慶封,防守嚴密,水泄不通。
再說慶封打獵回來,走到半路,遇到慶舍逃出來的家丁前來報告叛亂的消息。慶封聽說兒子被殺,十分憤怒,便返回攻打西門。但城中防守嚴密,無法攻克,他的士兵漸漸逃散。慶封害怕了,於是逃到魯國。齊景公派人責備魯國,不該收留叛亂之臣。魯國人打算抓住慶封交給齊國人,慶封得知後很害怕,又逃到吳國。吳王夷昧把朱方這個地方賜給他居住,給他豐厚的俸祿,讓他比在齊國時更加富有,還讓他窺探楚國的動靜。魯國大夫子服何聽說後,對叔孫豹說:“慶封在吳國又變得富有,難道是上天降福給放縱的人嗎?”叔孫豹說:“‘善良的人富有,這是獎賞;放縱的人富有,這是災禍。’慶氏的災禍就要到了,哪裡是什麼福分呢。”
慶封逃走後,高蠆和欒肸執政。他們在國內宣布崔杼和慶封的罪行,把慶舍的屍體陳列在朝堂示眾。他們尋找崔杼的棺材卻沒有找到,於是懸賞征求:有能知道棺材下落並前來報告的,就把崔氏的拱璧賞賜給他。崔杼的馬夫貪圖這塊璧玉,便出來告發。於是,他們挖開崔氏的祖墳,找到了棺材並將其劈開,看到裡麵有兩具屍體。齊景公想把兩具屍體都陳列出來,晏嬰說:“懲罰到婦人身上,不符合禮儀。”於是,隻把崔杼的屍體陳列在集市上。國人聚集觀看,還能認出他,說:“這就是真正的崔子啊!”各位大夫瓜分了崔杼和慶封的城邑。因為慶封的家財都在盧蒲嫳家中,眾人便以淫亂的罪名責罰盧蒲嫳,把他流放到北燕,盧蒲癸也跟著去了。兩家的家財都被眾人瓜分,隻有陳無宇一無所取。慶氏的田莊有一百多車木材,眾人商議要把這些木材歸入陳氏。陳無宇卻把它們全部施舍給國人,從此國人都讚頌陳氏的德行。這是周景王初年發生的事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二年,欒肸去世,他的兒子欒施繼承大夫之位,與高蠆共同執掌國政。高蠆忌憚高厚的兒子高止,認為兩個高氏同時在朝為官不合適,於是驅逐了高止。高止也逃到北燕。高止的兒子高豎占據盧邑叛亂。齊景王派大夫閭邱嬰率領軍隊包圍盧邑。高豎說:“我不是叛亂,是害怕高氏的祭祀斷絕。”閭邱嬰答應為高氏立後,高豎這才逃到晉國。閭邱嬰向齊景公複命,齊景公便立高酀來延續高傒的祭祀。高蠆生氣地說:“本來派閭邱嬰去是想除掉高氏,結果去了一個,又立了一個,這算怎麼回事。”於是,他進讒言殺害了閭邱嬰。各位公子子山、子商、子周等人都為此憤憤不平,紛紛議論。高蠆發怒,以其他事情為由把他們全部驅逐,國人都對他敢怒不敢言。沒過多久,高蠆去世,他的兒子高強繼承大夫之位。高強年紀小,沒有被立為卿,大權都落入欒施手中。這些事情暫且放下不提。
這時,晉國和楚國通好,各國都得以休養生息。鄭國大夫良霄,字伯有,是公子去疾的孫子,公孫輒的兒子,當時擔任上卿,執掌國政。他生性奢侈,嗜好飲酒,每次喝酒都通宵達旦。喝酒的時候,他討厭見到彆人,也厭惡聽到其他事情。於是,他在地下挖了個洞穴作為房間,在裡麵放置飲酒器具和鐘鼓,進行長夜之飲,家臣來朝見他,都見不到他。他常常在中午喝醉後入朝,對齊簡公說,想要派公孫黑前往楚國進行訪問。公孫黑當時正和公孫楚爭奪徐吾犯的妹妹,不想遠行,便來見良霄請求免去這個差事。守門人推辭說:“主公已經進入地下洞穴,不敢通報。”公孫黑十分生氣,於是召集了全部家甲,趁著夜色與印段一起包圍了良霄的府邸,還放火燒了它。良霄喝醉了,眾人把他扶上車,逃到雍梁。良霄醒來後,聽說公孫黑攻打自己,非常憤怒。過了幾天,家臣們逐漸聚集過來,向他講述國內的情況,說:“各個家族結盟,共同抗拒良氏,隻有國氏和罕氏沒有參與結盟。”良霄高興地說:“這兩家是幫助我的!”於是,他返回攻打鄭國的北門。公孫黑派侄子駟帶和印段率領勇士抵抗。良霄戰敗,逃到賣羊肉的集市,被士兵們殺死,他的家臣也全部戰死。
