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沿海一帶海盜猖獗,海洋貿易走私屢禁不絕,並且越做越大,勢力越來越強,最後打的官軍都不敢出海了。
大明的禁海初衷是限製商人駕船出海做生意,結果這些海盜把大明水師堵在港口裡麵不敢出來,反被海盜給禁海了,這是讓大明王朝的統治者始料不及的。
究其具體原因,大明水師的裝備差,都是老舊的火炮,射速慢,威力小,還容易炸膛,打不過這些海盜。
而海盜的都是大船,動不動就是500噸,都快趕上登萊水師的旗艦了。500噸的船,在海盜那裡算是最小的船了,大一些的都有1000噸以上,是登萊水師旗艦的兩倍大。
海盜的船比登萊水師大不說,海盜的裝備還比登萊水師好,紅衣大炮那都是平常裝備,還有來自西洋的佛郎機炮。並且彈藥充足。
就這裝備,大明水師能不能打過海盜是另一說,但是如果兩艘船進行對射的話,先沒有彈藥的肯定是大明水師一方。
沒有彈藥,登萊水師再能打,也得落荒而逃。
如此一來,大明水師隻能窩在港口,不敢出來,因為是真的打不過海盜。
海盜的船,比登萊水師都多,最小的海盜一般出海都是一百多條船,見著登萊水師也不躲避,就明目張膽、大搖大擺的開走了。
海盜為啥敢這樣?還不是在賭你的槍裡沒子彈。
那陣子的海盜,個個都是燕雙鷹,猖狂的不得了。
如今的東洋海軍裝備了在當時最先進的鐵殼戰艦,朱由檢有信心把這些猖獗的海盜全部殲滅。
這些來自美麗國的鐵殼漁船,甲板和外殼都做了加強,不是這些木製戰艦所能夠比的。
大明水師的寒酸,海防的衰微,從側麵反映了當時明末海洋貿易與大明的矛盾。
現代人稍微有一點經濟知識的人都懂得,人民要富裕,國家要富強,就離不開貿易。
貿易無非就是兩條路,陸上貿易和海洋貿易。
陸上貿易古時候走的是絲綢之路。漢武帝那陣子,之所以能夠大殺四方,封狼居胥,把匈奴差點打絕種了,就是依靠古絲綢之路。
通過張騫打通的這條絲綢之路,給強漢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漢武帝才打贏了一次又一次的漠北之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犁庭掃穴。
東亞的大中華曆代王朝,就是靠著古絲綢之路進行貿易帶來的財富,稱霸東亞上千年之久。
但到了明朝的時候,古絲綢之路逐漸沒落了。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國際貿易的重心,轉向了以海洋貿易為主。
和陸上貿易絲綢之路一比,海洋貿易的體量更大,獲得的財富更是幾何級的上升。
過去的商人,走古絲綢之路,往往就靠著駱駝和馬匹,撐死能運幾百斤的貨物頂天了。而且還要經年累月的行走在沙漠和戈壁之中,其路上盜匪和軍隊、部落的掠奪不斷。
走絲綢之路的弊端很大,時間長不說,主要問題是拉的少,危險性還大。幾個人拉著上百峰駱駝,說被人搶了,就給搶了。
但是海洋貿易能完美的躲過這些弊端。
明代的海船已經出現一千噸排水量以上的大船。一次的運輸量,需要上萬峰駱駝運好幾個月。
而且一次出海就是上百條商船,那就是上萬噸的貨物。有些大商人進行一次出海貿易,所獲得的暴利都是幾十萬兩白銀以上。這些人十幾年間,隻要玩上這麼幾回,賺個幾百萬兩銀子那是輕輕鬆鬆,用富比王侯來形容,那是一點都不為過。
海洋貿易能帶來如此的暴利,令同時代的歐洲小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暴富,一舉成為西歐的強國。
這些王室依靠海洋貿易帶來的財富,打造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了解一下當時的西班牙無敵艦隊。
這些王室的生活極其奢靡,極儘奢華,城堡和皇宮堆積的財寶和黃金,令英法王室垂涎不已。
這就又刺激發展出新的海洋霸主,大英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