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在長安城中,貞觀天子於宮中時常掛念著元帥薛仁貴父子西征之事。此前屢傳捷報,唐軍已奪下諸多關寨,然而,每至一處,皆有異人阻攔,致使西番難以迅速平定。天子滿心期盼著他們得勝還朝,君臣能夠再度相見,如此他方能安心。這一日,天子思緒萬千,倚靠著龍床,不知不覺便朦朧睡去。
在夢中,天子仿佛走出了王宮,隻見眾多文武官員紛紛上前迎接聖駕。天子定睛一看,竟是秦叔寶、尉遲恭、羅成、馬三保等人。眾人齊聲說道:“陛下乃紫薇星君降世,如今即將複位。我等文武兩班臣子,理當隨侍陛下左右。況且左相星、右相星、白虎星,皆已回歸原位。請陛下登殿設朝。”天子聽了這番話,便隨著秦叔寶等人,來到一片雲霞之中。隻見前方矗立著一座巍峨寶殿,秦叔寶和尉遲恭上前啟奏道:“陛下,此乃北極紫薇殿。”話還未說完,便見左相星、右相星、白虎星在朝門俯身伏地,迎接聖駕。太宗天子傳下旨意:“眾卿平身。”三人謝恩起身。天子抬眼望去,隻見左相乃是魏征,右相是軍師徐茂公,而白虎星正是征西元帥薛仁貴前來接駕。
太宗走進寶殿,諸臣紛紛朝賀,隨後分立兩旁。天子開口問道:“薛王兄,朕命你征伐西番,尚未班師回朝,為何也在此處?”薛仁貴上前,俯身奏道:“懇請陛下恕罪。臣帶兵至白虎關前,實乃天數難逃。望陛下另派將領,領兵去平定哈迷國。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宗聽到“大數難逃”四字,不禁大吃一驚。這時,忽然傳來景陽鐘的鐘聲,驚醒了夢中的天子。天子睜開雙眼,卻發現兩班文武官員已然不見,這才意識到自己方才是睡在龍床之上。天子回想起夢中所言,心中不禁疑惑,難道是自己的天命將要終結?但又一想,夢中之事,不可儘信。此時,隻聽得五更三點的報時聲,天子便起駕前往早朝。
文武百官朝見完畢,天子說道:“眾卿家,若有何事要啟奏,便直言無妨;若無要事,即可退班。”降旨的話音剛落,隻見班中走出一位大臣。此人身著紅袍,腰係金帶,腳蹬烏靴,頭戴烏紗帽,手持笏板,站在殿中啟奏道:“臣乃欽天監監正李雲開,有事啟奏陛下。臣昨夜在司天台夜觀星象,見西方有一顆大如鬥的星,墜落在番地,正應在白虎位下。隨後,又看到北極垣中,有兩顆小星和一顆大星相繼落地,此乃主朝中大臣歸位之象。”太宗聽了這一番奏報,心中愈發驚恐。
恰在此時,黃門官手捧奏本進入朝堂,俯伏在金階之上,將奏本呈上。天官接過奏本,放置在龍案之上。天子定睛觀看,原來是左相魏征和軍師徐茂公的兒子呈上的奏本,奏報其父均已亡故。天子看完兩本奏報,不禁淚如雨下,悲歎道:“他二位大臣為國家立下諸多功勞,本應安享榮華,為何卻一齊歸天?朕心中實在傷感。”隨即傳旨內監,欽賜禦祭禦葬。王太監領旨,前往操辦此事。
黃門官又啟奏道:“陛下,如今魯國公程咬金從西番回國,前來入朝拜見陛下。此刻正在午門候旨,未經宣召,不敢擅自入宮。”天子聽聞,不禁想起三更時分所做之夢,魏征、徐茂公之事已然應驗,如今老將程咬金回朝,恐怕薛元帥的性命真的難保了。於是,天子傳旨,宣程咬金上殿。
程咬金進入朝堂,俯伏在金階之上,行了二十四拜大禮。天子說道:“程王兄,請平身。”程咬金謝恩後,被宣上金殿,天子賜座,並問道:“程王兄,你從西番歸來,可知薛元帥何時能夠班師回朝?”程咬金聽了,眼中頓時湧出淚水,奏道:“征西元帥薛仁貴,在攻打白虎關時,被番將楊藩施展妖法,用陰兵圍困在白虎山。其子薛丁山興兵救父,與老臣一同上山。誰料,在山前見到一隻白虎,薛丁山放箭將其射死。哎呀,萬歲!原來那白虎竟是元帥的真形。箭傷白虎,廟中的元帥也隨之身亡。望陛下速速判定薛丁山的罪責,雖說他是無心之舉,但其罪也不小。”
天子聽聞薛仁貴被射死,悲痛萬分,哭倒在龍床之上,說道:“寡人多虧薛元帥征東立下十大功勞,如今西番尚未平定,良將卻先喪,叫寡人怎能不痛心?這可如何是好?”天子哭得傷心欲絕,竟口吐鮮血。嚇得兩班文武官員和內侍們驚慌失措,急忙飛報太子李治。李治得知消息,嚇得魂飛魄散,急忙來到龍庭,扶住父王。隨後,李治傳旨退班,扶著太宗回宮。到了三更之後,太宗駕崩。
