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讚曰:
中興功業豈難收,為報君王莫重憂。
此去好提三尺劍,管教斬卻賊臣頭。
牛皋、吉青二人在韓元帥帥府轅門外正怒不可遏,與旗牌官爭執不下,喧鬨聲此起彼伏。這動靜傳到後堂,韓元帥聽聞,立刻派家將出去查問情況。家將快步走出,見到牛皋和吉青,便嚴肅問道:“你們二人是什麼人?竟敢在此大聲喧嘩!”牛皋氣呼呼地回應:“我們是嶽元帥帳前的統製官,奉命來見韓元帥,有絕密要事相商。沒想到這有眼不識泰山的家夥,不肯為我們通報!”家將一聽是嶽元帥派來的,還帶著機密任務,絲毫不敢怠慢,連忙賠笑道:“二位將軍消消氣!旗牌官不知二位身份,多有冒犯!請稍作等候,我這就進去通報。”牛皋哼了一聲:“算你會說話,不然定要好好教訓那家夥一頓。”
家將急忙進內稟報,韓元帥隨即傳令請二人入內相見。牛皋和吉青來到後堂,行過參見之禮,將嶽元帥的書信呈上。韓元帥拆開信,仔細讀完,神色瞬間凝重,吃驚地說道:“竟然發生這樣的叛亂!你二位先行一步,按照計劃行事。我即刻整頓兵馬,隨後就到!”
二人拜彆韓元帥,快馬加鞭向臨安疾馳而去。臨近臨安城,牛皋對吉青說:“我先去探探情況,吉哥你隨後趕來。”牛皋拍馬來到城下,扯開嗓子大喊:“我乃嶽元帥手下牛皋,有要事求見劉、苗二位王爺!”此時,苗傅和劉正彥正在城上巡視,見牛皋單槍匹馬前來叫門,沒多懷疑,便命軍士打開城門。
牛皋見到二人,故作神秘地說:“請二位王爺屏退左右,小將有重要的話要說。”苗、劉二人不以為然:“我身邊都是心腹,有話直說無妨。”牛皋壓低聲音道:“嶽元帥讓我轉告二位王爺,他為朝廷立下赫赫戰功,多次擊退金兵,可康王不僅沒有重賞,還將他罷官閒居;那些沒功勞的人卻在朝中享受厚祿,元帥心中實在不平。二位王爺何不把康王貶入冷宮?太子不過三四歲,怎能治理天下?二位王爺不如平分天下,我家元帥願意助力一二。”
苗傅和劉正彥聽後,喜出望外:“若嶽元帥肯相助,我定封他為王,共享榮華富貴,絕不食言!”說罷,帶著牛皋來到午門,進入大殿坐下,正商議著給嶽飛寫回信。這時,軍士匆匆來報:“城外有個青臉將軍,姓吉,在叫門,等候二位王爺下令。”牛皋連忙解釋:“這是我兄弟,因康王不重用他,跑去太行山落草了,是我前些天寫信叫他來的。”苗、劉二人便吩咐:“既然如此,放他進來。”
不一會兒,吉青來到午門下馬,進殿朝見後,站在一旁。緊接著,又有軍士來報:“韓世忠率領大軍已到城下,口口聲聲要捉拿二位王爺!”二人正驚慌失措,又有消息傳來:“仆射朱勝非已經去開城迎接韓世忠了!”苗、劉二人驚恐萬分,急聲喊道:“誰去把朱勝非抓來?”牛皋應聲而出:“我去!”話音未落,他上前一步,伸手死死抓住苗傅;與此同時,吉青也迅速上前,一把擒住劉正彥。
