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目光,都定格在齊師傅那張溝壑縱橫的臉上。
狂!
太狂了!
但是,沒有人能反駁。
尤其是李工,漲紅的臉,已經變成了豬肝色。
作為一個技術人員,他心裡比誰都清楚。紡織技術,差之毫厘,謬以千裡。齊師傅剛才說的那幾個術語,每一個都代表著一道難以逾越的關卡。
三種不同撚度的特種混紡紗?
紗從哪來?撚度是多少?混紡比例是多少?
雙經軸提花工藝?
什麼樣的織機能實現?經軸的張力配比是多少?提花紋板怎麼設計?
他腦子裡一片空白。
把布燒成灰,也分析不出來。
趙小麗看著眼前這一幕,心裡清楚,第一道坎,過去了。
技術的權威,已經建立。
現在,輪到她了。
她沒有去看李工的窘迫,也沒有理會其他人震驚的表情。
她隻是輕輕地,將齊師傅拉回座位上坐好。
然後,她重新麵向眾人。
“現在,我們可以回到剛才那位張主任的問題了。”
“憑什麼?”
“就憑這個‘1’,是獨一無二的。”
“就憑這個‘1’,能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價值。”
她頓了頓,從筆記本上翻過一頁。
“在座的各位領導,都是德昌紡織廠的支柱。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們廠生產的棉布,一米能賣多少錢?利潤是多少?”
這個問題,讓眾人麵麵相覷。
陳老板代為回答:“普通的白棉布,出廠價大概是一塊二一米,利潤……不到一毛錢。”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數字。
國營大廠,人員臃腫,設備老化,成本高昂。能有這點利潤,已經算是不錯了。
“一塊二,利潤不到一毛。”
趙小麗重複了一遍,然後,她伸出一根手指。
“那麼,我告訴各位。‘星空紗’,僅僅是成本,就超過了十塊錢一米。”
“什麼?!”
“十塊錢一米?!”
“瘋了吧?什麼布料成本就要十塊錢?”
“這是金子做的嗎?”
“成本十塊,那要賣多少錢?誰會買啊!”
張主任立刻嚷嚷起來:“我就說不靠譜!成本都這麼高,生產出來賣給誰?等著賠死嗎?”
趙小麗等他們的議論聲稍稍平息,才不緊不慢地開口。
“張主任問得好,賣給誰?”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吧。”
“港城,有一個服裝品牌,去年推出了一款風衣。用的是一種從英國進口的,有特殊防水塗層的麵料。那件風衣,賣八千港幣一件。”
“八千!”
這個數字,對他們來說是天文數字。
“很多人搶著買。因為那種麵料,那個款式,隻有他們家有。這就是獨一無二的價值。”
“我們再回來說‘星空紗’。”
“這樣一款美到極致,無法被複製的麵料,如果我們用它來做成最高檔的時裝,做成晚禮服,賣到港城,賣到國外去。你們覺得,它應該賣多少錢一米?”
“二十?三十?還是一百?”
他們的腦子裡,不受控製地開始計算。
如果一米布能賣一百塊,那利潤……
他們不敢想下去。
那不是利潤,那是印鈔機!
“這……”主位上那個一直沒怎麼說話的,頭發花白的老人,終於緩緩開口了。他是廠裡的老書記,威望極高。
“小同誌,你說的,是理想情況。市場,可不是我們想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