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念舊惡怨自稀,福有根源禍有基。能移怨恨為恩德,千古賢名柴桂妻。”道家有解冤的懺悔之法,釋氏有解結的經文,就連儒教的孔夫子也說“不念舊惡,怨自用希”。由此可見,三教雖各有不同的教義和修行方式,但在勸人向善、化解怨恨這方麵,本質上是相通的。
在這裡,先給各位看官講一個故事。當年汴京即將被攻破的時候,東京城外有個名叫王小三的貧苦百姓,靠給人家做長工為生。由於他孤身一人,沒有太多的開銷,竟積攢下了百十多兩銀子。王小三一生虔誠信奉觀音菩薩,特地請了一幅觀音畫像,供奉在家中。每天清晨出門做工,晚上回來後,他必定會誠心誠意地焚香祈禱。
有一天,王小三聽說金兵已經逼近,周圍的鄰居們紛紛收拾家當,舉家逃亡。王小三也連夜收拾東西,打算第二天一早去逃難。到了三更時分,他迷迷糊糊地進入夢鄉,夢中竟見到觀音菩薩手持楊枝,身穿白衣,對他說道:“王小三,你聽好了。前世你本是一名小軍,在交戰的時候,一刀殺死了一個番兵。如今你轉世到這裡,他也轉世成了金朝的將官,名叫墨利。明日午時三刻,你命中注定要死於他手,以報前世的那一刀之仇。即便你拚命逃走,也難以逃脫這場災禍。我念你平日裡對我供奉虔誠,而且還戒食牛犬,所以特地來幫你擺脫此劫。明天你去買五六斤羊肉煮熟,再準備好燒酒和米飯。等墨利來的時候,你好好地請他飽餐一頓,說不定這樣就能免去一死,也未可知。”說完,觀音菩薩用柳枝輕輕一拂,王小三猛地從夢中驚醒。
醒來後的王小三細細思量菩薩的吩咐,覺得這是前世的冤孽,無論如何都難以逃避,倒不如聽從菩薩的話,拚著用自己的性命償還。第二天早晨,他走了二十多裡路,好不容易才買到一些羊肉、燒酒之類的東西。回到家後,他趕忙將這些食物整治好,然後把門關好,靜靜地坐在家中,等待墨利的到來。
剛到午時,就聽到一陣敲門聲。王小三不慌不忙地走出來,問道:“是墨將爺來了嗎?”一邊說著,一邊打開了門,恭敬地說道:“將爺,請進屋裡坐。”墨利大步跨進門,一眼就看到桌上擺滿了羊肉和燒酒。金兵本來就是來擄掠的,可這一路過來,百姓們都已經逃得乾乾淨淨,家家戶戶都是空的。從早上到中午,他一點東西都沒吃,正餓得饑腸轆轆。此時看到這些美味的食物,頓時喜出望外,拿起羊肉就大快朵頤起來。王小三則在一旁,用大碗篩滿燒酒,恭恭敬敬地遞上。墨利吃了一會兒後,王小三又端上熱騰騰的大米飯。
墨利吃得十分暢快,便好奇地問道:“你這個蠻子,怎麼知道我的名字?而且前後的人家都逃走了,為什麼單單你一個人不走呢?這是為何?”王小三誠懇地回答道:“不瞞將爺說,小的一生信奉觀音菩薩。昨晚菩薩托夢給我,說我前世也是一名軍兵,在戰場上殺了將爺。如今將爺轉世成了金國的將官,也應該殺我來報前世的仇。所以我就留在這裡,沒有逃走。現在將爺用完了酒飯,就請將爺把我殺了吧,這樣也能償還前世的冤孽,讓我好去投胎轉世。”
墨利聽了王小三的話,愣住了,心中暗自思忖:“他前世殺了我,我今世再殺他,那他來世說不定又會來殺我。這樣冤冤相報,何時才是個頭呢?況且我和他今世並沒有什麼仇恨,還吃了他一頓豐盛的飯食,何苦再去殺他呢?”於是,他開口說道:“蠻子,我們來這裡不過是想擄些金銀財寶罷了。前世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今世我們並無仇怨,我何苦要殺你呢?我吃了你一頓飽飯,卻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送給你……”說著,他從腰間取下一麵小旗,遞給王小三,說道:“你把這麵旗插在門上,我國的士兵看到了就不會進來。就算你帶著這麵旗在路上走,也不會有什麼妨礙。”說完,墨利轉身大搖大擺地出門去了。
王小三滿心感激,立刻在觀音菩薩麵前燒香拜謝,感謝菩薩的救命之恩。此後,他一心修行,最終活到九十多歲,得以善終。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冤仇”這兩個字,隻適合化解,而不應該結下。在這回書中,柴娘娘不報複殺夫之仇,反而用恩義結識嶽夫人,真是千古以來,女中難得的大丈夫!