殿中眾軍士見狀,紛紛要上前解救,牛皋和吉青齊聲大喝:“誰敢上來,就是找死!”牛皋舉起鐧便要開打,吉青則將劉正彥夾在腋下,拔出腰刀,怒吼道:“誰敢上前,我先殺了劉賊,讓你們一個也活不成!”就在眾軍士進退兩難之際,殿後值宿的禁軍得知苗、劉二賊被抓,紛紛衝出來相助。苗、劉二人的手下見勢不妙,一哄而散,紛紛逃下大殿。牛皋、吉青押著二賊也下了殿,正巧韓世忠率領大軍趕到午門。二人將二賊獻上,韓元帥當即下令斬首,隨後派兵前往苗、劉二人家中,抄沒其家眷,搜捕餘黨。一切安排妥當後,韓世忠召集文武百官,請高宗登上大殿。
眾朝臣行過請安禮,高宗感慨道:“朕險些命喪二賊之手!韓世忠救駕有功,加封為蘄王,賞賜金銀布帛,仍回鎮江鎮守;牛皋、吉青奮力擒獲逆賊,封為左右都督,留朝護駕。”牛皋卻毫不領情,直言道:“你這皇帝老兒!太平時候不用我們,出了事就想到我們!要不是奉了我大哥之命,才不來救你!如今二賊已除,我們要回去向大哥複命,才不稀罕這官職!”說完,他徑直出朝,上馬返回湯陰。高宗隨後傳旨,用二賊首級祭奠王元帥,並賜予隆重的禦葬。韓世忠在臨安處理完事務,也辭彆高宗,返回潤州。
此後,高宗重新執掌朝政,天下暫時太平。直到紹興七年春天,兵部接連上奏緊急軍情:“山東九龍山楊再興起兵作亂”“湖州太湖的戚方、羅綱、郝先聚眾謀反,十分猖獗”“湖廣洞庭湖的楊幺搶奪州府,殺死王宣撫,勢力不容小覷”。一道道告急奏章讓高宗驚慌失措,他急忙詢問眾大臣有何良策平定叛亂。太師趙鼎上奏:“這些賊寇十分猖獗,除了嶽飛,恐怕無人能擔此重任。”高宗麵露難色:“之前派人召他進京任職,卻被他手下牛皋、吉青趕走,連聖旨都被扯碎。朕念他擒獲劉、苗二賊有功,才沒有追究。如今再去召他,恐怕他還是不肯奉詔,這可如何是好?”眾大臣商議許久,也想不出良策,高宗隻好傳旨退朝,打算次日再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回到宮中,魏氏娘娘見高宗滿臉愁容,關切地問道:“萬歲今日上朝,發生何事,這般悶悶不樂?”高宗將叛亂之事和擔憂說了出來:“眾多賊寇作亂,太師趙鼎推薦嶽飛平叛。可朕擔心再次召他,他還是不肯應召。”娘娘提議:“臣妾為萬歲繡了一對龍鳳旌旗,不如在上麵繡上‘精忠報國’四字。派官員帶著旌旗和聖旨賜予嶽飛,說不定他就願意來了。”高宗大喜,立即命娘娘繡字,隨後派官員帶著聖旨和龍鳳旌旗,日夜兼程趕往湯陰宣召嶽飛。
嶽飛得知消息,趕忙出門迎接,將欽差請到堂中,擺好香案,跪地恭聽。欽差展開聖旨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嚴寒方知鬆柏堅韌,國難才顯臣子忠貞。朕繼承皇位,卻屢遭困境,致使金兵侵擾,戰亂不止。幸而有嶽飛你竭力護駕,儘心抵禦外敵,才使朝廷得以暫時安定。朕深感慚愧,二帝仍在敵營受苦,如今狼煙剛息,戰火又起。楊再興在九龍山舉兵,楊幺盤踞洞庭湖,戚方、羅綱之流也興風作浪。正值國家危難之際,正是臣子們枕戈待旦之時,怎能隱居不出?皇後親手繡製龍鳳旌旗,繡上‘精忠報國’四字。你速速進京,恢複舊職,率領勇猛將士,蕩平賊寇,安定社稷。朕定當重賞,期盼你建功立業。欽此!謝恩!”