公孫僑聽說良霄死了,急忙趕到雍梁,撫摸著良霄的屍體哭泣道:“兄弟相互攻伐,天啊,這是多麼不幸的事情!”他把良霄家臣的屍體全部收斂起來,與良霄一起埋葬在鬥城的村子裡。公孫黑生氣地說:“子產竟然偏袒良氏嗎?”想要攻打他。上卿罕虎阻止他說:“子產對死者都以禮相待,更何況對生者呢?禮,是國家的根本,殺害有禮之人不吉利!”公孫黑這才沒有攻打。齊簡公讓罕虎執政,罕虎說:“我不如子產。”於是,齊簡公讓公孫僑執政。這是周景王三年的事情。
公孫僑執掌鄭國國政後,使城市和鄉村有了明確的規劃,上下尊卑有了相應的服飾規定,田地有了疆界和溝渠,住宅和井田都有了合理的安排。他崇尚忠誠節儉,抑製奢侈之風。公孫黑擾亂國政,公孫僑曆數他的罪行後將其誅殺。公孫僑還鑄造了《刑書》來威懾百姓,設立鄉校來聽取百姓的意見。國人於是唱起了歌謠:“我有子弟,子產教誨;我有田地,子產讓它增產。子產如果去世,誰能接替他呢?”
一天,有個鄭國人從北門出城,恍惚間好像看到了良霄,隻見他身披鎧甲、手持長戈,邊走邊說:“駟帶和印段害我,我一定要殺了他們!”這人回去後,跟彆人講了這件事,隨後就生了病。從此,鄭國隻要有點風吹草動,人們就以為是良霄來了。無論男女,都嚇得瘋狂奔走,就像躲避刀槍一樣。沒過多久,駟帶就因病去世。又過了幾天,印段也死了。鄭國人十分恐懼,日夜不得安寧。公孫僑對齊國國君說,讓良霄的兒子良止擔任大夫,主持良氏的祭祀,同時立公子嘉的兒子公孫泄為大夫。這樣一來,國內的謠言立刻就平息了。行人遊吉,字子羽,問公孫僑:“立了後人,謠言就馬上平息了,這是什麼緣故呢?”公孫僑說:“凡是惡人不得好死,他們的魂魄就不會消散,都能變成厲鬼作怪。但如果他們有所歸依,就不會這樣了。我立祭祀,就是為了給良霄的魂魄一個歸處。”遊吉又問:“如果是這樣,立良氏後人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立公孫泄呢?難道是擔心子孔也會變成厲鬼嗎?”公孫僑說:“良霄有罪,本不應立後。但如果因為他變成厲鬼就立後,國人就都會被鬼神之說迷惑,這不能成為一種規範。我借口保存七穆家族中絕祀的後代,同時立良氏和孔氏後人,是為了消除百姓的疑惑。”遊吉聽後,不禁讚歎佩服。
再說周景王二年,蔡景公為太子般娶了楚國女子羋氏為妻。沒想到,蔡景公竟與羋氏私通。太子般憤怒地說:“父親不像父親,那兒子也就不用像兒子了!”於是,他假裝外出打獵,帶著幾個心腹內侍,偷偷潛伏在內室。蔡景公以為兒子不在,就走進東宮,徑直前往羋氏的房間。太子般率領內侍突然衝出來,砍殺了蔡景公,然後對外宣稱蔡景公暴病而死,訃告諸侯,自己則自立為國君,這就是蔡靈公。史臣評論說,太子般作為兒子弑殺父親,這是千古罕見的大變故!然而,蔡景公與兒媳通奸,行為悖逆,自己也不能說沒有過錯。有詩感歎道:“新台醜行汙青史,蔡景如何複蹈之?逆刃忽從宮內起,因思急子可憐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雖然蔡太子般對外宣稱蔡景公是暴病而亡,但弑君叛逆的事情終究無法掩蓋。這件事從蔡國傳揚出去,各國誰不知道呢?隻是當時的盟主昏庸懈怠,沒有執行討伐的正義之舉罷了!
