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安南的天空澄澈如洗,陽光宛如靈動的精靈,透過斑駁的樹葉,灑下一地碎金。李承乾身著一襲素色錦袍,那錦袍質地精良,隨著他的步伐微微擺動,似水波輕漾。頭戴烏紗帽,身姿挺拔,每一步都儘顯帝王的沉穩與威嚴。李延佑身著官服,神色恭敬,亦步亦趨地跟在一旁。二人並肩朝著當地學府走去,一路上,市井的喧囂聲如潮水般漸漸退去,學府那寧靜而莊重的輪廓在綠樹掩映中愈發清晰,仿佛是塵世中一座知識的聖殿。
當他們踏入這充滿書香氣息的學府,朗朗的讀書聲猶如美妙的樂章,瞬間縈繞在耳畔。隻見學子們正襟危坐,專注地誦讀著經典。他們的臉龐雖帶著幾分質樸,衣著也頗為樸素,但眼中卻閃爍著對知識的熱切渴望,那光芒猶如點點繁星,璀璨而動人。李承乾的目光中不禁流露出讚許之色,他輕輕踱步,放輕腳步,生怕驚擾了這份專注與寧靜。
此時,一位夫子模樣的老者,身著洗得有些泛白的灰布長衫,手持一卷略有磨損的書卷,邁著不緊不慢的步伐緩緩走來。他看到李承乾和李延佑,先是微微一愣,眼中閃過一絲驚訝,旋即反應過來,趕忙整了整衣衫,恭敬地躬身行禮:“不知陛下與大人親臨,老夫有失遠迎,罪過罪過。”
李承乾微笑著抬手示意老者起身,語氣溫和地說道:“夫子不必多禮。朕今日前來,正是想看看這安南的學府,了解學子們的學習情況。”
夫子緩緩起身,神色中帶著幾分敬意,說道:“陛下心係安南教育,實乃學子之幸,安南之福。隻是,如今這學府著實麵臨諸多困境。”
李承乾微微皺眉,眼神中滿是關切,問道:“哦?但說無妨。”
夫子輕輕歎了口氣,眼中流露出憂慮之色,說道:“陛下,這教育資源實在匱乏。學府中的書籍數量有限,許多經典著作僅有寥寥幾本,學子們隻能輪流借閱,常常為了一本書要等上許久,實在難以滿足他們如饑似渴的學習需求。而且,筆墨紙硯等文具,也時常短缺,學子們時常因為缺少這些基本的學習用具而發愁,學業也因此受到諸多不便。”
李承乾神色凝重,微微點頭,示意夫子繼續說。
夫子接著說道:“再者,師資力量也甚是薄弱。學府中真正精通經史子集的夫子數量不多,且大多已年邁,精力大不如前。年輕一輩的夫子,雖有學識,但教學經驗尚淺,在傳授知識時難以深入淺出,導致學子們理解起來頗為吃力,所能汲取的知識也大打折扣。”
李承乾轉頭看向李延佑,眼神中透露出思索之色,說道:“李愛卿,教育乃國之根本,猶如大廈之基石,安南要實現長遠發展,教育必須先行。這些問題,亟待我們去解決。”
李延佑趕忙躬身說道:“陛下所言極是,臣也深知教育之重要。隻是,此事千頭萬緒,還需從長計議。”
李承乾又與夫子交談了許久,詳細詢問了學子們的課程設置、學習進度以及日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等情況。之後,他招來當地的教育官員。
這位官員聽聞陛下召見,神色緊張,一路小跑匆匆趕來。見到李承乾,他“撲通”一聲跪地行禮,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陛下萬安,不知陛下召見,所為何事?”
李承乾神色嚴肅地說道:“朕今日深入了解了學府的情況,教育資源匱乏、師資不足,你們身為教育官員,平日裡對此想必也有所察覺,可有何想法?”
官員額頭微微冒汗,心中忐忑不安,小心翼翼地說道:“陛下,臣等也一直在為此事憂慮。隻是安南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籌集資源頗為不易。而且本地人才有限,想要提升師資力量,困難重重啊。”
李承乾微微搖頭,神色愈發凝重,說道:“困難雖有,但不能成為忽視教育的理由。安南少數民族眾多,唯有普及大唐文化,方能更好地統一這一地區,確保邊關的穩定與發展。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教育的支撐。若教育之事處理不好,談何發展,談何穩固?”
