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根粗大的神經都是由很多細小神束經組成的,每根細小神經都有生物膜覆蓋,稱為束膜。
陳大勇也有一定的顯微基礎,他小聲問道:“哥,沒有顯微鏡,這神經束膜還縫嗎?”
普通顯微眼鏡最多能放大6倍,但神經束膜縫合,像正中神經這種中等粗細的神經,最少也要放大10倍以上才能勉強縫合。
放大15倍才最合適。
李正點頭道:“縫,當然要縫!”
陳大勇有點傻眼,這怎麼縫啊?
李正戴上眼鏡,拿起顯微鑷和顯微剪,開始小心分離神經束。
“放大6倍單獨縫合神經束很困難,但也不是不能縫,這就要看你手的穩定性和縫合經驗了!”李正邊操作邊說道。
“哥,你哪來的經驗?”
陳大勇也帶著顯微眼鏡,即便放大了6倍,神經束依然小得和一根牙簽一樣,甚至沒有牙簽大,這麼小的神經,還要縫合上麵的一層膜,陳大勇想想都頭皮發麻。
李正沒有正麵回答他,而是笑道:“我學顯微外科的時候,經常在腦海裡模擬縫合神經束膜,經驗就是在那個時候練起來的!”
陳大勇直接懵了。
其他醫生也都被他這個說法震得手抖。
朱啟東更是轉頭眼睛直勾勾看著李正,想等他一個說法。
“這……這也可以?”陳大勇似乎找到了一條快速提升技術的捷徑。
李正手上動作不停,很熟練地把一根根小神經分離出來。
“應該是有一定效果的,至少我覺得效果很明顯,很多手術都是我學了理論之後,就閉上眼睛在腦海裡模擬,邊模擬手上也邊操作,不知不覺,自己的手術水平就提高了!”李正一本正經地說道。
“那我也一定要多模擬!”陳大勇興奮地說道。
“我也一樣!”朱啟東也很激動。終於明白,李正年紀明明比自己隻大個1歲多,這手術水平卻有著十幾年的差距,原來都是這麼“作弊”提高的。
李正趕緊給他們潑冷水,沉聲道:“每個人的大腦是不一樣的,我這種應該是空間想象力方麵有異常,能清晰地模擬出現實畫麵,所以才有好的效果,你們可不一定,還是要自己紮紮實實地練習基本功!”
這!
好吧。
兩人的心像坐過山車。
但兩個人都是心氣高傲的,他們都不認為自己比李正天賦差。
下了手術就去模擬!
隔壁直播室內,觀摩的醫生也都傻眼了。
他們現在對李正的能力已經是高度敬仰,聽到李正的話,也都變得很興奮。
憑什麼你那麼年輕,就能有那麼好的技術,這不公平啊!
“李正說的是真的嗎?”一個骨科醫生問道。
“你是說他的模擬能力,還是說他認為隻有他自己具備那種能力?”普外科小胖醫生問道。
“他自己用這種方法走捷徑,突飛猛進,卻要我們紮實練習,你說誰信呢!”骨科醫生很不爽。
“就是,他這是典型的怕我們也像他一樣成長起來,讓他不再享受特殊待遇!”小胖醫生冷哼道。
“你說到了點子上!”
當然,並不是所有醫生都這麼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