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樊梨花元帥率領大軍離開了鳳凰山,一路向西進發,很快便來到了麒麟山。她隨即傳令大軍紮下營盤,準備明日開戰。隨著一聲炮響,大軍有條不紊地完成了紮營。
且說麒麟山的守將蘇文通,乃是蘇寶同的族弟。聽聞小番來報,說鳳凰山已經失守,唐兵已經打到了這裡,他急忙下令:“山上要多準備灰瓶、石子,大家務必小心防守。若有人前來挑戰,要立刻向我報告。”眾將領命,各自去安排布置。
次日,樊梨花元帥升帳點兵,問道:“今日哪位將軍願意前去挑戰?”竇一虎立刻應聲說道:“小將願去奪取此關。”樊梨花元帥叮囑道:“將軍此去,一定要小心謹慎。”竇一虎領命,隨即率領本部兵馬出營,前往山上挑戰。他來到關下,大聲叫罵道:“山上的番狗,快報與你們主將知道,大唐兵馬已經到了,快快獻出關來!若是不肯,等我們打進關去,定叫你們雞犬不留!”竇一虎罵聲不斷,很快就有番奴跑入帥府稟報:“國舅爺,不好了!關外有唐將前來挑戰,罵個不停。”蘇文通聽後,勃然大怒,吩咐手下備好馬匹,抬起宣花斧,迅速披甲上馬。他下令放炮開關,親自帶領兵卒,衝下山來,來到陣前。
竇一虎抬眼望去,隻見來的番將生得尖嘴猴腮,麵目猙獰,青麵黑須,雙眼猶如銅鈴一般,聲音好似破鑼,頭戴虎頭盔,身穿黑金甲,手持宣花斧,騎著花斑豹。那番將拍馬衝來,二話不說,舉起宣花斧就朝著竇一虎的麵上砍去。竇一虎趕忙用手中的棍棒抵住,兩人你來我往,戰了三十多個回合。蘇文通見久戰不下,忙取出一柄扇子,這扇子名叫“羽翎扇”。他對著竇一虎的頭上用力一扇,竇一虎頓時覺得酷熱難耐,大叫一聲:“熱死我了!”隨即施展地行術,鑽進地下逃走了。蘇文通接連扇了好幾下,竟把地皮都扇得通紅。竇一虎在地下走了數十步,才感覺熱氣消散。他回到營中,上帳向樊梨花元帥稟報道:“這扇子太厲害了,幸虧小將我是去探陣,被他一扇,就趕緊逃回地中,即便如此,還差點熱死。若是換了彆人去,恐怕早就化為飛灰了。元帥,必須得想法子除掉這把火扇才行。”樊梨花聽後,說道:“想來眾將都難以對付這火扇,那就待我親自出戰,用水來破它。”於是,她傳令眾將,一同出陣。
蘇文通看到樊梨花,不禁連聲讚歎:“好一個美貌佳人!”他高聲喊道:“女將軍,留下你的名字!”樊梨花大聲喝道:“本帥乃大唐征西大元帥、威寧侯樊梨花!”蘇文通也大聲喝道:“反賊!你果然名不虛傳。你空有這般美貌,為何不送進國王宮中做個妃子,享受榮華富貴?卻反而投降敵人。今日你須聽我一言,早早改邪歸正。”樊梨花聽了,怒不可遏,喝道:“匹夫,休得胡言亂語,放馬過來!”說罷,揮舞雙刀,朝著蘇文通砍去。蘇文通抵擋了一陣,漸漸感到氣力不支,架不住樊梨花的雙刀。他連忙從身邊取出羽翎扇,用力扇動起來,頃刻間,烈火熊熊,朝著樊梨花和唐軍燒來。樊梨花見狀,口中念動真言,瞬間,北海水洶湧而至,護住了唐營。蘇文通看到麵前突然出現滔滔大水,嚇得魂飛魄散,急忙拍馬逃走。樊梨花趁機祭起飛刀,一道寒光閃過,蘇文通被斬為兩段。
