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程咬金跨上戰馬,快馬加鞭趕上夏明王竇建德。他取出真珠烈火旗,恭敬地遞上,並詳細說明了來意。竇建德看了看那麵旗幟,微微一笑,說道:“這蕭後不過是個沒什麼用處的婦人,既然是用真珠烈火旗來交換,我哪有不答應的道理?”於是,竇建德爽快地將蕭後交給了程咬金。程咬金帶著蕭後,一路小心護送返回。李密見到蕭後,心中十分歡喜,便帶著眾人回到金墉城,這事兒暫且按下不表。
再說李元霸返回潼關,駙馬柴紹前來接應,兩人便一同踏上歸途。走著走著,天空突然風雲變幻,細雨紛紛灑落。沒過一會兒,雷光閃爍,霹靂聲接連不斷,緊接著大雨傾盆而下。奇怪的是,那雷聲似乎隻在李元霸的頭頂轟鳴,仿佛要直接劈下來一樣。李元霸見狀,心中大怒,他舉起手中的大錘,指著天空大聲喊道:“老天爺,你為何如此可惡,專在我的頭上響個不停?”說著,他一怒之下,將手中四百斤重的大錘朝著空中奮力拋去。他抬頭望去,隻見那大錘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隨後急速墜落下來,“撲”的一聲,不偏不倚,正好砸在李元霸的臉上。李元霸頓時翻身,從馬上重重地跌落下來。柴紹見此情景,大驚失色,連忙上前想要扶起李元霸。就在這時,又一陣怪風呼嘯而來,吹得飛沙走石,塵土漫天飛揚。在那霹靂聲中,火光四處亂滾。柴紹和隨行的兵將們,趕忙躲到附近人家的屋簷下,以避風雨。
過了一會兒,風漸漸停了,雨也止住了。柴紹等人從屋簷下走出來查看,隻見李元霸的金冠掉落在地,他的那雙大錘和戰馬在一旁,而李元霸卻已經昏迷不醒,怎麼呼喊都沒有反應。柴紹悲痛萬分,忍不住放聲大哭。無奈之下,他隻得收斂了李元霸的遺體,連同他的遺物以及之前眾王獻上的玉璽、降表,一同返回長安。柴紹入朝拜見高祖李淵,一見到高祖,便悲痛地哭倒在地。高祖見狀,心中一驚,急忙詢問發生了何事。柴紹將事情的經過詳細地奏明,同時獻上了玉璽和十八邦的降表。高祖一聽李元霸身亡的消息,頓時悲痛欲絕,大聲呼喊:“皇兒,你死得好慘啊!”說著,便暈倒在了龍椅上。文武百官趕忙上前,將高祖扶起,又是掐人中,又是呼喊,好一會兒,高祖才漸漸蘇醒過來,隨後又忍不住大哭了一場。之後,高祖下旨,為李元霸舉行隆重的遙祭儀式,重新裝殮並舉辦喪事。
這消息傳到洛陽,王世充聽聞後,欣喜若狂,說道:“這小子一死,我的仇終於可以報了!”於是,他立即起兵十萬,直逼牢口關,在關下安營紮寨。牢口關的守將張方,見敵軍來勢洶洶,急忙寫好奏章,派官員前往長安告急。高祖看到奏章後,大為震驚,趕忙詢問眾將,誰敢前去退敵。這時,秦王李世民站了出來,上奏道:“兒臣雖不才,但願意領兵前往。”高祖聽後,十分高興,撥出十萬兵馬。秦王李世民帶領馬三保、殷開山等一眾戰將,行軍至牢口關。守將張方將他們接入帥府,擺下酒宴,為他們接風洗塵。第二天,秦王李世民領兵出關,與王世充的軍隊對陣。秦王質問道:“你為何興兵侵犯我大唐的疆界?”王世充冷笑道:“唐童,我之前在紫金山,被你兄弟李元霸衝殺得我們十八家反王元氣大傷,還被迫跪獻降表。我還以為他會永遠威風下去,沒想到如今竟然死了!今日我興兵,就是為了報仇,我要殺上長安,滅掉你們唐家!”秦王背後的殷開山聽了這話,頓時怒不可遏,他騎著戰馬,揮舞著斧頭,朝著王世充的陣營衝了過去。王世充手下的大將程洪,趕忙舉起大刀,迎上前去抵擋。兩人大戰了二十多個回合,難分勝負。秦王見狀,揮動定唐刀,與馬三保等眾將一起,向王世充的軍隊發起了衝鋒。王世充抵擋不住,大敗而逃。秦王帶領眾人乘勝追擊,一直追到洛陽城下。王世充狼狽地敗入城中,緊閉城門,不敢再出戰。秦王便下令在城外安營紮寨。
當天晚上,明月高懸,皎潔的月光如同白晝一般。秦王李世民與殷開山、馬三保兩位將領,一同出營散步,欣賞月色。他們走上山坡,忽然看見一隻白鹿,正慢悠悠地走過來。秦王見了,心中一動,拿起弓箭,瞄準白鹿射去。隻聽“嗖”的一聲,箭正中白鹿的頭部。那白鹿吃痛,如飛一般逃竄而去。秦王見狀,立刻縱馬追趕。他追了好長一段路,回頭一看,卻發現殷開山和馬三保兩位將領不見了蹤影。等他追到一座山上時,那隻白鹿也消失得無影無蹤。此時,秦王眼前出現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城池,可他卻不知道這是哪座城池。原來,這裡就是金墉城。當晚,秦叔寶與程咬金正在城中巡邏,忽然聽到城外山上有馬鈴的響聲。兩人心中起疑,連忙下城,騎上戰馬,拿起兵器,出城朝著山上奔去。
