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結束外派,重回長安,再度主政朝堂。眾人皆對這位年輕的太子寄予厚望,期盼他能帶來新的氣象與變革。
在派駐江都官員的過程中,一個尖銳的問題猶如巨石般橫亙在李承乾麵前。學館裡那些飽讀詩書的大學士們,平日談經論道時滔滔不絕,可一旦麵臨實際事務,卻往往手足無措,實踐能力的匱乏令人憂心。
為此,李承乾決心改變這一現狀。他端坐於東宮的書房,眉頭緊鎖,思忖良久,最終決定召集高季輔、張行成、陸德明、張玄素、虞國泰、竇德玄等一眾賢臣,共同商議完善科舉製度的大計。
這一日,東宮內氣氛莊重而熱烈。李承乾神色凝重而堅定地環視眾人,緩緩開口道:“諸位愛卿,今日邀大家前來,實是為我大唐科舉之事。此次派駐江都官員,朕發現學館之大學士,雖理論滿腹,然實踐不足,難以擔當重任。常規科舉考試範圍受限,且大多被世家子弟所壟斷,有才能的平民百姓和寒門子弟根本沒有出頭之日。如此情形,若不改變,何以選得真正能為大唐效力之賢才?不知諸位有何良策?”
高季輔率先起身,恭敬地拱手說道:“殿下,臣以為,當下科舉之考,重經義文章,學子多埋頭苦讀經典,而疏於對實際事務之了解。當加重實務之考,如農田水利、刑名律法、錢糧賦稅等,使學子不僅通經史子集,亦懂民生之務。如此一來,可打破世家對科舉的壟斷,讓更多有實際才能之人得以嶄露頭角。”
張行成緊接著說道:“高大人所言甚是。此外,或可增設實際案例之分析,讓學子們模擬處理政務,考其應對之策,方能看出其真實之能力。而且,針對朝廷所需人才,製定不同的考試內容,而非拘泥於傳統的固定模式。”
陸德明輕撫胡須,微微頷首,沉吟道:“二位大人所言有理。然臣以為,科舉不僅要考才,亦當注重品德之考察。有才無德者,若居高位,恐為禍一方。可通過鄉鄰評價、師長舉薦等方式,綜合考量學子之品德。”
張玄素附和道:“臣附議陸大人之見。再者,如今科舉之範圍或可適當擴大,不僅限於儒家經典,對於天文曆法、算學、醫學等實用之學,亦應納入其中,廣納各類人才。如此,方能給平民百姓和寒門子弟更多機會。”
虞國泰起身,言辭懇切:“殿下,臣建議在科舉考試中,增加麵試環節,讓主考官員與考生麵對麵交流,更能直觀地了解考生之思維、應變與表達能力。對於那些出身貧寒但有真才實學之人,給予更多展示的機會。”
竇德玄也不甘示弱,說道:“臣以為,還可規定考生需有一定之基層曆練經曆,方能參加科舉,如此可確保所選之人對民間疾苦有真切之感受,避免世家子弟空有理論而無實踐之弊。”
李承乾認真傾聽著眾人的建議,不時微微頷首,心中的思路愈發清晰。他站起身來,目光堅定地說道:“諸位愛卿所言,皆為良策。朕當仔細斟酌,綜合考量,製定出一套完善之科舉製度,為大唐選拔出真正的棟梁之才。”
眾人齊聲說道:“殿下英明,願我大唐人才輩出,繁榮昌盛。”
這場商議在眾人的期待中結束,而大唐的科舉革新之路,才剛剛開始。
李承乾經過深思熟慮,將三省六部大員的諫議和自己的綜合想法寫成一份詳儘而周全的奏疏,呈遞給李世民。
奏疏中寫道:“父皇,常規科舉考試如今範圍狹隘,且多被世家大族子弟所把控,眾多有真才實學的平民百姓和寒門子弟難有出頭之日。兒臣以為,當有一種全新的考試形式,依朝廷所需之人才,定製相應的考試內容。兒臣提議之製科考試,乃由父皇您下詔令後方舉行的高規格之考,專為尋覓特殊人才而設,不常舉行,多在特殊情形下方啟動。其考試科目豐富多樣,多達百餘種,諸如誌烈秋霜科、武足安邊科、才膺管樂科、直言極諫科、博學宏詞科等等。這些科目廣泛涵蓋了各類特殊才能,為各領域的賢能之士提供一展抱負之機。”
李世民仔細閱讀完這份奏疏,心中感慨萬千,不禁暗自思忖:“吾兒李承乾聰慧過人,思慮周全,此製科之設想,既能彌補常規科舉之不足,又可兩相平衡,實乃良策。”
月餘之後,李世民在朝堂之上,與長孫無忌等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再次綜合考量此事。
李世民目光炯炯,威嚴地說道:“朕以為,太子所提之製科考試,乃利國利民之良策。朕決定,科舉製考核,除常規考試之外,增添不定期舉辦之製科考試。其一,考試特點特殊選拔:製科考試有彆於常規科舉,乃依朕之需要與意願設立,旨在選拔具特殊才能或專長之人才。其二,科目多樣:製科考試科目繁多,逾百個之多,如‘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軍謀宏遠堪任將帥’等,涵蓋政治、軍事、文化等諸多領域。其三,應試者來源廣泛:製科考試之應試者來源廣泛,平民百姓、已科舉及第之士人,乃至現任或罷任之官員,皆可參與。其四,考試流程不定期舉行:因製科考試係朕臨時設置,舉行時間不固定,依朕之需要與意願而定。考試地點通常定於京師長安,由朕親自或委派官員主持。”
長孫無忌拱手道:“陛下聖明,此製一出,定能為我大唐選拔出更多賢才。”
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陛下英明,大唐必將人才濟濟,繁榮昌盛。”
此詔書一經下發至各道各州,官民反響熱烈。街頭巷尾,人們紛紛議論。
一秀才激動地說道:“此乃吾等寒門子弟之機遇,終於有機會一展才華,報效國家!”
一老者感慨道:“這靈活多樣的特殊選拔方式,為皇帝廣納賢才提供了更多可能,大唐有望矣!”
隻因這製科考試,為那些身懷特殊才能或專長之人搭建了展現自身才華的舞台。尤為重要的是,它沒有門第之要求,給眾多來自社會底層的青年才俊帶來了難得的機遇,讓他們得以憑借自身的才華和努力,為大唐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大唐的天空,似乎因為這一變革,更加明朗開闊,充滿了無限的希望與可能。
喜歡大唐儲君請大家收藏:()大唐儲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