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三百餘年的宋朝曆史,中間南北政權更迭、局勢縱橫交錯。且讓我們暫且停下,來評說兩宋帝王的故事,其中忠臣義士的事跡,令人既悲歎又心生敬意。忠義之士如同炎炎夏日裡的霜露,高潔而珍貴;奸邪之徒恰似秋月裡癡愚的蒼蠅,惹人厭惡。人生忽榮忽辱,到頭來不過是虛名一場,可世人卻像陷入黃粱美夢,總是難以清醒。
正如《西江月》所寫:
三百餘年宋史,中間南北縱橫。
閒將二帝事評論,忠義堪悲堪敬。
忠義炎天霜露,奸邪秋月癡蠅。
忽榮忽辱總虛名,怎奈黃粱不醒!
另有詩言:
五代乾戈未肯休,黃袍加體始無憂。
那知南渡偏安主,不用忠良萬姓愁。
自古以來,天道循環,王朝有興有廢。上麵這首詩,便引出了一部關於南宋精忠武穆王嶽飛儘忠報國的故事。
話說在殘唐五代時期,政權頻繁更迭,今天是梁朝,明天就成了晉朝,百姓們在戰火中飽受苦難。那時,西嶽華山有一位處士,名叫陳摶,道號希夷先生,是一位道行高深、品德高尚的仙人。有一天,他騎著毛驢經過天漢橋,抬頭忽見天空中出現五色祥雲,突然大笑一聲,從驢背上跌了下來。周圍的人連忙詢問緣由,先生感慨道:“好了!好了!不要說這世間沒有真正的天子,如今一胎生下了兩條龍!”諸位,你們知道他為何這麼說嗎?
原來,有一戶官宦人家,男主人叫趙弘殷,官拜司徒,夫人杜氏在夾馬營生下一子,取名匡胤。此人乃是上界霹靂大仙轉世,他出生時紅光閃耀,異香撲鼻,祥雲環繞。趙匡胤長大後,英雄蓋世,憑借一條杆棒和一雙拳頭,打下四百座軍州,建立了大宋王朝,讓宋朝延續三百餘年,還將都城定在汴梁。自陳橋兵變,他黃袍加身登上皇位,被稱為“見龍天子”;後來他將皇位傳給弟弟匡義,所以才有“一胎二龍”的說法。從宋太祖開國到宋徽宗,宋朝共傳了八位皇帝,分彆是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和徽宗。這宋徽宗是上界長眉大仙轉世,他酷愛神仙之道,還自稱“道君皇帝”。當時天下太平已久,真正是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五穀豐收,百姓安居樂業。有詩描繪當時的景象:
堯天舜日慶三多,鼓腹含哺遍地歌。
雨順風調民樂業,牧牛放馬棄乾戈。
閒話不多說。且說西方極樂世界大雷音寺中,我佛如來端坐在九品蓮台之上,身旁列著四大菩薩、八大金剛、五百羅漢、三千偈諦,還有比丘尼、比丘僧、優婆夷、優婆塞等眾多諸天護法聖眾,大家一同聆聽如來宣講妙法真經。講經之時,真可謂天花亂墜、寶雨繽紛。不料,有一位星官女土蝠,正在蓮台之下聽講,一時沒忍住,放了一個臭屁。如來佛祖本就是大慈大悲之人,對此並未在意。可這卻惹惱了佛頂之上的一位護法神隻——大鵬金翅明王。他眼射金光,背呈祥瑞,見女土蝠如此汙穢,頓時大怒,展開雙翅飛落下來,朝著女土蝠的頭上狠狠一啄,竟將其啄死。女土蝠的一點靈光射出雷音寺,徑直往東土投胎,在凡間王門成為女子,後來嫁給秦檜為妻,在日後殘害忠良,以報今日被啄殺之仇。這是後話,暫且按下不表。