閒話暫且不多說。接著說上回的正傳,嶽雷等眾弟兄急急忙忙地走到一個地方,隻見眼前白茫茫的一片,無邊無際,原來這裡是太湖邊上。天色已經變得昏黑,而且又沒有船隻可以渡湖,眾人心中好不驚慌。他們隻得沿著湖邊一路往前走,看到幾株綠楊樹下係著四五隻漁船,前麵還停靠著幾隻大官船。
弟兄七人走到船邊,諸葛錦開口說道:“駕長,我們從臨安過來,要前往京口。因為趕路趕得急了些,錯過了宿頭,希望你能渡我們過湖,我們會多給你銀錢作為報酬。”漁翁卻說道:“天色太晚了,沒辦法過湖。”嶽雷無奈地說:“天已經這麼黑了,又沒有旅店可以投宿,實在沒有辦法,就借你船裡坐一坐,等到天亮再走吧。”漁翁還是拒絕道:“我們的船不方便。”他用手指了指,說道:“你們再往前走,不到半裡路,那一帶林子裡有個湖山廟,倒是可以借宿一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嶽雷謝過漁翁後,就和眾人一起走到林子內,果然看到有一座古廟。古廟旁邊還有一二十間草房,都是漁民們居住的地方。諸葛錦說道:“你們先在這裡站著,等我先去和廟裡的人說明情況,大家不要大驚小怪的。”眾人聽從他的安排,就在樹林下站著等待。諸葛錦走到廟前,敲了三下門,裡麵走出一個老道,問道:“是誰呀?”諸葛錦深深地作了一揖,說道:“小可和弟兄們從臨安做完買賣回來,因為趕路太急,錯過了住宿的地方,特地來請求借宿一夜,明天就過湖。希望您能行個方便!”老道說道:“這倒沒什麼問題。隻是這裡地處荒涼,恐怕會有些簡陋,招待不周。”諸葛錦連忙說道:“您說哪裡話!能讓我們借宿就已經感激不儘了!”他把手一招,弟兄們便一起走進廟中,各自與老道見禮。
突然,殿後邊走出一個人來,他把眾人仔細地打量了一番,然後對嶽雷說道:“這位官人,你可是嶽二公子?”嶽雷急忙否認道:“我姓張,不知道什麼嶽二公子。”那人說道:“二公子,你就彆瞞我了。我不是彆人,正是元帥的家將王明。當初我們一共四個人,跟隨大老爺進京,到了平江的時候就被校尉抓住了,王橫被砍死,我們四個人各自逃命。我逃到這裡,恰好遇到了我的哥哥,就在這座廟裡安身。今天我在鎮上買辦香紙的時候,聽說呂巡檢抓住了二公子,明天要押解到臨安去。所以我就糾集了眾人,駕著漁舟,專門在這裡等著,打算等他們經過的時候進行搶劫。你的相貌和大公子十分相像,而且和通緝圖形上的人一點都不差。若不是二公子,還能是誰呢?”
