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如健又是一連幾天,埋頭在工業園的造紙坊那邊。等趕做出第一批紙張後,又跑過隔壁印刷作坊,督促之前培訓好的印刷工匠,對大學和中庸兩本書籍,開始進行印刷。
等到印刷出第一本書的時候,時間已經進入到深冬的十二月份了。
這時候,鄭如健馬不停蹄地趕往京城那邊。除了要為印刷作坊物色兩間店鋪用作做售賣書籍的書齋外,還要帶著二牛、大蝦、東子、旭明這幾個開始經營李家熟肉鋪。
鄭如健趕到京城後,李家莊原先店鋪的門匾上已經掛上了“李家熟肉鋪”五個紅漆大字。
鄭如健看了看店鋪裡麵,最後畫了張圖,讓旭明去找個工匠來照著圖紙的模樣整改。
整改後的熟肉店鋪其實就與鄭如健那個時代的燒臘檔差不多,隻不過是麵對顧客的地方沒有安裝玻璃窗而已。
交待好旭明後,鄭如健就帶著二牛、大蝦回到他們租住的宅院,開始教他們調換香料,以及將幾個大瓦缸改造成烤爐。
李家熟肉鋪的事在進行著的同時,兩家書齋也在進行著搭建一些書架用來擺放書籍。
鄭如健在想,李家熟肉鋪自己親力親為沒什麼好說的,但書齋屬於印刷作坊,也就是說崔、王、盧三家都有份。自己總不能長駐京城來經營書齋吧?
於是,鄭如健隻能找到他們三家,經過好一番商量,最後由盧家派出一個叫盧良健的人與鄭如健進行對接,負責經營京城這兩家書齋事宜。
鄭如健見到這位盧家的對接人後,才知道這位盧良健就是盧良偉的堂兄。相對盧良偉性格跳躍、話多,盧良偉卻是穩重好多。做事有條理、有交待,也讓鄭如健的工作輕鬆不少。
等兩家書齋安裝好了一排排放書的木架子後,鄭如健隨即安排人回到戶縣印刷作坊那邊,將已經印刷出來,裝訂好的大學和中庸兩本書先運來京城書齋這邊上架。
經過幾日來,鄭如健逛遍了京城東西兩市的書齋才知道。這些書齋都是賣紙筆墨硯這些為主,而且價格貴到離譜。而書籍卻是根本沒有多少,甚至有的書齋就根本沒有。因為大多數書都在皇宮、世家大族這些人手裡。
所以,鄭如健計劃著要趕在除夕前,將“五門書齋”印刷出來的書賣個滿堂紅。
這幾天一直在打理書齋瑣碎活的盧良健,等他見到運了回來的這兩本並不算厚的大學和中庸,驚訝得眼珠都幾乎要掉出來。
因為他還真是第一次見到有封麵的書,而且還很精美。書麵裡麵的紙張,也比平時見到的紙要白,要光滑不少。
現在這個時代,潔白的紙的確有,不過卻是非常稀有,價格高昂到連皇帝都不可能隨便亂用。而之所以那麼昂貴、稀少,是因為這些紙的漂白方法是通過日光長時間照射氧化漂白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潔白紙張那麼價格高和稀缺的原因。
如今這兩本書用的紙張的潔白程度和最貴的紙差不了多少,用這麼珍貴的紙張印書,盧良健非常驚訝也就正常不過了。
當盧良偉吞吞吐吐說出要各拿一本回去珍藏,鄭如健爽快的答應下來。畢竟,盧良健做事勤快又妥當。如此幫得手的人,這麼一點甜頭都不給,就過分了。
隻是,盧良健這兩本書被家人見到後,不知怎麼就傳了出去。之前並不怎麼願意見鄭如健的崔、盧、王三家的家主都親自找上門來,讓鄭如健照顧一下他們,賣給他們一些,給家族子弟用。最後,鄭如健無奈的以每本五百文的市價,賣給了每家各五十本。
本來大學、中庸也各隻趕印出一千本,然而還未開賣就少了一百五十本。而且為求妥當,鄭如健也索性預留了五十本給公主。所以到書齋開張那天,也隻剩下八百本可賣了。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離除夕隻有十天的時間,這一天,不但是五門書齋開張的大吉之日,而且李家莊的李家熟肉鋪也在這一天同時開張。
這個年代沒有禮花鞭炮,也沒有舞獅,開張花籃這些。所以,一般店家開張,都會請個人在門前吆喝一下,讓人來湊湊熱鬨。
不過,五門書齋的開張,就根本沒請人吆喝的打算。之前從崔、盧、王三家聽到風聲的人,在未開張之前就有不少人上門來求問書齋開張的日子。
等到今天書齋一打開門,他們就湧進了書屋。沒多久,東西兩市的五門書齋的書架,就變得沒有書之前那樣空蕩蕩。
在東西兩市的五門書齋,兩邊跑的盧良健,從緊張到興奮,到最後都麻木了。幾百本書,一個時辰不到就賣光,望著眼前堆成小山般的銅錢,盧良健不禁在想,原來賺錢這麼容易。
而“李家熟肉鋪”同樣沒有請人吆喝,二牛他們按照鄭如健說的辦法,提供免費試吃活動。
隨著不少人免費吃過一小塊燒豬肉後,就被其中的味道打動,紛紛掏錢購買。沒多久,李家熟肉鋪門前就排成了一條長長的購買隊伍。
到午時,東西兩市店鋪的各兩頭燒豬就已經賣光了。同樣十隻燒鴨和燒雞也賣了個清光。不過相對燒豬和燒鴨,燒雞相對來說反而不算太受歡迎。也就是後來的顧客,在沒有了燒豬和燒鴨選擇的情況下才買了燒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五門書齋的書熱賣,李家熟肉鋪的肉也熱賣。這一天的京城人,談得最多就是這兩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