如來佛祖用慧眼一觀,口中念道:“善哉,善哉!原來其中還有這樣一段因果。”隨即喚來大鵬鳥,喝道:“你這孽畜!既然歸入我佛教,為何不遵守五戒,竟敢如此行凶!我這裡留你不得。如今將你降入紅塵,償還冤債,隻有等你功成行滿,才準許你歸山,再修成正果。”大鵬鳥領了法旨,飛出雷音寺,前往東土投胎去了。
再說那陳摶老祖,一生喜愛睡覺,他本就是在睡夢中得道成仙的,世人不了解,都說“陳摶一困千年”。有一天,老祖正躺在雲床上酣睡,他的兩個仙童,一個叫清風,一個叫明月,閒來無事。清風對明月說:“賢弟,師父剛睡下,也不知什麼時候才醒,我們去前山遊玩一會兒怎麼樣?”明月答道:“好啊!”於是二人手挽著手,走出洞門,漫步尋樂。隻見鬆間小徑清幽靜謐,竹林陰影充滿逸趣。走到盤陀石旁時,猛然看見一副殘棋擺在那裡。清風問道:“賢弟,這是誰在此下棋,棋局留到現在,你還記得嗎?”明月說:“小弟記得,當年趙太祖去關西的時候,路過此地,被師父用神風攝到山上一起下棋。師父贏了太祖二百兩銀子,還逼著他寫下了賣華山的文契,當時是小青龍柴世宗、餓虎星鄭子明做的中保。後來太祖登基,師父帶著文契下山,到京城慶賀,還求太祖免去了華山的錢糧。這盤棋就是他們下完留下的殘局。”清風誇讚道:“賢弟好記性,一點不錯。今日無事,我想和你對弈一盤,你可願意?”明月應道:“師兄有興致,小弟自然奉陪。”
二人麵對麵坐定,正要開始下棋,忽然半空中傳來一聲巨響。他們急忙抬頭望去,隻見西北方向黑氣漫天,朝著東南方向滾滾而來,景象十分駭人。清風驚呼:“師弟,不好了!莫不是要天翻地覆了!”兩人慌慌張張跑到雲床前跪下,大聲喊道:“師父!不好了!快醒醒!要天翻地覆了!”陳摶老祖正在熟睡,被二人叫醒,隻好起身,一同走出洞府。老祖抬頭看了看,說道:“原來是這個畜生,如此凶惡,也難逃這一劫。”清風、明月忙問:“師父,這是什麼因果?弟子們實在不明白,還望師父指點。”老祖解釋道:“你們二人根基尚淺、修行不足,哪裡能知道。也罷,就說與你們聽聽。這段因果,源於當今徽宗皇帝在元旦舉行郊天儀式時,表章上原本寫的是‘玉皇大帝’,不料卻把‘玉’字上麵的一點,點到了‘大’字上麵,這不就成了‘王皇犬帝’了?玉帝看了大怒,說道:‘寫成王皇還可饒恕,寫成犬帝絕不能輕饒!’於是命赤須龍下界,降生在北地女真國黃龍府內,讓它日後侵犯中原,攪亂宋室江山,使得萬民遭受戰爭之苦,這難道不悲慘嗎!”二童又問:“師父,今天是那赤須龍下界嗎?”老祖答道:“不是。這是我佛如來擔心赤須龍下凡後無人能降伏,所以派遣大鵬鳥下界,保全宋室江山,以湊夠宋朝十八位皇帝的年數。你們看,這孽畜就要飛來了,你倆守好洞門,我去看看它降生在何處。”說完,老祖雙足一蹬,駕起祥雲,隻見大鵬鳥一翅飛到了黃河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黃河,又名“九曲黃河”,河道蜿蜒環繞九千裡。當年東晉時期,許真君斬殺蛟龍,那蛟精化作秀才,改名慎郎,入贅到長沙賈刺史家,後被許真君擒住,鎖在江西城南井中的鐵樹上。許真君饒了蛟精的妻子賈氏,賈氏後來前往烏龍山出家。她所生的三個兒子,許真君斬殺了兩個,第三個兒子逃到黃河岸邊虎牙灘下,後來修行得道,被稱為“鐵背虯王”。