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朱宸濠與軍師李自然商定,選定三月初三正式起兵謀反,此時距離起兵還有一個月時間。各地征調的軍隊陸續抵達,總數已超過二十萬,軍營裡囤積糧餉、趕製軍裝,一片忙碌景象。副軍師餘半仙煉製的“招魂就戮大法”也進入關鍵時刻,那些用柳木雕刻的小木人已能活動手足,隻需再等十日,趙王莊和劉家莊的一萬多人就會性命不保。
這天,寧王親自到校場檢閱軍隊,李自然趁機獻計:“趙王莊和劉家莊聚集的劍客俠士,都是俞謙的同黨,全靠餘軍師的妙法才能斬草除根。等妖法煉成再出兵,便能毫無後顧之憂。還有件大事,黃三保被抓進天牢,計劃敗露,朝中楊一清、王守仁等人定會請旨,調各省軍隊來平叛。千歲應先發製人,寫一篇檄文傳諭江南,就說當今皇帝荒淫無道,您身為先帝愛子,理應繼承皇位。昔日漢朝七國之亂,以誅殺晁錯為名,千歲也可效仿,宣稱要鏟除楊一清、王守仁這些朝中奸黨。各地官員中,不少早已投靠千歲,可讓他們提前籌備協助;其他人見了檄文,也會有許多前來歸附。隨後派邱將軍率大軍,先取蘇州、南京,殺掉巡撫俞謙、侍郎王華。南京是太祖朱元璋奠定基業之地,若能先拿下,再揮師北上直取北京,必將勢如破竹。”
寧王聽後大喜:“此計甚妙!等我登上皇位,李軍師就是開國元勳,當拜為首相;餘軍師煉成仙法,封為國師;餘軍師令妹守護王宮,仙法高強,封副國師;鄴天慶為天下兵馬都元帥。眾將立功,皆有重賞!現在一切聽軍師調遣,不得違抗。不過這檄文要寫得漂亮,誰能執筆?”李自然推薦道:“貧道保舉謀士趙子美,綽號小張良,他定能勝任。”寧王點頭:“軍師眼光不錯。此人之前在蘇州,為擂台之事勸我不要查抄徐鶴家屬,果然有先見之明,就命他寫。”趙子美領命,很快便寫好檄文呈上。
寧王展開細讀,隻見上麵寫道:“為傳檄事:本藩乃先皇帝第八子也,蒙先皇太後愛憐,衣帶遺詔,入承大統。詎意正德違詔自立,日肆荒淫,生民塗炭。天下者,高皇帝之天下也,建文昏弱,成祖有靖難之兵;正統失位,景帝有監國之典。今朝廷無道,過於建文,懼再見正統失位之禍;本藩威德,同符成祖,敢追修景帝監國之儀。愛統雄師,以清君側,謀臣如雨,猛將如雲,凡爾官司有守土之職者,直速望風景附,佐集大勳,裂土封侯,愁膺爵賞。毋觀望徘徊,致乾天討。須至檄者。”寧王看完十分滿意,立刻命人抄錄多份,傳往江南各地府縣。
蘇州府張弼、揚州府王文錦等寧王黨羽接到檄文後,暗中籌備響應;也有些官員因懼怕寧王勢力,選擇望風歸附;另有不少人堅守城池,誓與叛軍對抗。蘇州巡撫俞謙見到檄文,勃然大怒,召集幕僚商議:“逆藩竟敢公然謀反,我絕不能坐視!蘇州府張弼是他的心腹,若不先除掉,必成大患。”正說著,家人來報鎮江府莫太守求見。莫太守進府後稟道:“門生特來請教老師,寧王傳檄江南,意圖謀反,我們該如何應對?”俞謙道:“我準備先拿下張弼,再寫奏章向皇上求援。你鎮守鎮江要衝,務必小心。另外,可與南京王侍郎聯絡,互相支援。”莫太守提議:“若寧王攻打南京,南昌必定空虛,不如通知趙王莊的徐鳴皋等人,讓他們趁機直搗黃龍。”俞謙點頭:“此計雖好,但逆藩謀士眾多,必有防備,容我派人探查後再做打算。”他問誰願前往趙王莊,王守仁之侄王介生站出來:“小侄願往!我曾蒙焦大鵬救命,如今他戰死,我想去祭奠,順便探聽消息。”俞謙大喜,當即準備書信盤纏,送王介生啟程。