那年秋天,宋國宮中半夜失火,宋夫人是魯國女子伯姬。左右侍從看到火勢蔓延,稟報夫人趕緊躲避火災。伯姬卻說:“婦人的道義是,保姆不在身邊,夜晚不能離開房間。火勢雖然危急,但怎能違背道義呢?”等保姆趕來時,伯姬已經被大火燒死了。國人都為此歎息。當時,晉平公因為宋國在弭兵之盟中有功勞,憐憫它遭遇火災,就在澶淵大規模會合諸侯,各國都拿出財物來幫助宋國。宋儒胡安定評論這件事時認為,不討伐蔡太子弑父的罪行,卻謀劃救濟宋國的火災,輕重顛倒,這就是晉平公失去霸主地位的原因。
周景王四年,晉國和楚國因為宋國的盟會,打算再次在虢地會合。當時,楚國公子圍接替屈建擔任令尹。公子圍是楚共王的庶子,年齡最大,為人桀驁不馴,傲慢無禮,以居人之下為恥。他依仗自己的才能,暗中蓄養不臣之心,欺負楚王熊麇勢單力薄,很多事情都擅自決斷。他忌恨大夫薳掩的忠誠正直,誣陷薳掩謀反,將其殺害並吞並了他的家產。公子圍結交大夫薳罷和伍舉作為心腹,每天都謀劃著篡位。他曾經在郊外打獵時,擅自使用楚王的旌旗。當隊伍行進到芋邑時,芋尹申無宇指責他僭越本分,將旌旗收繳到倉庫裡,公子圍這才有所收斂。到了要去參加虢地盟會的時候,公子圍請求先到鄭國訪問,想要迎娶豐氏的女兒。臨行前,他對楚王熊麇說:“楚國已經稱王,地位在諸侯之上。凡是楚國的使臣,希望能夠使用諸侯的禮儀,這樣才能讓各國知道楚國的尊貴。”熊麇答應了他。公子圍於是僭越使用國君的禮儀,衣服、器物等都仿照侯伯的規格,還讓兩個人拿著戈在前麵開道。隊伍快到鄭國郊外時,郊外的人以為是楚王來了,驚慌地向國內報告。鄭國的君臣都大為震驚,連夜趕來匍匐迎接。等見麵後,才發現是公子圍。公孫僑很厭惡公子圍的這種行為,擔心他一旦進入鄭國,會生出其他變故,於是派行人遊吉以城中館舍破敗、尚未修繕為由拒絕,讓公子圍等人住在城外。公子圍派伍舉進城,商議與豐氏的婚事,鄭伯答應了。行聘禮的時候,禮品十分豐盛。到了迎親的時候,公子圍突然萌生了襲擊鄭國的想法,想借著迎親的名義,大肆裝飾車乘,趁機發動襲擊。公孫僑說:“公子圍的心思難以揣測,必須讓他去掉眾多隨從才行。”遊吉說:“我請求再去推辭一番。”於是,遊吉去見公子圍,說:“聽說令尹打算帶領眾多人馬迎親,我們鄭國狹小,容納不下這麼多隨從。請在城外清理出場地,聽從您迎親的安排。”公子圍說:“承蒙貴國國君賞賜,把豐氏許配給我。如果在野外迎親,怎麼能成禮呢?”遊吉說:“按照禮儀,軍隊的儀容不能進入國都,更何況是婚姻之事呢?令尹如果一定要帶人來彰顯氣派,那就請去掉兵器裝備。”伍舉悄悄對公子圍說:“鄭國人已經防備我們了,不如去掉兵器。”於是,公子圍讓士兵們都放下弓箭,把箭囊垂掛起來進城。在館舍迎娶了豐氏後,公子圍便前往盟會地點。