嶽飛謝恩完畢,熱情款待欽差。欽差告辭回京複命後,嶽飛一邊收拾行裝,一邊召集眾兄弟,說道:“聖上降旨召我們出兵平叛,皇後還親繡龍鳳旗,賜‘精忠報國’四字,我們理應奉詔進京。特請兄弟們一同麵見聖上。”牛皋不滿道:“我不去!那皇帝太平時候不用我們,一有戰事就來找我們拚命,他自己在宮裡享樂。”嶽飛嚴肅道:“賢弟不可如此說!自古‘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我們受朝廷俸祿,就該有所作為,乾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留名青史,怎能碌碌無為?此次出征,我們一定要迎回二聖,收複中原,實現畢生心願。大家先將家眷送回家鄉,這樣才能安心建功立業!”眾人紛紛點頭稱是,各自回家安排好家眷後,回到帥府等候嶽飛一同出發。
李氏夫人和兒媳鞏氏置辦酒席為嶽飛父子送行。席間,嶽飛叮囑了一番家中事務,便即刻啟程。當地官員也都趕來送彆,嶽飛連連道謝:“有勞各位大人,家中老小還望多多關照!”官員們紛紛回應:“一定儘心!”告彆眾人後,嶽飛率領眾兄弟踏上征程,向著臨安進發。正所謂:
繡旗丹詔召忠臣,虎將寧辭汗馬勳。
匡時定難男兒事,好去朝天謁聖君。
暫且按下其他不表,單說嶽飛一路率軍抵達潤州,與韓世忠元帥會麵。二人相見,談起當下國家局勢、軍事部署等諸多事宜,一番長談後,便相互告辭。韓世忠親自送了一程,二人這才依依惜彆。
嶽飛率領軍隊來到臨安,入朝拜見高宗皇帝。天子見到嶽飛,心中大喜,即刻下旨恢複嶽飛原有官職,並表示待平定賊寇之後,再論功行賞。嶽飛拜謝皇恩,隨後,高宗傳下旨意,命令兵部調撥十萬大軍歸嶽飛統領,同時讓戶部籌備充足的糧草以供軍需。嶽飛拜彆皇帝,準備舉行祭旗儀式,正式出兵。高宗問道:“元帥此次出征,打算先平定哪一處賊寇?”嶽飛上奏道:“臣計劃先平定九龍山的楊再興,接著攻打太湖賊寇,最後剿滅洞庭湖水匪。”高宗聽聞此作戰計劃,龍顏大悅,當即賜下三杯禦酒,為嶽飛壯行。
嶽飛謝過禦酒,出得朝堂,來到軍營之中,下令命牛皋率領三千士兵作為先鋒部隊先行出發。又命兒子嶽雲負責催促糧草,以保障大軍的後勤供應,他嚴肅地叮囑道:“糧草是軍隊的命脈,你要知道,軍中一旦斷糧,士兵就會嘩變,切不可掉以輕心!”嶽雲領命而去,隨後,嶽飛親自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踏上征程。一路上,但見軍隊行進,人流滾滾如江水奔湧,戰馬嘶鳴,奔騰之勢恰似威猛的獅子。風聲呼嘯,吹動著軍中的金鐃,聲音雄渾壯闊;雲影飄動,襯托著皇帝禦賜的旌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且說牛皋帶領先鋒部隊,一路穿州過府,很快便抵達山東九龍山。有士兵前來報告:“將軍,前方就是九龍山了。”牛皋大手一揮,說道:“先拿下九龍山,再安營紮寨!”士兵們得令後,迅速來到九龍山下,齊聲呐喊挑戰。山上的嘍囉聽聞,急忙向首領報告:“大王,山下有宋朝將領前來挑戰,請您定奪!”楊再興聞訊,立即帶領一眾嘍囉下山,列成陣勢,大聲喝道:“哪裡來的毛賊,竟敢到這裡來送死?”牛皋毫不示弱,大聲罵道:“你這強盜!見到你牛爺爺,還不趕緊下馬投降!”楊再興認出牛皋,說道:“哼!你就是牛皋?你可不是我的對手,還是等嶽飛來了再與我交手吧!”牛皋聽了,怒不可遏,舉起雙鐧便朝楊再興打去,楊再興則持槍迎戰。兩人你來我往,激戰了十二三個回合,牛皋漸漸不敵,隻好撥轉馬頭,敗下陣來。楊再興也不追趕,收兵回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牛皋敗下陣後,傳令軍隊在離山數裡之外安營紮寨,等待嶽飛率領的大軍到來。沒過多久,嶽飛的大軍便趕到了。牛皋出營迎接,嶽飛問道:“牛皋,你與賊寇交戰了嗎?”牛皋回答道:“遇到一個騎著白馬、手持銀槍的賊將,我們打了十五六個回合,我敗下陣來,他也沒追,所以就沒再打了。”眾將領聽了,忍不住微笑,有人說道:“這麼說,牛哥這是吃了敗仗啊!”嶽飛又問:“那賊將叫什麼名字?”牛皋撓撓頭,不好意思地說:“這我倒忘了問。”嶽飛笑著責備道:“牛兄弟,你跟我出兵這麼多年,還是這麼冒失,連對方名字都不問就動手。要是立了功,這功勞簿上可怎麼寫?下次交戰,一定要先問清楚對方姓名再打。你還記得當年在汴京小教場遇到的楊再興嗎?你這次遇到的,是不是他?”牛皋一拍腦袋,連連點頭:“哎呀,我一時忘了,就是他!”嶽飛大笑道:“既然是他,你自然不是他的對手。明日我親自出馬,勸他歸降,豈不是更好?”
