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東瀛國歸順大明王朝,大明的海疆拓展了到上萬公裡,向北一直拓展到阿拉斯加海峽。
龐大的海疆,眾多的漁場,豐富的漁業資源,取之不儘的魚獲,讓大明王朝的百姓受益不淺。
在17世紀的海洋,由於沒有大規模捕撈,漁業資源保存完好,捕獲的魚類都是又大又好,小魚小蝦根本就看不上眼。
朱由檢嚴禁捕撈幼魚和母魚,也設定了禁漁期,以防止過度捕撈。
此時的東洋海軍不僅僅是海軍,還擔負著朱由檢下達的捕撈任務,一年除了訓練,還要上交五百萬噸的魚獲,多餘的魚獲就作為東洋海軍的福利,一部分用來出售,一部分用來改善夥食。
而朱由檢這個人,又在皇宮待不住,便帶著皇後和周妃,協同黛依絲,坐著東方不敗號去南海打魚。
皇上出行,自然是非同小可,東洋海軍提督黃龍由於軍務繁忙,不便隨行,便命副手李定國,帶著幾十艘木製戰艦一同前往。
朱由檢帶著雨皇後幾人出海後,直奔呂宋而來,這呂宋也就是後世的菲律賓。
這裡如今是西班牙的地盤,隻不過由於大海盜王誌勇和申工豹的滲透,西班牙已經不能徹底控製這裡了。
王誌勇占據了巴拉望島,申工豹占據了棉蘭老島的南麵,兩人遙相呼應,讓西班牙的呂宋總督很是頭疼。
呂宋的位置在南海一帶相當重要,隻不過大明王朝此時還沒有與西班牙交戰,自然不能公開的和西班牙人爭奪這個地方。
所以朱由檢在給王誌勇二人頒發海盜私掠證的時候,就特意囑咐二人要滲透呂宋諸島。
幸好二人不負所托,全部在呂宋站住了腳跟,有了自己的根據地,船隻也發展到了幾百艘。
朱由檢先是到了巴拉望島,看望王誌勇,這巴拉望島又叫鄭和島,原是三寶太監船隊的補給站,島上有不少華人在此居住,聽說大明皇上來了,都出來迎接。
此時的王誌勇聚集了幾千人,已經從當初的五艘船,發展成了二百艘船左右,依托巴拉望島的特殊地位,縱橫南海一帶掠奪過往的外國商船,獲利豐厚。
王誌勇為人隨和,威望甚高,有不少海外不得誌的華人,往往投靠王誌勇麾下。
這些海盜,每年靠襲擊過往的葡萄牙、荷蘭、西班牙、英國的商船,獲得了大量的白銀,按百分之五十的分成,大明王朝一年就能分得八百萬兩白銀,可見利潤之豐厚。
朱由檢檢閱了一下王誌勇的船隊,感覺戰鬥力很不錯。認為能夠重用,於是賜名王誌勇朱姓,為靖海伯,王誌勇磕頭謝恩,以後就改名為朱誌勇了。
朱由檢命朱誌勇以後長期騷擾占領呂宋的西班牙人,並且開導他要好好乾,做海盜不磕磣,賺錢才是最重要的。有皇帝給你罩著你怕什麼?
離開鄭和島,朱由檢就來到了棉蘭老島。這棉蘭老島是呂宋的第二大島。位於菲律賓群島南部,形狀不規則,四周環繞著保和海、菲律賓海、西裡伯斯海和蘇祿海
人口以信奉伊斯蘭教的摩洛人為主,主要城市有達沃市、三寶顏等。盛產椰子、天然橡膠、香蕉、稻米等農作物,漁業和林業也相當發達,橡膠產量幾乎占全國總量的99.9。
朱由檢之所以讓申公豹占據這裡,也是相中了這裡的橡膠資源。這橡膠在未來戰爭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知道吧?沒有橡膠,這汽車輪子就轉不起來。
不過這棉蘭老島麵積很大,麵積94,630平方公裡。申工豹也吃不下這麼大的地盤,何況島上的人又大多是信奉伊斯蘭教的摩洛人。隻好和西班牙人平分了棉蘭老島。
不過申工豹牢記朱由檢的教誨,堅持不懈的滲透,把佛寺都修到了島上,並且開辦了學堂,來教化當地的摩洛人。
申工豹船隊的活動範圍更大更遠,甚至有時候穿越馬六甲海峽,到印度洋劫掠,收獲的財富更多。
朱由檢非常欣賞申工豹,封其為蕩海伯,並承諾從國內調集更多的人口來協助申工豹滲透棉蘭老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