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旨意後,程咬金與薛剛一同前往監牢,將張君左、張君右和武三思三人提出,直奔鐵丘墳。到了墳前,眾人有條不紊地擺好祭禮,鴻臚寺官員高聲宣讀祭文,字字句句飽含著對逝者的追思。程咬金代表聖上莊重行禮,薛氏兄弟則恭敬還禮,禮畢後,眾人一同麵朝北方,叩謝皇恩。
薛剛、薛強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悲痛,放聲大哭,向著鐵丘墳行了八跪八拜的大禮;隨後,薛蛟、薛孝、薛蚪、薛葵也紛紛叩首,寄托哀思。薛剛緩緩站起身,與薛強各自抽出寶劍,聲音哽咽卻又滿含仇恨地說道:“父母兄嫂在天有靈,今日陛下命程老千歲親臨賜祭,大仇人就在眼前,孩兒這就為你們報仇!”話音未落,兩人手中的寶劍便如閃電般刺入張君左兄弟的胸膛,鮮血噴湧而出。薛剛伸手一探,生生扭出兩人的心肝,張氏兄弟頓時癱倒在地,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一旁的武三思見狀,嚇得魂不附體,渾身止不住地顫抖。薛剛、薛強將兩顆心肝放置在墳前的祭桌上,悲憤地說道:“這仇人的心肝在此活祭,父兄們且慢飲這三杯安樂酒,安心前往仙界超生。”程咬金也在一旁安慰:“薛千歲,有你兒子在此祭奠,你就放心去吧。”
薛剛餘怒未消,下令將武三思斬首。程咬金卻勸說道:“張氏兄弟確實是你的大仇人,但武三思並無太大惡行,不如網開一麵。”薛剛聽從了勸告,在墳前將武三思重打四十大棍,然後發配嶺南充軍。同時傳令,將張君左兄弟的子孫、滿門家丁共計三百餘口,押往東市斬首示眾。
懲處完仇人後,薛剛命軍士和匠人挖掘鐵丘墳,可那墳猶如生鐵鑄成的饅頭,曆經歲月侵蝕,堅硬無比,眾人費儘力氣也難以撼動分毫。薛剛焦急萬分,無計可施之下,隻好讓薛強嘗試,然而墳塋卻越打越亮。正當眾人一籌莫展之際,樊梨花突然駕著祥雲降落,說道:“若要打開鐵丘墳,需等到今夜半夜時分。我今晚會前來移走鐵蓋,方便你們安葬親人。”薛剛大喜過望,趕忙望空拜謝。
當夜,薛氏弟兄和子孫們守在墳前,直至半夜。忽然,一陣狂風呼嘯而過,樊梨花命黃巾力士揭開鐵蓋,隻聽“轟”的一聲巨響,鐵蓋竟消失不見。眾人湊近一看,墳中隻有一堆白骨,根本無法分辨出哪些是父母兄嫂的遺骨,大家慌亂了一整夜,直到天亮仍無頭緒。薛剛無奈之下,隻得命人張掛榜文,宣稱若有人能指認薛氏千歲的骸骨,便封其為總兵;若知情不報,參與建造鐵丘墳的匠人,無論男女,一律斬首。
榜文剛一掛出,一位名叫王六的老軍前來求見薛剛,稱自己知曉骸骨所在。薛剛大喜,連忙與他一同查看。王六指著白骨說道:“這一堆是老千歲的,這一堆是大夫人的,這一堆是二夫人的,這兩堆是大老爺和大夫人的,剩下這些雜亂的骨頭,都是府中家人和婦女的。”薛剛疑惑地問道:“你如何得知?”王六解釋道:“小人曾在千歲府中服侍,當年得知千歲遇害,便暗中記下了匠人安置骸骨的位置。”薛剛感激不已,欲提拔他為官以表謝意,王六卻婉拒道:“小人不敢受封。”薛剛見他無意仕途,便賞賜千兩白銀,王六叩謝後離去。薛剛隨即將父母兄嫂的骨殖妥善安放於杉坊之中,暫存在墳內,其餘遺骨則安葬在城外,並在墳旁設靈堂,開喪七日,文武大臣紛紛前來吊唁。
與此同時,徐青終於與父親徐賢相認,父子倆抱頭痛哭,互訴這些年的思念與經曆。徐賢的夫人王氏已生下兩個兒子,徐青見家中有了兄弟傳承,便向父母拜彆,準備上山修道。徐賢夫妻不舍兒子離去,苦苦挽留,徐青卻說道:“爹爹、母親,不必再勸。師父曾說,不可久留塵世,需早日回頭。”徐賢見無法留住兒子,次日便上表辭官,悄然隱退。俞榮尋訪得知父親已去世多年,竇氏母親育有一子,他也辭官歸家,前往山中修行。
程咬金祭奠完薛丁山後回到家中,回想起當年在賈柳店與三十六人結拜的情景,如今昔日兄弟都已離世。再想到自己已年過一百二十歲,親眼見證薛仁貴投軍征東平遼,如今又看到他的孫子開掘鐵丘墳,薛家五代同堂,不禁感慨萬千,放聲大笑。然而,這一陣大笑過後,他竟一口氣沒接上,溘然長逝。
程鐵牛此時也已九十八歲高齡,看到父親離世,悲痛欲絕,大哭一場後,竟也隨父親而去。程千忠將祖父和父親去世的消息上奏朝廷,天子聽聞後,親自前往祭奠,百官也紛紛前來吊唁。七天後,聖旨下達,命程千忠護送靈柩回山東安葬。文武百官和薛氏兄弟一路將靈柩送出城外,目送他們踏上歸鄉之路。
薛剛在京城停留半月後,與弟兄們向皇上和百官辭行,前往山西安葬親人。滿朝大臣一直將他們送出都城百裡之外,天子還派遣官員前往山西主持禦葬。一路上,所經州縣的官員百姓紛紛祭奠,護送靈柩抵達兩遼王府。當地一省的文武官員也都前來吊唁,薛剛等人守孝三年後,才回朝複命。此後,直到唐明皇時期,薛家子孫依然在朝中為官。自唐中宗即位以來,天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方藩國紛紛前來朝賀,百姓安居樂業。唐中宗在位五年後駕崩,傳位給玄宗,明皇登基。唐朝曆經二十二位君主,傳承三百餘年,最終落下帷幕。正如歌謠所唱:
唐太高武中睿玄,肅代德宗憲穆傳。
敬宗文武宣宗續,懿僖昭帝與昭宣。
高宗以後多女亂,肅宗以後多強藩。
相傳二十有二主,幾及唐朝三百年。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