李治傳下旨意:先將哀詔頒布天下。各官員身著白衣,開喪三日,守孝二十七日,之後新君登位。新君便是高宗皇帝。文武官員皆身著大紅吉服,分立兩旁。隻聽得東邊龍鳳鼓敲響,西邊景陽鐘鳴起,奏樂之聲悠揚。前麵三十二位太監齊聲吆喝,新君駕臨殿堂;後麵簇擁著二十四名宮娥彩女,隨侍龍駕。兩把龍鳳宮扇緩緩分開,高宗來到龍案前,登上寶位,珠簾放下。隻見底下文武官員紛紛朝見,山呼萬歲已畢。李治麵露喜色,說道:“諸卿平身。”眾臣謝恩起身,分立兩班。高宗傳旨改元,唐高宗皇帝的國號定為永徽。天子先是頒布喜詔,通行天下,立王氏娘娘為正宮,立李顯為東宮太子。一時間,宮中事務繁忙,熱鬨非凡。待諸事安排妥當,天子便轉回後宮,珠簾高高卷起,群臣各自散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次日,天子臨朝,傳旨百官,皆加官一級;天下罪犯,無論已結案還是未結案的,儘皆恩赦,但十惡不赦之人除外;欽賜功臣們筵宴。之後,天子召見魏旭,魏旭上殿朝見,高呼萬歲。天子說道:“魏征乃先王的輔弼之臣,朕不會辜負功臣之子,今封卿為大夫左丞相之職,恩賜蟒袍紗帽。”魏旭被封左丞相,在駕前謝恩。接著,天子宣徐梁見駕,徐梁上殿朝見。天子道:“卿之父為國家出謀劃策,助我大唐一統江山,其功不可沒。今封卿承襲父之軍師職位,恩賜錦袍玉帶。”徐梁領旨謝恩。文武官員恩封完畢後,天子對程咬金說:“老王伯,元帥身喪西番,如今我軍進退兩難。朕今欲同王伯禦駕親征,征討叛逆。”於是傳旨命東宮太子同魏旭監國,程咬金為前隊先鋒,大軍就此出了長安。一路上,浩浩蕩蕩,曉行夜宿,非止一日,出了玉門關,來到金霞關。沿途皆有文武官員迎送,百姓們手持香花燈燭,場麵好不熱鬨。不久,大軍便來到了寒江關,暫且按下不表。
且說樊梨花母女,在衙中孤苦伶仃,度日如年。樊梨花早已得知薛仁貴身死的消息,又聽聞程老將軍出關經過此地。她心想,明日禦駕親征,薛丁山難逃弑父之罪。我不如寫一份禦狀告他,我通曉陰陽之術,知道薛丁山不該命絕,此番正好懲治他一番,讓他心服口服。於是,樊梨花將薛丁山弑父、休妻這兩大罪狀詳細寫明,扮成村莊婦人的模樣,準備告他一狀。
次日辰時,隻見旌旗飄揚,日光閃耀。前隊是藤牌兵,後隊是短刀兵,步兵大多攜帶弓箭,馬兵則手執長槍。四隊雄兵依次而過,隨後是全副鑾駕。兩班文武官員,皆騎著高頭大馬。隊伍整齊分開:文官身著紫袍,腰係金帶,武官身披金甲,頭戴金盔。羽林軍簇擁著天子,天子騎著龍駒寶馬,馬前有許多太監隨行。程千歲跟隨在天子身旁,眼看就要接近關前。此時,樊夫人和樊梨花突然搶出,大聲喊冤。天子聽到喊聲,便問兩邊的軍士:“關前何人喊冤?速速捉來見朕。”軍士領旨,將二人捉住,帶到駕前。樊梨花母女手執禦狀,俯伏在地,口稱冤屈。天子心想:“這是西番外國的女子,能有什麼冤枉之事,前來喊冤?如今正要教化西番,理當準其狀紙。”於是傳旨:“取狀紙過來。”太監領旨,將狀紙呈上。天子看過狀紙,說道:“西番有村女告狀。”閱畢,便將狀紙交給程咬金,說道:“老王伯必定知曉其中詳情。”程咬金接過狀紙一看,奏道:“樊梨花不但有才,而且有智,實乃國家的棟梁之材。她獻關招親,薛丁山此舉確實不當。老臣曾為媒,親眼目睹他三次休棄樊梨花。望陛下準其狀紙,查明此事。”天子聽了,龍顏大怒,傳旨:“宣樊家母女見駕。”樊夫人和樊梨花領旨,來到駕前朝見。天子說道:“賜卿平身。”天子抬眼望去,見樊梨花容貌出眾,便開口說道:“你母女二人的事情,程王伯已一一奏明,朕已儘知詳情,準你狀紙,為你泄恨便是。”樊梨花和母親謝恩完畢,天子便進關,繼續西行。
樊家母女回到衙門,樊夫人說道:“女兒啊,難得大唐天子準了咱們的狀紙,又多虧程老千歲在旁,為咱們母女說明冤屈。此番聖駕到達白虎關,定會治薛丁山的罪,讓他前來請罪。你大可放心,你們夫妻二人定能破鏡重圓。”樊梨花聽了,說道:“母親,那冤家三次休棄我,我定要報這三次仇,好好磨難他一番,方能消解我昔日的仇恨。”樊夫人說道:“女兒,你們年輕人,就是有諸多委屈。依為娘看,此事還需三思。”樊梨花說道:“母親,若不將他磨難一番,他怎會服我?”樊夫人點頭道:“女兒所言有理。”此事暫且按下不表。
且說天子行至白虎關前,薛夫人率領眾將前來接駕,並呈上一本奏疏,奏疏中不過是陳述薛丁山射死父親的緣由,請求天子裁決。天子看了奏疏,吩咐將薛丁山綁了來見駕。軍士領旨,將薛丁山綁住,押至階前,俯伏在地。天子見了薛丁山,心中大怒,傳旨:“午時三刻,將其碎剮淩遲。”軍士領旨,專等午時三刻開刀行刑。此時,薛丁山嚇得魂飛魄散,不知生死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