這一天,鐵背虯王化作白衣秀士,召集了一群蝦兵蟹將,在山崖前擺陣玩耍,恰巧遇到大鵬鳥飛來。大鵬鳥那雙神眼一下子就認出這是個妖精,翅膀一落,朝著老龍的左眼狠狠一啄,頓時老龍眼睛突出,滿麵流血,它慘叫一聲“阿呀”,滾入黃河深處躲藏起來。其他水族見狀,也連忙跳入水中逃命。可偏偏有個不知死活的團魚精,仗著自己有點力氣,舞動雙叉,大聲喝道:“哪裡來的妖怪,竟敢在此行凶!”話還沒說完,就被大鵬鳥一嘴啄得四腳朝天,一命嗚呼。它的魂魄不滅,徑直飛往東土投胎,後來轉世成為萬俟卨,在嶽飛一案中羅織罪名,致使嶽爺爺冤死在風波亭上,以此來報今日被啄殺之仇。這同樣是後話。
陳摶老祖將前因後果看得明明白白,不禁搖頭歎息:“這孽畜剛遭劫難,竟然還在肆意生事,如此冤冤相報,何時才是個頭啊!”他一麵感慨,一麵駕著祥雲,緊緊跟隨著大鵬金翅明王。隻見大鵬鳥展翅飛到河南相州的一戶人家屋脊之上,稍作停留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老祖見狀,也落下雲頭,搖身一變,化作一位白發蒼蒼的老道人,手持一根古樸的拐杖,朝著那戶人家走去,準備一探究竟。
原來這戶人家,男主人名叫嶽和,妻子姚氏,夫妻二人年近四十,才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丫鬟急匆匆跑來報喜,嶽和年近半百終於得子,心中歡喜得難以自抑,趕忙跑到家堂神廟前,點燃蠟燭,虔誠地焚香禱告,忙得不可開交。
就在這時,化身為道人的陳摶老祖,邁著不緊不慢的步子,來到了嶽家莊門口。他朝著看門的老門公雙手合十,行了一禮,說道:“貧道一路奔波,腹中饑餓難耐,特來貴府化一頓齋飯,還望您行個方便。”老門公聽了,連連搖頭,說道:“師父,您來得不巧啊!我家員外平日裡最愛行善積德,往常彆說是您一位,就是來上十位二十位道人,他都會熱情款待。可今天不同,員外年近半百才得了兒子,家裡上上下下忙得不可開交,而且廚房現在也不潔淨,實在不方便招待您,您還是去彆家試試吧。”
老祖卻不放棄,堅持道:“貧道從遠方而來,或許與貴府有緣。您就幫我進去通報一聲,答應與否都沒關係,也算是了卻您家員外的一番善念。”老門公無奈,隻好說:“那好吧,老師父您先在這兒坐一會兒,我進去跟員外說一聲。”說完,便快步走進府內,高聲喊道:“員外,外麵有個道人,想求您施舍一頓齋飯。”嶽和聽了,有些不悅地說:“你也是上了年紀的人,怎麼連這點事都不明白?今天家裡添了新丁,本就忙亂,況且產房是暗房,不潔淨。那道人是修行之人,我請他吃飯倒是小事,可他要是回到佛地,恐怕會給我和孩兒招來罪過,這怎麼行?”
老門公隻好又走出來,把嶽和的話如實轉達給老祖。老祖卻不慌不忙地說:“今日有緣來到此處,還請您再進去通稟一聲,就說‘有福是你們享,有罪由貧道來承擔’。”老門公沒辦法,隻好再次進去稟報。嶽和聽了,有些為難:“不是我不肯施舍,實在是多有不便,這可如何是好?”老門公勸說道:“員外,這也怪不得人家,這荒村野地的,也沒有飯店,您讓他能去哪兒呢?老話說‘出錢不坐罪’,您施舍齋飯是一片好意,怎麼會招來罪過呢?”