嶽雷聽了這番話,不禁淚如雨下,便把前後發生的事情,詳細地說了一遍。王明說道:“二公子暫且不要悲傷。現在秦檜又派馮孝前往府上抄沒家私,裝滿了幾船財物,今天正好停泊在這裡過夜。我們得想個辦法,不能讓那奸臣享用我們的東西才好。”眾人聽了,都十分憤怒,說道:“我們現在就去把那些狗奴才殺個乾淨!”諸葛錦連忙勸阻道:“大家不要莽撞。我們隻需要如此這般行事,保證萬無一失。”眾人聽了他的計策,都非常高興,各自開始做準備。王明則準備了夜膳,讓眾人飽餐了一頓。
等到二更時分,眾人來到湖邊。王明和小船上的漁人打了招呼,將引火之物搬上小船,然後一起搖到了大船旁邊。他們輕輕地砍斷船纜,慢慢地把大船拖到湖心,接著把引火之物點著,拋上大船。借著湖風,大火迅速蔓延開來,很快就將大船燒著了。可憐滿船的人,被大火逼得走投無路,有的人從火中跳出來,卻也掉進湖裡淹死了。眾人站在小船上,看著這一幕,心裡十分暢快。牛通興奮地說道:“妙啊!如今是火德星君把他們帶走了,送給海龍王了!”看著大船被燒得差不多了,眾人才搖著小船回到岸邊。馮孝就這樣被燒死在船中,屍骨也葬在了湖內。這也算是他附助奸臣、陷害忠良的報應。第二天,地方官免不了要寫奏章向朝廷申奏此事,然後行文緝拿相關的人。這些暫且按下不表。
再說眾弟兄回到廟中,已經是五更將儘的時候了。宗良說道:“現在墳也上了,馮忠淹死了,馮孝燒死了。二弟,你接下來打算往哪裡去呢?”嶽雷說道:“我母親、兄弟等一家眷屬都被流放到雲南去了,生死未卜。我想直接前往雲南去探問他們的消息,你們覺得怎麼樣?”牛通說道:“二兄弟既然要去雲南,那我們大家就一起去吧。”諸葛錦卻說道:“不可如此魯莽!去雲南的路途十分遙遠,而且二兄弟現在被畫影圖形通緝,捉拿得很緊,怎麼能這麼輕易地去呢?我前些日子一路走來,聽人傳說牛皋叔叔在太行山上,聚集了數千人馬,官兵都不敢去征剿。我們不如先前往太行山,向牛叔叔那裡借些人馬,再一起前往雲南探望伯母,這樣才萬無一失。”牛通聽了,說道:“啊!我一直不知道他在哪裡,原來還在那裡做強盜,過得這麼快活!等我見到他,問問他為什麼不領兵來給嶽伯父報仇!”當時眾人就議定了這個主意。
王明得知後,便去殺了兩口豬,又宰了一些雞鵝之類的家禽,煮熟後,燙上酒,大家一起吃得酩酊大醉、飽飽的。
天色漸漸亮了起來,王明把眾弟兄的行李搬上小船,另外準備了一艘船,把以前收得的嶽元帥的那匹白玉駒和那口寶劍,送還給嶽雷,讓這些東西物歸原主。眾人上了船,渡過太湖,一直到宜興地方才上岸。王明拜彆了嶽雷,仍舊回到太湖去了。
這邊弟兄七人,把行李都拴縛在馬上,一起步行前進。為了避免被發現,他們不敢走京口的舊路,而是繞了很遠的路,轉到建康過江,朝著太行山的方向一路走去。
俗話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一天,他們來到了太行山下,隻聽到一陣鑼聲響起,走出二三十個嘍羅,攔住他們的去路,喊道:“快拿出買路錢來!”牛通上前,大聲喝道:“該死的狗強盜!趕緊上山去,叫牛皋來見太歲!要是敢拖延,叫你們這夥狗強盜一個都活不了!”嘍羅們聽了,大怒道:“黃毛野賊!如此可惡!”正準備動手的時候,嶽雷上前說道:“彆動手!我是嶽雷,特地來投奔大王的,麻煩你們通報一聲!”那些嘍羅一聽說是嶽雷,便說道:“原來是二公子!大王天天都在想念你,還派人到處打聽你的消息,一直都沒有音信。今天你來得正好!”說完,他們就飛奔上山去通報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牛皋得知嶽雷到來的消息,欣喜萬分,隨即與施全、張顯、王貴、趙雲、梁興、吉青、周青等人一同下山迎接。嶽雷與眾人一一見過,隨後眾人一起上山,來到分金亭上。眾人各自通報姓名,相互行禮。
牛皋拉著嶽雷坐下,關切地詢問起這些日子的經曆。嶽雷便將一家人被捉拿至臨安,幸虧得到梁夫人解救,而後被發配雲南;以及前往臨安上墳時遭遇的種種苦難,詳詳細細地說了一遍。牛皋聽著聽著,想起與嶽飛的過往情誼,忍不住失聲痛哭。
一旁的牛通卻怒不可遏,他“謔”地站起身,大步走到牛皋麵前,指著他大聲斥責:“牛皋!你不想著替嶽伯父報仇,反倒在這裡當強盜,過得逍遙快活!讓嶽二哥吃了這麼多苦頭!如今還在這兒假惺惺地哭什麼?”牛皋被兒子這一番數落,苦笑著對嶽雷說:“當初你父親在世時,常對我說:‘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今日這話果然應驗了!”