第二天,天還沒亮,嶽飛便吩咐:“擂鼓,召集眾將,隨我出陣!”眾將領上前勸阻道:“殺雞焉用牛刀!一個小小的草寇,末將等前去就能將他拿下,何必勞煩元帥親自出馬?”嶽飛解釋道:“各位有所不知,並非我想親自立功。隻是這楊再興是一員難得的虎將,我親自去,是希望能將他收歸麾下,日後成為朝廷的得力臂膀,共同為國家效力。還有,今日我出戰,若是勝了,你們不要上前;若是我敗了,你們也不許上前。違令者,軍法處置!”眾將齊聲應道:“遵命!”又有將領請求道:“元帥,能否讓末將等一同前去,見識一下元帥的戰法?”嶽飛點頭同意:“可以一同前往,但切記不要上前幫忙。”說罷,嶽飛率領大軍出了大營,來到九龍山下挑戰,眾將領跟在後麵觀望。
山上嘍囉飛報楊再興,楊再興立即帶兵下山迎戰嶽飛。嶽飛抬眼望去,隻見楊再興頭戴鳳翅銀盔,身穿魚鱗細鎧,手持滾銀槍,腰間懸掛竹節鐧,外披白色戰袍,騎著一匹銀騌馬。他麵容白皙,嘴唇紅潤,三綹胡須,身材魁梧,聲音洪亮,當真是威風凜凜,不愧是“英雄蓋世無雙將,百萬軍中第一人”!
嶽飛催馬上前,說道:“楊將軍,彆來無恙!”楊再興卻冷聲道:“嶽飛,休要胡言!我與你何時見過,在此說這些nonsense!”嶽飛道:“將軍難道忘了?我們曾在汴京小教場有過一麵之緣。”楊再興思索片刻,驚道:“你就是那個槍挑小梁王的嶽飛?”嶽飛點頭道:“正是!我有句話奉勸將軍,你乃將門之後,武藝高強,為何要落草為寇?這豈不是辱沒祖宗,遺臭萬年?以將軍的文武全才,若能歸順朝廷,為國家效力,掃平金虜,迎回二聖,必定能名垂青史,這才是大丈夫所為!”
楊再興哈哈大笑:“嶽飛,你且住口!我楊再興豈是不明事理之人?當年徽宗皇帝重用蔡京、童貫等奸臣,梁師成督造艮嶽,大興土木;朱勔采辦花石綱,搜刮民脂民膏。又聽信奸臣之言,與金人聯合攻遼,導致金人入侵,傳位給懦弱無能的欽宗,二人皆被擄走。若真有中興之主,重用賢才,鏟除奸佞,立誌恢複江山,報仇雪恨、安定百姓又有何難?可如今的皇帝,隻想著偏安一隅,毫無大誌,不聽忠言,信任奸邪,把大好江山弄得支離破碎,這哪裡是有作為的君主!你不如與我在山東起義,先推翻宋朝,再收複中原,共享富貴,何苦輔佐這樣的昏君!你若不聽我的勸告,隻怕將來死無葬身之地,後悔都來不及!”