嶽和沉思片刻,覺得老門公說得在理,便點頭道:“你說得有理,那就請他進來吧。”老門公應了一聲,出來對老祖說:“師父,虧我好說歹說,員外才肯請您進去。”老祖笑道:“難得,難得!”說著,便跟著老門公走進中堂。
嶽和抬頭一看,隻見這道人鶴發童顏,氣質超凡脫俗,連忙快步走下台階,熱情地將他迎進廳內。兩人行過禮後,分賓主坐下。嶽和開口解釋道:“師父,不是弟子推脫,實在是內人剛生下孩子,怕這不潔淨的東西衝撞了您。”老祖微笑著說:“‘積善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不知員外貴姓大名?”嶽和恭敬地回答:“弟子姓嶽名和,祖祖輩輩都居住在這相州湯陰縣。這裡是孝弟裡永和鄉,因為弟子略有些家產,耕種著幾畝田地,所以大家都把這裡叫做嶽家莊。還未請教老師法號,您在何處修行呢?”老祖答道:“貧道法號希夷,四海為家,四處雲遊。今日偶然來到貴莊,恰逢員外喜得貴子,這不是有緣麼?不知員外可否將令郎抱出來,讓貧道看看他有沒有什麼災煞,也好為他消災解難。”嶽和一聽,連忙拒絕:“這可使不得!產房的汙穢之氣衝撞了日月星辰,不僅我會有罪過,師父您也難免受到牽連。”老祖卻胸有成竹地說:“不妨事,隻要用一把雨傘撐著令郎出來,就不會觸犯天地,還能讓神鬼都不敢靠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嶽和想了想,說:“既然如此,老師父請稍坐,我進去和內人商量一下。”說完,他轉身走進內室,先吩咐家人準備乾淨的素齋,然後來到臥房,關切地問妻子:“你身體感覺怎麼樣?”姚氏微笑著說:“多虧天地神明和祖宗保佑,我身體沒什麼大礙。員外,你快看看咱們的孩子,生得可好?”嶽和走上前去,仔細端詳著孩子,滿心歡喜地把他抱在懷裡,說道:“外麵來了個道人,說是修行多年,懂得消災解難的法子,想看看孩兒,要是有災煞,就幫咱們化解。”姚氏有些擔心:“孩子才剛出生,這血光之氣恐怕會衝撞神明,不太好吧。”嶽和說:“我也這麼覺得,可那道人教了個辦法,說用雨傘撐著,遮住孩子出去就沒事了,還能辟邪。”姚氏點點頭:“那好吧,員外你小心抱著出去,彆驚著孩子。”
嶽和應了一聲“曉得”,雙手小心翼翼地捧著孩子,讓小廝撐開一把雨傘遮住孩子的頭,緩緩走到堂前。老祖仔細端詳著孩子,忍不住讚歎:“好一個公子!不知可曾取了名字?”嶽和說:“孩子今日剛出生,還沒來得及取名。”老祖笑著說:“貧道冒昧,給令郎取個名字如何?”嶽和大喜:“老師肯賜名,那再好不過了!”老祖看著孩子,認真地說:“我看令郎相貌堂堂,日後必定前途無量,成就非凡,就取名為‘飛’,表字‘鵬舉’,您看可好?”嶽和聽了,心中十分滿意,連連道謝。老祖又說:“這裡風大,快把令郎抱進去吧。”嶽和應了一聲,便抱著孩子回房,把道人取的名字詳細說給姚氏聽,姚氏聽了也滿心歡喜。
嶽和回到中堂,熱情地款待老祖。老祖突然說道:“有件事想跟員外說,貧道剛才有個道友和我一起雲遊,他去前村化齋了,我們約定若有施主,就一同享用齋飯。如今蒙員外盛情款待,我想去把他請來,不知員外意下如何?”嶽和連忙說:“這有何不可!但不知這位師父在何處,我這就去請他來。”老祖擺擺手:“出家人行蹤不定,還是貧道自己去找他吧。”說著,便起身往廳外走去。剛走到天井,老祖一眼瞥見兩件東西,不禁連聲叫好。
正是因為老祖看到了這兩件東西,才有了後來相州城內洪水肆虐,內黃縣中豪傑彙聚的故事。正所謂:萬事皆由天數定,一生都是命安排。後事究竟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