嶽雷沒有理會二人的爭執,正色道:“侄兒打算前往雲南探望母親,但路途艱險,想向叔父借幾千人馬同行,不知可否?”牛皋一拍大腿,果斷地說:“我們也正有此意!賢侄先在這裡住上幾日,我立刻安排打造白盔白甲,籌備一番後,咱們就起兵出發!”說罷,他吩咐手下大擺酒席。眾人舉杯暢飲,一直喝到深夜才各自散去,牛皋安排他們到兩邊的營寨安歇。
與此同時,嶽太夫人一家老小,在四名解官和二十四名解差的押送下,正朝著雲南行進。這一日,他們抵達南寧,也就是如今的貴州貴陽府,在宋朝時這裡叫做南寧州,是柴王的封地。柴桂當年在東京教場被嶽飛挑死,他的兒子柴排福承襲了梁王封號,鎮守此地。柴排福收到秦檜的書信,得知嶽氏一門前往雲南必定會經過這裡,便打算借此機會報殺父之仇。他立即領兵出了鐵爐關,在巴龍山上安營紮寨,還派人沿途打探消息。
當嶽太夫人一行來到巴龍山下時,隻見四周一片荒涼,連個旅店都沒有,無奈之下,隻能就地紮營,埋鍋做飯。很快,探子就將消息報到了巴龍山上。柴排福聞訊,飛身上馬,手提大刀,率領人馬疾馳下山,直衝到嶽家營寨前,大聲叫嚷:“誰來與我一戰!”
營內家將趕忙向嶽太夫人稟報,太夫人頓時驚慌失措。張英挺身而出:“太太莫慌,小人去會會他!”太夫人叮囑道:“一切小心!”張英手持鐵棍出營,隻見柴排福頭戴雙鳳翅紫金盔,身披鎖子猊甲,外罩大紅鑲龍袍,腰間係著閃龍黃金帶;胯下騎著一匹白玉嘶風馬,手中揮舞著金背大砍刀。他年紀不過二十上下,卻生得威風凜凜、相貌堂堂。
張英將渾鐵棍一橫,喝問道:“你到此何事?”柴排福怒目圓睜:“嶽飛與我有殺父之仇,今日狹路相逢,我定要報當年武場之恨!你們嶽家上下,一個都彆想活!你是何人,竟敢攔我?”張英高聲回應:“我乃濠梁總兵張保之子張英!我家元帥已被奸臣陷害致死,家眷又被充軍發配雲南。就算往日有仇,也該一筆勾銷了!還望王爺高抬貴手,放我們過去!”