秦王李世民看到有兩匹馬朝著自己跑來,程咬金一馬當先,衝了過來,大聲喝道:“山上是什麼人,竟敢私自窺探我金墉城?”秦王吃了一驚,趕忙回答道:“我乃大唐皇帝的次子李世民。請問這位兄台,你又是何人?”程咬金一聽,頓時大怒,說道:“唐童,你來得正好!”說著,舉起斧頭就朝著秦王砍了過去。秦王連忙用定唐刀抵擋,一邊喊道:“兄台,我與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你為何要對我下此狠手?”程咬金氣憤地說:“你難道不知道我程咬金在紫金山,被你兄弟李元霸打得我們十八家王子毫無還手之力,還搶走了我們的玉璽。這怎麼能說無仇?今日既然碰上了,你休想活命!”說完,又是一斧頭砍了過去。秦王抵擋不住,隻好掉轉馬頭,策馬敗逃。程咬金緊緊追趕,前麵逃跑的秦王,就像被狂風席卷的落葉一般狼狽;後麵追趕的程咬金,猶如驟雨抽打梅花,步步緊逼。這一追一逃,把秦王逼得走投無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隻能暗自叫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秦叔寶也在後麵追趕。一直追到天色微明,秦王轉過一個山坡,不禁又大叫一聲苦。原來,前麵是一條死路,旁邊有一座古廟,廟門上有一塊匾額,上麵寫著“老君堂”三個字。秦王無奈,隻得下馬,悄悄地牽著馬走進廟中,躲在案桌下麵。此時,外麵程咬金和秦叔寶兩人已經追到。程咬金看了看四周,說道:“這裡四下無路,他一定是躲在廟裡麵了。”說完,跳下馬,舉起斧頭,用力劈開廟門。果然,看到秦王正伏在桌下。程咬金冷笑道:“這下你沒處逃了吧!”說著,舉起斧頭就要砍下去。秦叔寶連忙用鐧將程咬金的斧頭架住,說道:“他是重要犯人,你怎能擅自殺他?我們還是把他抓回去,交給主公發落吧。”程咬金聽了,覺得有理,便解下腰間的皮帶,將秦王綁在逍遙馬上。程咬金上前,牽著秦王的馬韁繩,朝著金墉城走去。
再說殷開山和馬三保,他們見秦王去射鹿,便隨後追趕。轉過山坡後,秦王突然不見了蹤影。兩人登上高處遠望,隻見山下有三個人朝著這邊走來,一個手持斧頭,一個提著長槍,還有一個被捆綁在馬上。兩人心中十分疑惑,趕忙走下山仔細一看,這才發現,被捆綁在馬上的,竟然是秦王。兩人大驚失色,連忙上前想要搶奪。秦叔寶其實心裡是想放走秦王的,隻是程咬金緊緊牽著秦王的馬韁繩。這時,忽見馬三保和殷開山前來搶奪,程咬金頓時大怒,舉起斧頭與他們交戰。早有探軍將此事飛報至金墉城,金墉城的眾將紛紛趕來接應。殷開山和馬三保見對方人多勢眾,料想自己寡不敵眾,不敢貿然上前搶奪,隻好逃回本營,帶領軍隊返回牢口關,並派官員飛速前往長安報信。
這邊秦叔寶和程咬金將秦王押解到金墉城,去見魏王李密。李密見到秦王,頓時怒從心頭起,拍案大罵道:“我舉義旗興兵,追殺宇文化及,你弟弟李元霸卻毫無情麵,仗著自己凶狠,搶走了皇家玉璽。這也就罷了,還逼迫眾王寫降表,跪送投降。我還以為你們唐家永遠有這個小畜生撐腰,沒想到天理難容,他竟然短命死了。我正打算興兵報仇,沒想到你自己送上門來。”說完,他吩咐左右將秦王綁出去砍了。這時,徐茂公站出來上奏道:“啟稟主公,李世民雖然罪該萬死,但他曾經對主公也有過恩惠,我們可以先將他暫時囚禁起來,再找其他合適的理由殺他也不遲。”李密疑惑地問道:“我與他並無往來,他對我有什麼恩惠?”徐茂公解釋道:“主公有所不知。昔日主公曾被煬帝治罪,雖然多虧朱燦相救,但後來煬帝派李世民和李元霸追趕主公。當時若不是李世民暗中留情,故意放走主公,主公恐怕早已被李元霸擒殺了。今日主公若貿然殺了他,必然會被各邦豪傑嘲笑。”李密聽了,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然後開口說道:“既然軍師這麼說,那就把他關進天牢,限期一年後處斬,此事就不要再議了。”於是,李世民被關進了天牢,暫且按下不表。