李承乾略作思索,接著說道:“朕以為,可從兩方麵著手。其一,調撥一批書籍、文具等物資,充實學府。同時,鼓勵當地富戶捐贈,對捐贈者予以嘉獎。其二,從大唐內地選派優秀的夫子前來任教,傳授知識與文化。並且,在本地選拔有潛力的學子,送往內地深造,待學成歸來,為安南教育貢獻力量。”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此時,一名叫阿明的學子引起了李承乾的注意。阿明穿著打著補丁的衣服,儘管衣服破舊,但卻乾淨整潔。他眼神清澈而堅定,緊緊盯著書本,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周圍的一切都與他無關。李承乾走到他身邊,親切地問:“孩子,你在這裡學習,覺得最難的是什麼?”
阿明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緊張,但還是鼓起勇氣說:“陛下,我們都很想多學知識,可書太少了,有時候為了一本書要等好久。而且,有些夫子講的東西,我們理解起來很吃力。就像昨天夫子講的《論語》中的一段,我琢磨了好久都沒明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承乾聽後,心中滿是感慨。他輕輕拍了拍阿明的肩膀,說道:“孩子,你放心,朕一定會讓你們有更多的書讀,也會有更好的夫子來教你們。你要好好學習,將來為安南做貢獻。”
阿明眼中閃著淚光,用力點頭:“陛下,我一定會努力的!我以後想讓更多像我一樣的孩子都能輕鬆學到知識。”
李承乾又對夫子和官員說道:“就以阿明為例,這樣有誌向的孩子不少,我們不能辜負他們。”
夫子說道:“陛下,其實本地也有不少有才學的人,隻是沒有途徑施展。比如,有位名叫阿福的年輕人,自幼飽讀詩書,隻是家境貧寒,無緣走上仕途,也沒能在學府任教。”
李承乾眼睛一亮:“這倒是個思路,我們可以把這些人組織起來,經過培訓,充實到師資隊伍中。讓他們既能施展才華,又能為本地教育出一份力。”
官員趕忙記錄下來,表示馬上落實。
之後,李承乾與李延佑又來到了學府的藏書閣。藏書閣陳舊狹小,光線昏暗,書架上的書稀稀拉拉,有些書籍的紙張已經泛黃,邊角也磨損得厲害。李承乾看著這一切,心中暗下決心要改變現狀。
回到都護府,李承乾立即著手安排。他先是修書一封,送往長安,言辭懇切地請求選派優秀夫子前來安南,信中詳細闡述了安南教育的現狀和需求。同時,讓李延佑統計所需書籍和文具的數量,安排專人采購調配,要求務必保證物資的質量和數量。
對於鼓勵富戶捐贈,李承乾親自參與製定嘉獎方案。他提出,捐贈達到一定數量的富戶,可以在府衙獲得表彰,其子弟在入學等方麵享有優先權利,還會在當地的集市上為捐贈者設立專門的攤位,減免一定期限的攤位費用。
在選拔本地學子送往內地深造一事上,李承乾要求務必公平公正,製定詳細的選拔標準,從學識、品德、誌向等多個方麵進行考量,選拔出真正有潛力的苗子。
數日後,第一批捐贈物資開始陸續抵達學府。看著嶄新的書籍和文具,學子們歡呼雀躍。阿明抱著一本期待已久的《詩經》,書頁散發著淡淡的墨香,他輕輕撫摸著封麵,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眼中閃爍著激動的淚花。
李承乾看著學子們的樣子,心中感到無比欣慰。他深知,教育之路漫長而艱辛,但隻要堅持不懈,安南的未來必將充滿希望。而通過教育普及大唐文化,也定能讓這片土地與大唐更加緊密相連,穩固邊關,讓安南成為大唐南方邊疆一顆璀璨的明珠。
喜歡大唐儲君請大家收藏:()大唐儲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