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聽聞美利堅合眾國立下以這般荒誕的方式卷入戰爭,不禁啞然失笑,幾乎笑噴。他心裡清楚得很,這種自導自演的戲碼,美利堅怕是早已輕車熟路,玩得那叫一個得心應手。
朱由檢壓根兒就不相信德國會貿然出動潛艇去攻擊一艘載人遊輪。畢竟,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德國潛艇作戰的主要目標向來是那些滿載物資的商船,通過截斷敵方的物資補給來削弱對手的戰爭潛力。而無端攻擊一艘遊艇,從而激怒美利堅卷入二戰,日耳曼人再怎麼著也不至於蠢笨到這種地步。顯然,這不過是美利堅為自己尋找的一個堂而皇之的開戰借口罷了,背後必然隱藏著其不可告人的戰略意圖。
就在美利堅宣布宣戰的第一天,意大利也毫不猶豫地緊跟其後,同時對美利堅宣戰。作為聯軍中舉足輕重的最大盟友,大明王朝在第三天也正式對美利堅宣戰,但特彆聲明不包括西班牙和葡萄牙地區。至此,歐洲戰爭的戰火迅速蔓延,全麵升級為一場波及全球的世界大戰。
美利堅宣戰後,立刻全麵開啟對蘇聯的援助行動,大量的戰略物資如潮水般湧向蘇聯。從製造裝甲所需的優質鋼材、用於航空的鋁材,到各種稀有金屬,再到琳琅滿目的各類食品罐頭,應有儘有。甚至連坦克、飛機、大炮、卡車、裝甲車等重型武器裝備,也源源不斷地運往蘇聯。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美國直接向蘇聯援助了120萬噸高品質航空汽油,另外還出售了80萬噸的純烷烴。蘇聯方麵巧妙地將自產的70號普通汽油與這80萬噸純烷烴進行混合調配,最終成功勾兌出了超過180萬噸的95號高品質汽油。要知道,倘若沒有這些高品質的航空汽油,蘇軍的飛機將因燃料不足而無法翱翔天際,進而喪失寶貴的製空權,這對於戰爭局勢而言,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如今,實力得到大幅提升的蘇軍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要與德軍來一場真刀真槍、驚心動魄的坦克大戰。雙方不約而同地將大量兵力和坦克集結在庫爾斯克突出部,氣氛緊張得如同拉滿的弓弦,大戰一觸即發。
蘇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可謂是精銳儘出,集結了大量性能卓越的坦克。其中,t3475和t3485坦克憑借其出色的機動性和強大的火力,成為蘇軍的中堅力量;kv1型、kv2型重型坦克則以其厚重的裝甲和強大的火炮威懾力,為蘇軍的防線提供了堅實的支撐。此外,還有美利堅援助的謝爾曼坦克,以及英國援助的瑪蒂爾達2型坦克和瓦倫丁坦克,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先進裝備,共同組成了蘇軍強大的坦克集群。
反觀德軍,同樣不甘示弱。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作為德軍的經典裝備,在戰場上久經考驗;新研製的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憑借其先進的設計和強大的戰鬥力,成為德軍的王牌武器;此外,還有少量的虎王坦克,儘管虎王坦克威力驚人,堪稱戰場上的“鋼鐵巨獸”,但其德國版本存在著諸多缺陷。例如,其汽油發動機馬力不足,不僅導致速度遲緩,在戰場上難以靈活機動,而且故障頻發,嚴重影響了作戰效能,與大明王朝經過精心改進的版本相比,可謂相形見絀。
在蘇德雙方於庫爾斯克突出部劍拔弩張、集結重兵的同時,英國和美國也沒閒著,開始積極謀劃開辟第二戰場。然而,這一戰略動向,早就在大明王朝的預料之中,並提前做好了防備。
美英兩國一拍即合後,迅速展開全麵“爆兵”行動。美利堅展現出了強大的戰爭動員能力,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竟然征兵達一千萬之多。這一驚人的數字,讓小胡子希特勒)聽聞後,嚇得神經都有些不正常了,每日隻能靠磕藥來維持身體狀態,以應對這巨大的壓力。而英國則在其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展開征兵工作,試圖擴充兵力。但殖民地的百姓們也不傻,誰都不想無端跑到歐洲去送死,因此征兵效果不佳。
無奈之下,被戲稱為“丘大胖子”的丘吉爾,隻好許下重諾,向加拿大、新西蘭、印度等殖民地承諾,待戰爭結束後,就允許它們獨立。這一承諾,無異於親手將英國曆經幾百年苦心經營所取得的輝煌成果毀於一旦。從此,英國這個曾經的世界第一強國,將不可避免地從神壇跌落,淪為二流國家。
作為聯軍最重要的後盾,大明王朝向來高瞻遠矚,未雨綢繆。早早地就精心構築了一套完整的軍官體係,為大規模征兵和軍隊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因此,在短時間內,大明王朝同樣征兵一千多萬。與美利堅不同的是,大明王朝的裝甲集團軍群實力非凡,比起德國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如此,大明王朝的海軍已經成功組建了航母編隊,具備了強大的遠洋作戰能力;空軍也已發展成熟,戰鬥機、轟炸機、偵察機等各類機型一應俱全,甚至還擁有遠程戰略轟炸機和空中加油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空中作戰體係。
雙方緊鑼密鼓地完成兵力擴充後,美利堅和英軍率先采取行動。美英聯軍選擇在北非的摩洛哥登陸,隨後迅速向法屬阿爾及利亞以及意大利控製的殖民地利比亞發起進攻,並企圖進一步攻占埃及,以實現控製蘇伊士運河這一重要戰略目標。蘇伊士運河作為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咽喉,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一旦被美英聯軍掌控,將對整個戰局產生深遠影響。
為了挫敗英美的圖謀,元首緊急調遣素有“沙漠之狐”之稱的隆美爾將軍,率領十萬德軍在突尼斯登陸,與盤踞在北非的英美聯軍展開激烈抗衡。
與此同時,在庫爾斯克突出部,蘇德雙方終於按捺不住,展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坦克大會戰。近萬輛坦克在這片土地上縱橫馳騁,炮火紛飛,硝煙彌漫,雙方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和裝備,試圖在這場決戰中占據上風,改寫戰爭的走向。
喜歡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請大家收藏:()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