晉國的趙武以及宋、魯、齊、衛、陳、蔡、鄭、許等各國大夫都已經先到了。公子圍派人對晉國說:“晉楚之前有盟誓,這次重新修好,不必再立誓書、重複歃血。隻要把盟會宋國時的舊約宣讀一下,讓各位國君不要忘記就行了。”祁午對趙武說:“公子圍這話,恐怕是怕晉國爭先歃血。上次盟會讓楚國先於晉國,這次晉國應該先於楚國。但如果宣讀舊約,楚國就又會先於晉國了。您覺得該怎麼辦?”趙武說:“公子圍在盟會期間,把緝蒲當作王宮,威儀與楚王沒有兩樣。他的誌向不僅是對外逞強,恐怕還有內謀。我們不如暫且聽從他,讓他更加驕縱。”祁午說:“話雖如此,上次子木身穿鎧甲赴會,幸好沒有發動變故。如今公子圍比子木更過分,您應該有所防備。”趙武說:“我們尋求修好,是為了延續弭兵的約定。我隻知道堅守信用,其他的就顧不上了。”登上盟壇後,公子圍請求宣讀舊約,並把它放在祭祀的牲畜上。趙武隻好答應。盟會結束後,公子圍立刻回國了。各國大夫都知道公子圍將會成為楚國國君。史臣寫詩道:“任教貴倨稱公子,何事威儀效楚王?列國儘知成跋扈,郟敖燕雀尚怡堂。”
趙武心裡始終覺得宣讀舊約讓楚國在先這件事很恥辱,擔心彆人議論,便向各國大夫反複解釋守信的道理,說了一遍又一遍。回國途中經過鄭國時,魯國大夫叔孫豹與他同行,趙武又說起這件事。叔孫豹說:“相國認為弭兵之約能夠一直堅守下去嗎?”趙武說:“我們這些人隻求眼前安穩,有口飯吃,哪有閒暇去考慮長遠的事情呢?”叔孫豹退下後,對鄭國大夫罕虎說:“趙孟恐怕快要死了!他的話透著苟且,沒有長遠打算。而且他年紀還不到五十歲,卻嘮叨得像八九十歲的老人,他還能活多久呢?”沒過多久,趙武去世,韓起接替他執政。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再說楚國公子圍回到國內,正趕上楚王熊麇生病臥床。公子圍進宮探望病情,借口有秘密事情啟奏,支開了嬪妃侍從,解下冠纓勒住熊麇的脖子,不一會兒熊麇就死了。熊麇有兩個兒子,叫幕和平夏,他們聽說變故後,拔劍來殺公子圍。但他們勇力不敵,都被公子圍殺害。熊麇的弟弟右尹熊比,字子乾,宮廄尹熊黑肱,字子晰,聽說楚王父子被殺,害怕災禍降臨,熊比逃到晉國,熊黑肱逃到鄭國。公子圍向諸侯報喪說:“我們國君熊麇不幸去世,我作為大夫,應該繼承王位。”伍舉更改了措辭,說:“共王的兒子中,公子圍年齡最大。”於是,公子圍繼承了王位,改名為熊虔,這就是楚靈王。楚靈王任命薳罷為令尹,鄭丹為右尹,伍舉為左尹,鬥成然為郊尹。太宰伯州犁正在郟地處理公事,楚靈王擔心他不服,派人把他殺了。因為把楚王熊麇葬在郟地,所以稱熊麇為郟敖。楚靈王任命薳啟疆接替太宰之位。他立長子祿為太子。楚靈王得誌之後,更加驕橫放縱,有獨霸中原的野心。他派伍舉向晉國要求召集諸侯;又因為豐氏女子家族地位低微,不配做夫人,於是向晉侯求婚。晉平公剛剛失去趙武,畏懼楚國的強大,不敢違抗,一一答應了楚國的要求。