柴排福冷笑道:“休得廢話!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豈能輕易放過?你既姓張,不是嶽家親眷,速速交出嶽家人,我便饒你性命,否則休怪我不客氣!”張英勃然大怒,怒吼道:“大膽狂徒!好言相勸你不聽,吃我一棍!”說罷,掄起鐵棍便打。柴排福舉刀相迎,一時間,刀光如惡龍奔海,棍影似猛虎離山,你來我往,二人激戰上百回合。張英專攻下三路,柴排福在馬上向下砍殺,漸漸有些吃力。
兩人又戰了幾個回合,眼看太陽西沉,柴排福喊道:“天色已晚,我且回去用飯,明日再來取你性命!”張英也喝道:“暫且饒你多活一晚!”柴排福撥轉馬頭,回山去了。
張英回到營中,嶽太夫人急忙詢問:“對方是誰,竟與你交戰整日?”張英如實稟報:“是柴桂之子柴排福。因當年太老爺在武場挑死了他父親,如今他承襲王位,要來報仇。小人與他激戰一天,未分勝負,約好明日再戰。”嶽太夫人聽後,心中悲痛萬分。
第二天,柴排福果然又帶著人馬到營前挑戰。張英率領家將出營,二人二話不說,又戰在一起。雙方棋逢對手,打得難解難分,又是一百多個回合。柴排福見久戰不下,一招手,三百人馬一擁而上,企圖圍攻張英。嶽家眾家將也紛紛上前,雙方混戰一團。激戰中,張英一棍重重打在柴排福的馬腿上,馬匹受驚,猛然跳起,將柴排福掀翻在地。張英舉棍便要打,幸好柴排福手下人多,眼疾手快將他救起,狼狽逃回山上。
柴排福回到山上,喘息稍定,便吩咐軍士:“嚴密把守,我回府調更多人馬,定要拿下他們!”眾軍士領命,堅守鐵爐關,不再輕易出戰。
柴排福快馬加鞭回到王府,來到後殿。柴娘娘見兒子歸來,問道:“這兩日你出關,與何人交戰,為何今日才回?”柴排福憤憤說道:“母親,當年父王在東京爭奪狀元,被嶽飛挑死,此仇至今未報。如今天賜良機,嶽飛已被朝廷處死,他一家老小被流放到雲南。孩兒收到秦丞相書信,讓我將嶽家滿門殺儘,為父王報仇。現在嶽家眾人已到關外,孩兒與他們激戰兩日,不分勝負,所以回來增調人馬,明日定要將他們一網打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柴娘娘聽後,神色一凜:“我兒,切不可聽信奸臣之言,做出恩將仇報之事!”柴排福不解:“母親何出此言?嶽家與我有不共戴天之仇,為何說我恩將仇報?”柴娘娘歎了口氣,緩緩解釋道:“你年幼時不知內情。你父親身為藩王,卻去爭奪狀元,實則是誤聽金刀王善唆使,表麵爭狀元,實則妄圖謀奪宋室江山。你父親死後,王善起兵謀反,最終全軍覆沒。當年在教場,你父親以權勢逼迫嶽飛,嶽飛始終不肯就範。倘若真讓你父親謀逆成功,他與王善便無區彆,我們一家人的性命也難保,又怎會有如今的世襲王位?況且我聽聞嶽飛一生精忠報國,忠孝兩全。秦檜那奸賊欺君罔上,謀害了他父子,如今又寫信讓你加害嶽家滿門。你若助紂為虐,定會遺臭萬年!”
柴排福恍然大悟:“孩兒本就知道秦檜是奸臣,隻是一心想報父仇,險些鑄成大錯!多虧母親提醒!”柴娘娘吩咐道:“明日你去請嶽夫人進關,我要與她相見。”柴排福恭敬應道:“孩兒遵命!”
第二天,柴排福單人獨騎來到嶽家營前,對家將說:“我奉母親之命,特來請嶽太夫人到府中一敘。”家將進營稟報,眾人紛紛勸阻:“太太去不得!這定是奸王因戰不過張英,設下的圈套,您若前往,必遭毒手!”嶽太夫人卻神色堅定:“我等奉旨而行,即便一死,也要保全先夫清名!”眾家將死活不放,正僵持間,解軍趕來稟報:“柴老娘娘親自駕車前來!”
嶽太夫人急忙出營,張英等一眾家將緊緊護在左右。出得營來,正見柴王攙扶著柴娘娘下車。嶽太夫人趕忙跪下:“罪婦李氏,不知娘娘大駕光臨,未能遠迎,還望恕罪!”柴娘娘連忙雙手將她扶起:“小兒誤聽奸臣挑唆,冒犯夫人,特命他前來請罪。我怕夫人疑慮,這才親自前來。還請夫人賞臉,隨我同去!”嶽太夫人感動不已:“娘娘不計前嫌,已是大恩,怎敢勞您親自相迎,實在折煞我了!”