再說蘇州府張弼,此前因想抄徐鳴皋家產,被一塵子用劍術削去胡須。後來有相麵道人說他麵相不凡,將來能封侯拜相,但胡須被削恐有牢獄之災。此時他接到寧王檄文,心想:“等寧王稱帝,我封侯拜相,不就應了道人預言?”正盤算著如何做內應,忽聞俞謙召見,心中一驚:“俞謙是寧王對頭,找我何事?”他稱病推辭,派人打探消息。正發愁派誰去時,家人稟報鎮江府莫太守來訪。張弼大喜:“他是俞謙門生,此事可托付。”
莫太守進門便說:“撫台傳你,為何不去?他已看清局勢,準備率江南歸附寧王,知你受寧王器重,特請你商議大事。”張弼信以為真,隨莫太守去見俞謙。誰知剛到,俞謙便喝令左右將他拿下。張弼大喊冤枉,俞謙冷笑道:“你既無罪,就在牢裡住幾日,等寧王登基再放你。”說罷,不由分說將他投入監牢,又讓莫太守回鎮江加強防守。
王介生帶著俞謙的書信趕往江西,臨近南昌時天色已晚,便到趙王莊南麵的一家酒店投宿。巧的是,他在這裡遇見了故交竇慶喜。兩人曾在河南一同受難,被焦大鵬救出。竇慶喜含淚道:“我聽說焦表兄戰死,特來探望他的棺木。”王介生也黯然神傷:“我也是為此而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次日清晨,兩人準備進村,卻見村口紅衣大炮聳立,士兵持刀握槍,戒備森嚴。正問路時,一位仙風道骨的老者走來:“二位若要去趙王莊,此路不通,須從西麵繞行。若被寧王軍隊搜出俞謙的信,性命難保。隨我來,先寄存行李。”兩人見老者不凡,便聽從安排。老者握住他們雙手,讓其閉眼,瞬間風聲呼嘯,等再睜眼時,已置身一座大廳前。
廳中眾人紛紛迎出,王介生和竇慶喜認出狄洪道,另一位正是徐鳴皋。徐鳴皋拜見老者:“大師伯終於來了,大家盼得望眼欲穿!這兩位是您的徒弟?”原來老者正是玄貞子,他介紹道:“不是,他們是為我徒弟而來。狄賢侄認識,帶他們見見眾人。”
玄貞子走上大廳,與一塵子、霓裳子等一眾豪傑相見。眾人行過禮後,玄貞子說道:“我與徐賢契在安義山分彆後,遊曆雁蕩山,又在南海與諸位道友相聚,他們現去了海外。我算出餘半仙的妖法凶險,特與傀儡生趕來相助。傀儡生還有事耽擱,稍後便到。事不宜遲,我先修書邀請海外道友,共同破法。”說罷,玄貞子執筆寫好書信,朝空中一拋,口中吐出一道白光,裹挾著書信消失不見。片刻後,白光飛回,化作寶劍,劍上插著數封回信。眾人傳閱得知,淩雲生等十位道友在海外,回信說不日抵達;飛雲子在湖北,很快就能趕到。這便是仙家“飛劍投書”之術,玄貞子劍術超群,能預知道友所在,普通劍客難以企及。
眾人看完回信,忽見半空落下兩人。玄貞子大喜:“果然不負所托!”眾人見前麵一人正是傀儡生,連忙下階拜見。再看後麵那人,王介生、竇慶喜衝上前握住他的手,孫大娘更是抱住此人放聲大哭。這人究竟是誰?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