嶽飛正色道:“將軍此言差矣!做臣子的應當儘忠,做兒子的應當儘孝。我們生於大宋,就是大宋的臣子。況且你楊家世代忠良,怎能甘願成為叛逆,玷汙祖宗名聲?若你不聽勸,那我們隻能一決勝負了。”楊再興道:“嶽飛,你難道不知,男子漢要麼流芳百世,要麼遺臭萬年?我這是好意相勸。既然你不聽,那就廢話少說,放馬過來!”嶽飛道:“且慢!我們各自讓兵將退後,一對一單打,各展本領!”楊再興點頭道:“正合我意!”隨即命令嘍囉退回山寨,嶽飛也傳令眾將後退,不得上前。兩人催馬向前,雙槍並舉,瞬間展開一場惡戰。但見嶽飛的槍如梨花飛舞,直刺楊再興要害;楊再興的槍似八叉齊出,朝著嶽飛頭頂挑來。槍來槍往,如同一簇簇跳動的火焰,又如漫天飄落的雪花。兩人殺得難解難分,一時竟分不出勝負。
這場大戰持續了三百多個回合,天色漸漸昏暗,雙方這才各自收兵回營,並約定次日再戰。
第二天一早,嶽飛帶領眾將再次來到陣前,楊再興早已在那裡等候。嶽飛吩咐眾將退到三箭之地外觀看,嚴令:“有敢擅自上前者,斬!”隨即,嶽飛與楊再興各自催馬,持槍交戰。兩人你來我往,槍尖閃爍,仿佛兩條巨龍爭奪食物,又似兩隻猛虎搶奪美餐,戰況激烈異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在兩人打得難解難分之時,嶽雲押運糧草來到營門交割。士兵向他稟報:“公子,元帥不在營中,正在與楊再興交戰!”嶽雲一聽,連忙讓士兵看守糧草,自己騎馬直奔戰場。到了陣前,隻見父親正與那員敵將廝殺,眾位叔父遠遠地在一旁觀看。牛皋一眼看到嶽雲,連忙喊道:“侄兒,你來得正好!快上去幫你父親,拿下這個強盜!”嶽雲不明就裡,應聲催馬而出,大喊道:“爹爹暫且歇息,待孩兒來擒這逆賊!”楊再興見狀,怒喝一聲:“嶽飛,你軍令不嚴,還配做什麼元帥?我不與你戰了!”說罷,撥轉馬頭,回山去了。
嶽飛滿臉通紅,無奈之下,隻得收兵回營。回到營帳中剛坐下,嶽雲便前來交令。嶽飛怒火中燒,大聲喝令左右:“把這個逆子給我綁了砍頭!”嶽雲一臉茫然,完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眾將領心裡明白緣由,趕忙一齊跪下,為嶽雲求情:“公子剛解糧回來,不知軍令,才會犯錯,求元帥開恩!”嶽飛道:“看在眾將求情的份上,饒他死罪,但活罪難逃,給我打四十軍棍!”士兵們將嶽雲按倒,行刑棍落下,剛打了二十棍,牛皋心想:“這事都怪我,是我害他受罰。”連忙上前稟道:“我替侄兒再打二十棍,求元帥準許!”嶽飛念及兄弟情麵,說道:“既然兄弟求情,那就免了,放他起來。”隨後,他叫來張保,吩咐道:“你背嶽雲到山前,對楊再興說:‘公子剛運糧到此,不知道先前有軍令,所以莽撞了。本要斬首,因眾將求情免死,打了二十大棍,特來驗傷請罪。’”
張保領命,背著嶽雲來到九龍山前,將公子放下,向守山嘍囉說明來意。嘍囉上山通報,楊再興下山查看。張保連忙跪下稟道:“這是公子嶽雲,因解糧剛到,不知軍令,冒犯了大王。元帥回營本要將他斬首正法,眾將再三求情,才打了二十大棍,送來請大王驗傷。”楊再興點頭道:“這樣才像個元帥的樣子。你回去告訴嶽飛,明日再來會戰!”張保答應一聲,又背著嶽雲回到營中,向嶽飛稟報了楊再興的話。
這天傍晚,嶽飛退到後營,嶽雲、張憲侍立兩旁。嶽飛回頭,見嶽雲淚流滿麵,便問道:“為父不過打了你幾下,你竟敢懷恨在心,到現在還在哭?”嶽雲連忙說道:“孩兒怎敢怨恨爹爹,隻是想起母親在世時,要是知道孩兒受刑,定會為我求情。一時觸景生情,才忍不住流淚。”嶽飛聽了,心中也一陣傷感,說道:“你去休息吧。”嶽雲答應後,與張憲一同退出後營。
嶽飛獨自一人坐在那裡,心中煩悶,不知不覺靠在桌子上睡著了。恍惚間,有小校來報:“楊老爺前來拜訪。”嶽飛心中疑惑:“這楊老爺是誰?”正想著,隻見一位頭戴金盔、身穿金甲,麵容方正、耳大耳垂,五綹胡須,威風凜凜、氣勢不凡的將領走了進來。嶽飛急忙起身迎接。正所謂“人生異地無相識,大海浮萍何處來”,這位神秘的楊老爺究竟是誰,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