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戰的陰雲籠罩在全球,讓各國的統治者的感覺到非常多壓抑,朱由檢的心情也是格外的沉重。
大明王朝現在的貨幣體製依然是銀本位,雖然說發行了銀元。但本質上還不是以白銀做基礎嗎?一旦世界大戰爆發,白銀供應就會因為某些原因中斷,大量的銀元就會被人們埋藏起來,大明王朝就會重蹈覆轍,繼續陷入銀荒的局麵,從而讓帝國再次陷入危機。從張居正時期開始實行的銀本位製度,到了不得不徹底改革的時候了。
為了貫徹實行紙幣發行製度,大明王朝的朝堂上開始爭執不休。
乾清宮裡,氣氛壓抑。朱由檢坐在龍椅上,冷眼看著下麵吵成一團的大臣們。
禮部尚書周逸趕忙站出來,一臉焦急地說:“陛下,可千萬彆推行紙幣啊!您想想之前的大明寶鈔,剛開始推行的時候,大家都盼著能有好作用,結果呢?寶鈔越來越不值錢,老百姓日子過得苦不堪言,市場也亂成一鍋粥。這紙幣沒有實實在在的東西支撐,全靠朝廷的信譽,一旦信譽沒了,那可就完了。自前首輔張居正推行白銀納稅以來,咱們大明用銀本位這麼多年了,這是祖宗定下來的規矩,可不能改,白銀才是真金白銀的財富,是國家經濟的根本啊!”
戶部官員倪元璐立刻上前一步,反駁道:“錢尚書,你這話可不對。時代變了,老祖宗的規矩也得跟著變。現在天下局勢這麼複雜,要是打起仗來,白銀供應斷了,又出現銀荒,咱們大明的經濟就完了。發行紙幣,國家能牢牢把印錢的權力抓在手裡,既能靈活地管理經濟,成本還低。這麼好的事,為什麼不做?”
周逸氣得吹胡子瞪眼,伸手指著倪元璐說:“你說得倒輕鬆!你光看到紙幣有點好處,卻不看看它的大風險。紙幣沒有實物做基礎,太容易亂印了,到時候物價飛漲,老百姓可怎麼活,國家還能安穩嗎?老祖宗留下的銀本位,經過好幾代人,一直保著大明繁榮穩定,哪能說改就改?”
倪元璐毫不示弱,嚴肅地說:“錢尚書,時代不同了!現在海外貿易這麼多,白銀一直在往外流,銀本位的壞處越來越明顯。發行紙幣,是順應時代,為了大明以後能更好。隻要朝廷能控製好印鈔數量,建立起可靠的信用體係,還怕什麼物價飛漲?”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誰也不讓誰,朝堂上亂哄哄的。
朱由檢聽著他們爭論,皺緊了眉頭,心裡反複琢磨。突然,他猛地一拍龍椅,大聲說:“都彆吵了!聽我說!”朝堂一下子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看著他。
朱由檢站起身,神色堅定,語氣強硬:“貨幣的事兒,老早以前就有了。最開始用銅錢,後來用白銀、黃金。太平的時候,用金屬當貨幣,看著沒什麼問題。可一旦國家有難,又是內亂又是外敵入侵,打仗要用錢的時候,不管是白銀還是銅錢,一旦被切斷流入渠道,馬上就不夠用了。就說之前後金打過來,前線等著軍餉,可朝廷因為銀荒拿不出錢。軍餉發不了,士兵們怎麼能好好打仗保家衛國?這樣下去,大明就要完了!這教訓還不夠慘嗎?後金兵臨城下才過去多久,你們都忘了?當時因為缺銀子發軍餉,關寧鐵騎被後金追著打,京城差點就丟了!”
朱由檢稍微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每一個大臣,接著說:“說到底,貨幣就是用來買賣東西的,它用什麼做材料,可不能被彆人牽著鼻子走。我想了很久,覺得紙幣好處很多。印起來簡單,想要多少有多少,完全可以讓帝國銀行根據市場需要來印。這樣對國家、對百姓都好。至於防偽的事兒,我已經安排好了,用最好的技術,做得漂漂亮亮的,保證沒人能造假。我主意已定,這事就這麼定了,誰也彆再反對!”
因為這發行紙幣的事情,朱由檢已經謀劃很久了。早已經從美國訂購了一套完備的印刷生產線,采用國際先進的防偽技術,製造出來的貨幣不僅精美耐用,還無法偽造。
由於此時的大明市場上還流通著大量的白銀、銅錢、銀元,紙幣的發行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隻能采用銀元和紙幣並行流通的策略,於此同時,大明王朝的帝國銀行開始大量回收白銀和銀元,不再進行流通。
但是銀元存世量極大,這再加上老百姓不認可紙幣,認為銀元更可靠,所以這個回收過程漫長而艱巨。
為了推行紙幣的發行,和穩定紙幣的幣值,大明王朝儲備了大量的黃金和銀元作為不時之需,用來應付擠兌。
紙幣的流通過程中,也出現過幾次大規模的擠兌。
金陵城,江南巨富馬家聯合幾十戶商號,集體擠兌帝國銀河金陵分行,妄想使大明王朝金融崩潰。
在這些人指使下,幾十萬儲戶衝擊大明王朝金陵分行,造成擠兌危機。於是謠言四起。
“銀行沒黃金了,沒有銀元了,我們的錢就是廢紙。”
“大明王朝用僅僅七分錢印刷的廢紙,就換取了我們的糧食,這是巧取豪奪。”
擠兌的人群越來越多,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也跟著起哄。
幸好朱由檢早有準備,提前預備了大量的銀元和黃金,一一兌付,才輕鬆化解了本次金融危機。
危機解除過後,朱由檢命令錦衣衛調查以馬家為首的幾十戶富商的財務狀況,找到了偷稅漏稅的證據,然後把這些人全部抄家,男的發配,女的打入教坊司。從此再沒有人敢危害大明王朝的金融健康。
大明王朝的紙幣玩的也不是金本位,而是實實在在的紙幣製,黃金和銀元隻是應對擠兌的儲備金而已。
朱由檢還打算效仿後世美聯儲的國債方式的手段,為政府進行融資。
印紙幣和印國債雙管齊下,確保帝國金融製度能夠穩定運行。
此外,為了提高大明王朝的黃金儲備,朱由檢命令北冥洲的黃金產量一定要穩定在年產黃金五十噸以上,確保帝國金融安全。
喜歡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請大家收藏:()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