樊梨花收起羽翎扇,退去北海水,點齊人馬,正要上山攻破敵寨。這時,隻見山頭上飛下一個道人,這道人穿著八卦衣,綠豆眼,尖嘴青臉,手中拿著一把寶劍。他滿臉怒容,大聲喝道:“樊梨花小賤人,我和你皆是道家弟子,你怎敢接連傷害我兩個徒弟?今日我便要為他們報仇!”樊梨花笑道:“我何曾認得你的兩個徒弟?你是何方妖物,竟敢出此狂言?”道人說道:“我乃八卦道人,當初在武當山上,你師父黎山老母也曾與我見過。我那兩個徒弟,就是鳳凰山的烏利黑和蘇文通,都被你斬殺了,你全然不顧及道中情麵。快拿命來償還!”樊梨花說道:“他二人是自取滅亡,與本帥毫無乾係。況且天命歸唐,你若仍執迷不悟,連你這條狗命也彆想保住。”道人大怒,舉起寶劍,朝著樊梨花砍來。樊梨花用刀架住,兩人隨即展開一場激戰,劍來刀往,刀去劍迎。戰了數十回合後,道人虛晃一劍,突然把口一張,飛出無數火鴉,朝著樊梨花迎麵撲來。樊梨花立刻將北海水引來,澆滅了火鴉。道人見火鴉被破,竟在水中殺來,麵對滔滔大水,他全然不懼,仍然仗劍朝著樊梨花奔來。樊梨花心中暗忖:“這妖物還真有些本事。”她急忙祭起飛刀,道人見狀,慌了手腳,連忙施展水遁之術逃走了。
樊梨花收了法術,鳴金收軍。眾將迎接她回到營中,紛紛對她讚佩不已。樊梨花說道:“我正要上山破寨,卻被這妖道阻攔。他雖然借水遁逃走了,但必定還會再來。明日,竇仙童姐姐用捆仙繩捉他。”竇仙童領命道:“得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次日,八卦道人果然又來挑戰。竇仙童單槍匹馬出營迎戰,兩人二話不說,立刻交起手來。戰了幾個回合,道人故技重施,口噴出火鴉。竇仙童見狀,取出金瓶,倒出無數金龍,瞬間破了火鴉。隨後,竇仙童佯裝戰敗,撥馬而逃。道人不知是計,在後麵緊緊追趕。竇仙童看準時機,祭起捆仙繩,將道人捆了個結結實實。軍士們不敢耽擱,立刻上前將道人拿住,押解回營中。
樊梨花元帥十分高興,說道:“小心彆讓他再遁逃了。”於是,她用仙符鎮壓住道人,將其吊在旗杆之上。道人現出原形,原來是武當山的龜將,不知何時逃到了這裡,阻攔唐軍西進。樊梨花元帥說道:“等破了關寨,便將他送回武當山,聽候教主發落。”
正說著,探子進來稟報:“又有一個道人,自稱長壽大仙,說是八卦仙的好友。他聽聞八卦仙被吊在旗杆上,特來報仇,正在營前大罵。”樊梨花元帥說道:“既然如此,應龍孩兒,你出去擒住他。”薛應龍領命,上馬提戟,衝出陣前,大聲叫道:“妖道,快來與我一戰!”那道人仗劍迎了上來,兩人戰了十個回合,道人把口一張,吐出數條火龍,直撲薛應龍。薛應龍嚇得驚慌失措,大敗而逃。小軍趕忙將此事報知樊梨花元帥,元帥立刻命令竇仙童去救薛應龍。竇仙童領命,上馬出營,正好遇到薛應龍。薛應龍喊道:“母親救我!”竇仙童說道:“無妨。”她讓過薛應龍,然後笑著說道:“這點小伎倆,也敢在我麵前賣弄。”隨即把小金瓶倒出數條水龍,澆滅了火龍,接著又祭起捆仙繩,將道人也捆住,押解回營中。樊梨花元帥吩咐:“也把他吊在旗杆上。”長壽大仙現出原形,原來是一條大蛇,此刻正盤在龜背之上。樊梨花見了,覺得十分好笑,說道:“西番怎麼儘是這類人。”