且說馬三保將秦王被擒的消息報到長安,高祖李淵得知後,大為震驚,悲痛得放聲大哭。滿朝文武百官,也都紛紛落淚。隻有殷王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在一旁暗暗高興。這時,當駕官啟奏道:“三原的李靖現在午門候旨。”高祖聽了,頓時轉憂為喜,說道:“此人一來,我兒有救了!”於是,下令宣李靖入朝。李靖入朝後,行過叩拜大禮,高祖問道:“愛卿之前在哪裡?”李靖回答道:“臣之前在海外訪友,如今聽聞秦王被囚禁在金墉城,特意前來設法營救。臣擔心陛下憂慮過度,所以先來安慰陛下,臣保證,百日之內,秦王一定能安然回國。”高祖聽了,十分高興,連忙詢問李靖有什麼計策能救回自己的兒子。李靖說道:“臣現在先獻上一條密計,等秦王回國之時,陛下自然就明白了。”說完,李靖辭彆高祖,離開朝堂,徑直前往曹州。
曹州的宋義王孟海公,一日正在朝堂上處理政務,黃門官啟奏道:“有一位道士,自稱是三原的李靖,求見大王。”孟海公下令宣他進來。李靖進入朝堂,拜見孟海公。孟海公問道:“先生前來,必定有高見,還請不吝賜教。”李靖說道:“貧道曾遇到異人傳授,精通呼風喚雨之術,能推算陰陽,預知吉凶。我看大王乃是真正的帝星,所以特地前來,懇請大王興兵。先奪取金墉城,再奪取長安,以此圖謀一統天下的基業。若錯過了這個天時,可就不妙了,還請大王斟酌。”孟海公聽了,十分高興,說道:“多謝先生指教,不知何時興兵為宜?”李靖說道:“天時已到,不宜再拖延。貧道願意輔佐大王,即刻興兵,先攻打金墉城的前哨金堤關,這是最為上策。”孟海公欣然接受,降旨親自統領十萬大軍,直奔金堤關而來。
金堤關的守將賈閏甫和柳周臣,帶領軍隊出關迎戰,卻被宋義王孟海公打得大敗,隻得退回關內,堅守不出。他們趕忙派人連夜前往金墉城告急。孟海公將金堤關團團圍住,日夜攻打。李靖對孟海公說:“大王若想攻破此關,不出十日即可。貧道暫時告辭,前往太行山借一件寶貝。等李密的救兵一到,定叫他們片甲不留。”孟海公聽了,十分高興,說道:“先生務必速去速回。”李靖答應後,便前往海外訪道去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金墉城的李密,收到金堤關的告急奏章後,親自點兵五萬,帶領五虎大將,前往金堤關救援。其餘諸將與徐茂公等人則留守金墉城。軍隊抵達金堤關後,賈閏甫和柳周臣將他們接入關內。第二天,李密帶領眾將出關迎戰。羅成一馬當先,衝到陣前。孟海公手下的元帥尚義,提著大刀迎了上去。兩人交戰不到三個回合,羅成便撥開尚義的大刀,“嗖”的一槍,刺中尚義的左肩。尚義受傷,伏在馬鞍上敗逃而去。李密見此,將號旗一展,五虎大將一齊衝殺過去,如同砍瓜切菜一般。曹州的人馬被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孟海公率領殘兵敗將,狼狽地逃回曹州。
李密見此,下令鳴金收兵,進入金堤關。他心中十分得意,隨即降旨,讓修撰官寫了一道赦書:“通告金墉城眾臣,孤家親自救援金堤關,仰仗上天庇佑,馬到成功。理應犒賞軍士,恩澤百姓,赦免一切罪犯。凡是已經結案和尚未結案的,除了十惡不赦的大罪之外,全部赦免。望朝臣們遵照執行,立即釋放罪犯,欽此!”修撰官寫好詔書後,讀了一遍,放在案桌上。李密心想:“南牢裡的李世民可不能赦免。”於是,他拿起筆,在詔書後麵批了兩句話:“滿牢罪人皆赦免,不赦南牢李世民。”批完後,他立即派官員帶著詔書前往金墉城。徐茂公、魏征等人接過詔書,宣讀過後,便命令下屬釋放所有罪犯。徐茂公收起詔書,私下對魏征說:“李世民乃是真命天子,你我日後歸順唐朝,都將是他的臣子。如今他被監禁在南牢,我們應當儘早設法救他出來。無奈魏王在赦書後麵批了這兩句話,這可如何是好?”魏征會怎麼回答呢?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