柴娘娘拉著嶽太夫人的手,親切地說:“你們是忠義之家,不必如此客氣。”說罷,攙著嶽太夫人一同上車,又命柴王帶著嶽家眾人拔營進關。
到了王府,柴王在便殿與嶽家眾公子相見,柴娘娘則拉著嶽太夫人、鞏氏夫人來到後殿,彼此見禮後分賓主坐下。柴娘娘將秦檜寫信讓柴排福報仇的事詳細說了一遍,嶽太夫人連連稱謝。柴娘娘又詢問嶽飛被陷害的經過,嶽太夫人便將含冤受屈的前因後果娓娓道來,柴娘娘聽了,也忍不住心酸落淚。
不一會兒,宴席擺好,柴娘娘邀請嶽太夫人、鞏氏夫人入席,柴王則在百花亭設宴款待嶽家眾公子。席間,柴娘娘與嶽太夫人越聊越投機,她真誠地說:“我久仰夫人賢德,今日幸得相見,想與夫人結拜為姊妹,不知夫人可否應允?”嶽太夫人連忙推辭:“娘娘金枝玉葉,罪婦怎敢高攀!”柴娘娘執意道:“夫人何必過謙!”隨即命侍女擺上香案,二人對天結拜,柴娘娘年長為姐,嶽太夫人為妹。之後,柴娘娘又喚來柴王拜見姨母,嶽家眾公子也紛紛向柴娘娘行禮。眾人重新入席,飲酒暢談,直至深夜才各自散去。柴娘娘安排人打掃好寢室,送嶽太夫人婆媳安歇,柴王的家將則負責安置嶽家眾家將和解官等人。
次日,柴王前來拜見嶽太夫人:“姨母前往雲南,必經三關。鎮南關總兵黑虎、平南關總兵巴雲、儘南關總兵石山,都受了秦檜賄賂,圖謀加害姨母。況且一路上山路險峻,十分難走。姨母不如暫且留在此處,侄兒願備金銀打點解官,讓地方官出具文書,回京複命。”嶽太夫人婉拒道:“多謝賢侄美意!但先夫和孩兒既已儘忠,我又怎能貪生怕死違抗皇命?即便三關有險,我死後也好在九泉之下與先夫相見!”
柴娘娘見狀,堅定地說:“既然賢妹執意要去,那我便親自護送你到雲南!”嶽太夫人急忙推辭:“我身犯國法,理應如此,怎能勞煩姐姐長途奔波,萬萬不可!”柴娘娘懇切道:“賢妹有所不知,隻有我護送,才能保你平安。否則,你白白死於奸臣之手,豈不可惜!”柴排福也在一旁說道:“母親若去,孩兒願一同前往,順便見識一下雲南風土人情,也算不枉在此封藩!”柴娘娘大喜:“如此甚好,你速去準備!”
柴排福領命後,立即召集眾將,吩咐他們嚴守關隘,同時準備車馬,點齊家將。第二天,眾人便一同踏上前往雲南的路途。一路上,眾人早行夜宿。三關總兵雖收到秦檜的密信,但礙於柴王母子親自護送,不敢輕舉妄動。就這樣,一行人平安抵達雲南。
解官將文書和秦檜的諭帖交給當地土官朱致。朱致寫好回文,備好給秦檜的稟帖,又準備了盤纏禮物,打發解官、解差回京。之後,朱致升堂點名,從嶽太夫人開始,依次點到鞏氏夫人。朱致見鞏氏夫人年輕端莊,竟無恥地吩咐:“李氏、洪氏、嶽霆、嶽霖、嶽震、嶽申、嶽甫、張英等人,安置在外;鞏氏留下,進衙伺候本官!”鞏氏夫人怒斥:“荒謬!我雖有罪,也是朝廷命婦,奉旨流放此地為民,豈是任你驅使的奴仆!你怎敢說出這等無禮的話!”朱致威脅道:“秦太師讓我加害你們一家,我念及於心不忍,才叫你進來伺候。你們一家性命都在我手中,彆不識抬舉!”鞏氏夫人怒不可遏:“我嶽氏一門忠孝節義,豈會受你這惡官羞辱!罷了罷了,今日既已至此,我拚了這條命!”說罷,她猛然朝著堂階的石頭撞去……不知鞏氏夫人性命究竟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