周景王六年,也就是楚靈王二年,冬季十二月,鄭簡公和許悼公前往楚國,楚靈王把他們留下,等待伍舉出使晉國的消息。伍舉回到楚國複命,說:“晉侯答應了我們的兩個要求。”楚靈王非常高興,派使者向諸侯大規模征召盟會,約定第二年春天三月在申地會合。鄭簡公請求先到申地,迎接諸侯。楚靈王答應了。到了第二年春天,各國前來赴會的諸侯絡繹不絕。隻有魯國和衛國找借口沒有來,宋國派大夫向戍代行。其他如蔡、陳、徐、滕、頓、胡、沈、小邾等國的國君,都親自前來赴會。楚靈王率領大量兵車來到申地,諸侯都來相見。右尹伍舉進言說:“我聽說想要圖謀霸業的人,必須先得到諸侯的擁護;想要得到諸侯擁護的人,必須先謹慎對待禮儀。如今我們大王剛剛向晉國爭取召集諸侯,宋國的向戍、鄭國的公孫僑,都是賢良的大夫,號稱懂得禮儀,我們不能不慎重對待。”楚靈王問:“古代會合諸侯的禮儀是怎樣的呢?”伍舉說:“夏啟有鈞台之享,商湯有景毫之命,周武王有孟津之誓,周成王有岐陽之搜,周康王有酆宮之朝,周穆王有塗山之會,齊桓公有召陵之師,晉文公有踐土之盟。這六王二公之所以能夠會合諸侯,無不遵循禮儀,您可以從中選擇。”楚靈王說:“我想要稱霸諸侯,應當采用齊桓公召陵之禮,但不知道這種禮儀是怎樣的?”伍舉回答說:“六王二公的禮儀,我隻是聽說過名字,實際上並沒有研習過。我所知道的是,齊桓公討伐楚國,退兵到召陵,楚國派先大夫屈完前往齊軍。齊桓公大規模陳列八國的兵車,向屈完誇耀自己的強大,然後會合諸侯與屈完盟會。如今諸侯剛剛歸服,大王也隻需向他們展示強大的勢力,讓他們感到恐懼,然後再召集諸侯,討伐有二心的國家,他們就不敢不聽從了。”楚靈王問:“我想用兵討伐諸侯,效仿齊桓公討伐楚國的事情,應該先攻打哪個國家呢?”伍舉回答說:“齊國的慶封弑殺國君,逃到吳國。吳國不但不討伐他的罪行,還對他加以寵信,把朱方之地賜給他,讓他聚集家族居住,比在齊國時更加富有,齊國人都很憤怒。吳國是我們的仇敵。如果我們以討伐慶封為名,出兵攻打吳國,那就可以一舉兩得。”楚靈王說:“好。”於是,他大規模陳列兵車,威懾諸侯,在申地舉行會盟。因為徐國國君是吳國女子所生,楚靈王懷疑他依附吳國,就把他囚禁了三天。後來,徐子願意擔任攻打吳國的向導,楚靈王才把他釋放。楚靈王派大夫屈申率領諸侯的軍隊攻打吳國,包圍了朱方,抓住了齊國慶封,把他的家族全部消滅。屈申聽說吳國有防備,就班師回朝,獻上慶封邀功。楚靈王想要殺了慶封,在諸侯麵前示眾。伍舉勸諫說:“我聽說‘自身沒有瑕疵的人,才可以懲罰彆人。’如果殺了慶封,恐怕他會反過來用我們的罪行指責我們。”