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這才恍然大悟,紛紛讚歎“天下第一拳王”金台的厲害。
少林派寶空大師接著說道:““天下第一拳王”金台,十二歲離家學藝,他遍訪名師,集華夏百家之長。
後來挑戰四方豪傑,在拳腳功夫上,無人能敵。今天老衲前來,實則是找周元帥。
老衲有心和周元帥將“天下第一拳王”的拳法,融彙貫通,創造出幾種拳法。
讓這些拳法流傳於世,一則可以讓民眾強身健體,二則能夠保國護民。”
周侗聽到此處,心中一陣激動,雙手緊緊抱住寶空大師,
說道:“師兄,周侗正有此意。如此才能讓“天下第一拳王”的功夫,流傳後世,讓更多的人受益於這高深的武學。”
眾人皆是讚歎不已,隻見周侗和寶空大師二人如入了迷一般,全身心地投入到拳法的研究中。
將“天下第一拳王”金台在少林留下的拳法,和在桃花島留下的拳法進行整理、完善,創造出幾套更加精妙的拳法。
周侗又和寶空大師改編整理拳王金台的拳法,周侗雖然隻學了拳王拳法七十多招,但都是精華。
寶空習得金台留在少林的拳法二百多招,但都有些雜亂。二人規範地創立龍、虎、鶴、鷹、蛇形意拳,紅拳,八卦掌,降妖腿等拳腳功夫。
周侗殫精竭慮、苦心鑽研,又單獨開創出了一套彆具一格的軍中拳法。
此拳法剛柔並濟、攻守兼備,凝聚著周侗對武學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見解,周侗為其鄭重取名為“兵家拳”。
首先選擇在廬山大營之中,將這套“兵家拳”廣為傳授。
廬山大營內,三千將士身姿挺拔、精神抖擻,整齊地排列在訓練場上。
眾將士眼神專注而堅定,一招一式認真地練著這由“天下第一拳王”拳法演變而來的“兵家拳”。
周侗站在高處,靜靜地看著這三千人練習“兵家拳”的壯觀場景,思緒不禁飄遠。
目光中透露出欣慰與期待,心中暗自思量:“今日,這三千將士在此認真操練‘兵家拳’,他們掌握了這套拳法的精髓後,日後必將成為傳播者。
無論回到各自的家鄉,或者奔赴不同的軍營,把這拳法傳授給身邊人。
如此一來,改日這三千人傳開,就很有可能是三萬人、三十萬人,甚至更多學會這套拳法。
師父金台的武功絕學不再局限於少數人知曉,而是能夠在更廣闊的天地中綻放光芒,讓更多的人領略到其獨特的魅力和強大的威力。”
周侗想到這裡,的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之情。
這股激動,並非源於自身武功的精進,而是源自對武學傳承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仿佛看到了“兵家拳”在大江南北廣泛流傳,無數人憑借著這拳法強身健體、保家衛國的美好景象。
這一刻,周侗的內心充滿了喜悅,這種喜悅比自己在武學上,取得任何成就都要來得深刻和持久。
再說蔡瑛兒每日勤習劍法,她深知師兄王天師劍術不凡。
一日,她走到王天師麵前,恭敬地說道:“師兄,師父傳我這五招劍法,真是精妙絕倫,可就是招法太少,每一招展開,也不過二十左右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