隨後,樊梨花元帥派人將捷報飛速送往唐王處,一麵傳令大軍搶奪關隘。
這時,軍士忽然來報,說外麵有一個黑臉道人,求見樊梨花元帥。樊梨花吩咐請他進來。道人走進營中,樊梨花起身相迎,問道:“仙友來自何處洞府?在哪座名山修行?還請詳細告知。”道人說道:“貧道乃是北極真君座下的張大帝。”樊梨花聽了,立刻倒身下拜,將道人迎入帳中,請他上坐,問道:“大帝此次前來,所為何事?”道人說道:“因為龜、蛇二將私自逃下山來,如今被元帥擒住,特來向元帥討個人情,還請放了他們。”樊梨花元帥聽後,立刻命令軍士將龜、蛇二將放下,解去捆仙繩。龜、蛇二將恢複人形後,上前拜見張大帝。張大帝說道:“你們這兩個孽障,私自逃下山來,被吊在這裡吃苦。若不是我來救你們,還不知要吊到什麼時候。快過來拜謝元帥不殺之恩。”樊梨花也上前陪著說了些客氣話。之後,樊梨花向張大帝問道:“本帥前往西番,不知此後還有什麼險要之處?還望大帝明示。”張大帝說:“我有兩句詩贈與你,你要牢牢記住,日後自會應驗:‘此去蘆花有險驚,金光陣上產麒麟。’”樊梨花聽了,拜謝張大帝。張大帝出了營門,帶著龜、蛇二將,駕雲而去,徑直朝北方飛去,這暫且按下不表。
樊梨花元帥隨即吩咐三軍搶奪關隘,番軍見大勢已去,紛紛投降。唐軍順利奪取了麒麟山,大軍休整三日,期間清查了府庫錢糧,之後樊梨花元帥傳令起兵西進。大軍出了關門,繼續向西進發。行了數月,來到了蘆花河,隻見前方有一座關隘擋住了去路,樊梨花元帥傳令大軍紮營,這些暫且不表。
再說說蘇寶同,之前被二路元帥薛丁山打得大敗,他便和鐵板道人、飛鈸禪師一起逃走了。飛鈸禪師煉製了十六麵金飛鈸,鐵板道人煉製了二十四麵鐵板。三人心中懷恨,一心想要報仇,於是到各處名山,請來許多道友。他們還稟明國王,派人前往韃靼國借兵十萬,由金萱王叔領兵;波斯國派大將寶樹起兵十萬;烏孫國派駙馬洛陽起兵十萬;鬼空國派山桃起兵十萬;彭虛國派紅榴起兵十萬;天竺國公主銀杏起兵十萬;真童國公主金桃起兵十萬;蘇碌國太子扶桑起兵十萬,前來助戰。這八國共來了八十萬兵馬,再加上本國的五十萬,總共有一百三十萬大軍,全都在關外駐紮。蘇寶同迎接八位將軍進關,設下筵席為他們接風洗塵。
次日,蘇寶同升帳,召集八位將軍聽令,說道:“我對唐將痛恨至極,他們奪走了我國許多地方,十之有八都被侵占。如今我要擺下一個金光陣,收複西番失地,殺得唐軍片甲不回,方能消我心頭之恨。聽聞唐兵已經到了蘆花河,煩請各位將軍各自帶領本部兵馬,按照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方鎮守。聽到鼓聲就進攻,聽到鑼聲就撤退,不得違抗命令。”八位將軍齊聲應道:“得令!”然後各自帶領本部兵馬,按照八門的方位鎮守去了。有詩為證:“一百卅萬雄兵到,那怕唐朝會用兵。”
不知唐軍該如何破陣,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