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東林和你一刀兩斷,滿清和你是世仇,你隻能給我朱由檢乖乖的當一把鋒利的刀。
而吳三桂也是心知肚明,不給朱由檢納投名狀,是不會得到朱由檢的徹底信任,否則的話就沒有前途。
從回到大明的那一天,吳三桂就感覺到了朱由檢對他的冷淡,雖然依然是平西伯,遼東總兵,但是隻加了一個太子少保的銜,左都督。
但這些都不要緊,吳三桂這一輩子經過的大風大浪多了去了,本事高強咱就不說了。見風使舵,左右逢源那可是看家本領。
在大明朝,當官要是沒有這個本事,那可是真的混不下去了。
你可以說吳三桂是一個小人,但是人家是真有本事。大明在遼東對滿清發動戰役數次,督師、巡撫、總兵死了不知道有多少,但是人家吳三桂活下來了,而且兵馬越來越多,官還越做越大。
就拿上次朱由檢擊殺英親王阿濟格的時候,吳三桂一看到朱由檢新式武器的威力之後,果斷的做出人生的抉擇,投奔朱由檢,投奔大明。
這種敏感的領悟力不是誰都有的,否則吳三桂早就沒了。
要不是說,曆史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吳三桂手下兩萬人馬,手裡隻有五千支毛瑟步槍。
吳三桂出於職業的敏感,對於這些槍極度愛護,挑選自己最信任的親兵和精銳持有。
不會訓練怎麼辦?吳三桂對於養兵那是相當肯花錢,花重金邀請神機營的老兵進行訓練。
而且吳三桂這人對領兵打仗相當在行,在打英親王阿濟格的時候,就偷偷把朱由檢的打法記下來了。
到了京城又多次虛心請教瓦西裡等教官,對於新式戰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這次吳三桂就是要通過投名狀取得朱由檢的信任,表忠心。
一旦全殲多鐸和劉澤清,吳三桂將取得朱由檢的徹底信任,到時候全軍列裝新式武器,吳三桂的實力將大增。
淮安府的劉澤清得知朱由檢的大軍到來很是心慌,他不慌不行呀。
劉澤清手裡有五萬兵馬,在運河左右打家劫舍,騷擾百姓還行。平日裡最大的本事就是打打山賊。真要他打正規軍,他劉澤清自認沒這本事。
劉澤清最大的倚仗就是豫親王多鐸手裡的兩萬清軍。
他想投降,可是心裡沒把握,畢竟自己名聲太臭了。
跟著豫親王多鐸更沒把握,畢竟英親王阿濟格八萬人馬都被朱由檢消滅了。
多鐸這兩萬人馬能行嗎?
思前想後,劉澤清也隻能趕鴨子上架了。
有實力的人反複背叛啥事都沒有,沒實力的人背叛兩次就再也沒機會了,這就是命呀!
想到這裡,劉澤清開始羨慕起來吳三桂了。
話不多說,多鐸命令劉澤清出戰,先行消耗吳三桂的實力,然後他多鐸等待時機發起騎兵衝鋒,好一舉擊潰吳三桂的主力。
豫親王多鐸常年征戰,大多都是這種打法,先用炮灰消耗對方體力,然後自己以逸待勞,多鐸是這方麵的高手。
喜歡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請大家收藏:()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