楚靈王不聽,就讓人把慶封綁在斧鉞上,押到軍前,用刀按住他的脖子,強迫他自己說出罪行:“各國大夫聽著,不要像齊國慶封那樣,弑殺自己的國君,欺淩年幼的國君,與大夫們結盟。”慶封卻大聲喊道:“各國大夫聽著,不要像楚國共王的庶子圍那樣,弑殺自己國君哥哥的兒子熊麇,取而代之,與諸侯結盟。”圍觀的人都忍不住掩口而笑。楚靈王非常羞愧,趕緊讓人殺了慶封。胡曾先生有詠史詩道:“亂賊還將亂賊誅,雖然勢屈肯心輸;楚虔空自誇天討,不及莊王戮夏舒。”
楚靈王從申地回到楚國,責怪屈申從朱方班師,不肯深入攻打吳國,懷疑他對吳國有二心,就把他殺了,任命屈生接替他擔任大夫。薳罷前往晉國,迎接夫人姬氏回國,薳罷於是擔任令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年冬天,吳王夷昧率領軍隊攻打楚國,攻入棘、櫟、麻等地,以報複楚國攻打朱方的戰役。楚靈王非常憤怒,再次發動諸侯的軍隊攻打吳國。越國國君允常痛恨吳國的侵擾掠奪,也派大夫常壽過率領軍隊前來會合。楚國將領薳啟疆擔任先鋒,率領水軍先到達鵲岸,卻被吳國人打敗。楚靈王親自率領大軍到達羅汭。吳王夷昧派他的堂弟蹶繇前來犒勞楚軍。楚靈王很生氣,抓住蹶繇,打算殺了他,用他的血塗抹戰鼓。楚靈王先派人問蹶繇:“你來的時候,占卜吉凶了嗎?”蹶繇回答說:“占卜的結果非常吉利!”使者說:“我們大王要用你的血塗抹戰鼓,這有什麼吉利的?”蹶繇回答說:“吳國占卜,是為了國家大事,哪裡是為了我一個人的吉凶呢?我們國君派我來犒勞軍隊,是為了觀察大王憤怒的程度,從而決定我們防守的緩急。如果大王高興,友好地迎接我這個使臣,讓我們國家忘記戒備,那我們國家離滅亡就不遠了。如果用我來塗抹戰鼓,我們國家就知道大王非常憤怒,從而加強武備,這樣抵禦楚國就綽綽有餘了。還有比這更吉利的事嗎?”楚靈王說:“這是個賢能的人!”於是赦免了蹶繇,讓他回國。楚軍到達吳國邊境,吳國防守非常嚴密,楚軍無法攻入,隻好返回。楚靈王歎息說:“我之前錯殺屈申了啊!”楚靈王回國後,為自己這次出征無功而返感到羞恥,於是大興土木,想憑借物力和建築的規模向諸侯炫耀。他建造了一座宮殿,名叫章華宮,占地四十裡,宮中修築了一座高台,用來眺望四方,高台高三十仞,叫章華台,也叫三休台因為它非常高峻,人們登上高台,必須休息三次才能到達頂端)。章華宮中的宮室亭榭極其壯麗,周圍環繞著民居。凡是有罪逃亡的人,楚靈王都把他們召回,讓他們充實宮殿。宮殿建成後,楚靈王派使者征召四方諸侯,一起來參加落成儀式。不知道會有幾位諸侯前來,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