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日不落帝國”之稱的英國,對於土耳其的重要戰略意義自然洞若觀火,尤其是那扼守進出黑海咽喉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堪稱戰略要衝中的關鍵節點。一旦此海峽落入大明王朝之手,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將不堪設想。
大明王朝若占據博斯普魯斯海峽,便如同掌控了一把開啟戰略寶庫的鑰匙。憑借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大明王朝的軍隊可經由黑海,便捷地向克裡米亞、敖德薩或是亞速海投送兵力,如同在棋盤上靈活布局棋子,增強對關鍵區域的軍事影響力。不僅如此,還能夠為烏克蘭沿海的德軍輸送源源不斷的軍事物資,有力地支持盟友。如此一來,蘇軍所承受的壓力必將呈幾何倍數增長,其在該地區的戰略布局也將麵臨嚴峻挑戰。
麵對這一迫在眉睫的危機,丘吉爾心急如焚,而約瑟夫更是焦慮萬分。約瑟夫果斷派遣斯大林格勒方麵軍的60萬精銳之師南下,試圖馳援土耳其,以解其燃眉之急。然而,這支蘇軍的前行之路卻被林虎將軍率領的東歐方麵軍嚴嚴實實地擋住。雙方隨即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鏖戰,東歐方麵軍宛如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憑借其卓越的戰鬥素養和頑強的戰鬥意誌,將蘇軍死死攔住,使其一步也無法前進。
在這岌岌可危的形勢下,土耳其總統伊諾努孤立無援,隻能將最後的希望寄托於英美兩國。
彼時,英美聯軍在蒙哥馬利元帥的帶領下,正與隆美爾在北非戰場打得如火如荼。儘管英美聯軍在兵力上占據一定優勢,但想要進軍土耳其,卻麵臨著諸多難以逾越的困難。
英國在中東地區的殖民統治已然搖搖欲墜,絕大部分殖民地紛紛喪失,如今尚能掌控的地區僅有沙特阿拉伯、也門和阿曼這三個國家。然而,這些地區大多是廣袤無垠的荒漠地帶,荒無人煙,條件極為惡劣,可謂是“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尤其是沙特阿拉伯,在當時尚未發現油田,境內除了漫天黃沙,便是一望無際的沙漠。英軍若想在此地發動進攻,難度之大超乎想象,因為這裡極度缺乏水源和糧食等基本生存物資,後勤補給將麵臨極大的挑戰。
與此同時,霍普納將軍領導的中東方麵軍正氣勢洶洶地進攻敘利亞和黎巴嫩。一旦得手,中東方麵軍便計劃從東線發起全麵進攻,目標直指徹底占領整個安納托利亞半島。為了實現對這片土地的長期有效統治,大明王朝巧妙地發動了當地的庫爾德人,許以諸多的利益。
庫爾德人在安納托利亞半島人數眾多,高達上千萬之巨。大明王朝為他們提供武裝,鼓勵他們反抗土耳其人的統治。無疑,將來利用庫爾德人製衡土耳其人,將是維持該地區穩定與控製的一個極為有效的策略。
英美兩國在中東方向救援土耳其的道路已然被重重阻礙所封堵,無奈之下,隻能將目光投向地中海方向,試圖從中尋找解救土耳其的辦法。
然而,這條道路同樣布滿荊棘。由於大明王朝的參戰,地中海和南歐的戰略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若英美想從地中海方向解救土耳其,首先必須攻克意大利的西西裡島和撒丁島。否則,英美聯軍隨時有可能被意大利和德國切斷退路,陷入進退兩難的絕境。更何況,德國還牢牢控製著克裡特島,而這恰恰是救援土耳其的必經之路。如此一來,美英援助土耳其的難度可謂是超乎尋常。
對於這些嚴峻的形勢,土耳其的某些高層卻視而不見,盲目地信奉凱末爾理論,在國會中振臂高呼:“大事不決看英國,跟著英國走,吃肉。”他們依舊傻傻地等待著英美的救援,宛如陷入迷局而不自知的愚人。
果然是“狗中哈士奇,國中土耳其”,用這個比喻土耳其的愚蠢,實在是太形象了。
盟軍統帥部雖深知救援土耳其困難重重,但為了拉攏土耳其加入盟軍陣營,以增強自身實力,美英盟軍不得不采取一係列緊急措施。一方麵,在北非戰場大幅增加兵力,力求儘快打敗隆美爾,解除德軍在北非的威脅。如此一來,便可逼迫維希法國加入盟軍,或者以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取代維希法國,從而穩固盟軍在該地區的勢力範圍。另一方麵,盟軍積極組織強大的海軍力量和大量的運輸船隻,計劃在撒丁島和西西裡島登陸,開辟所謂的“第二戰場”。然而,這一計劃的實施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美國大兵大多駐紮在美國的大西洋海岸,要將他們全部運送到地中海戰場,沒有一個月的時間根本無法完成。
即便美英盟軍成功進入地中海,並在西西裡島附近登陸,想要站穩腳跟也絕非易事。由於德國的庫爾斯克大會戰被人為地延後,德國得以保留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足以對在西西裡島登陸的盟軍構成巨大威脅,甚至有能力將其擊敗。
對此,盟軍心裡十分清楚,不敢輕易進軍西西裡島和撒丁島,隻能選擇在對麵的北非不斷增加兵力,同時向大明王朝控製的蘇伊士運河發起進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蘇伊士運河的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堪稱海上交通的命脈。一旦這裡被盟軍攻占,大明王朝從地中海進攻土耳其的路線將被無情切斷,人員和物資補給也將陷入斷絕的困境。因此,大明王朝派往開羅的運河公司董事長何文龍,此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仿佛肩頭扛著千斤重擔。
駐守埃及的意大利軍隊表現卻不儘如人意,在北非戰場上,意大利人已然丟失了突尼斯和利比亞這兩塊殖民地,如今埃及也岌岌可危,眼看就要落入盟軍之手。
在這千鈞一發的關鍵時刻,何文龍董事長當機立斷,拿出幾萬箱珍藏的華豐泡麵,以此激勵意大利軍隊與盟軍展開殊死戰鬥。他承諾,隻要意大利軍隊能夠守住埃及,每人每天至少能得到三包泡麵,絕無拖欠。若是立下戰功,當天就為他們包餃子犒勞。
有了泡麵和餃子的誘惑,意大利軍隊仿佛被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戰鬥力瞬間高漲。幾十萬意大利士兵如同打了雞血一般,士氣大振,與英美盟軍展開了激烈的交鋒。戰場上,雙方你來我往,戰鬥打得有聲有色。直至戰爭結束,英美盟軍始終未能徹底攻占整個埃及,反而在此地損兵折將,十幾萬美利堅小夥子永遠地留在了這片土地上。
看來吃貨的戰鬥力不可小覷,關鍵還得看夥食。
英美盟軍在地中海地區始終無法打開局麵,時間就在這僵持中一晃過去了將近兩個月。內憂外患之下,土耳其政府已然到了崩潰的邊緣。安納托利亞半島靠近博斯普魯斯海峽附近的大片土地,已然被明軍攻陷,十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易主大明。西部的庫爾德人在大明王朝的支持下,勢力迅速壯大,成功奪取了大量土地,並在積極籌備建立庫爾德共和國。
如今,土耳其末日政府所能控製的區域,隻剩下首都安卡拉以及附近的幾個小城鎮。此時的土耳其高層,已然回天乏術,大部分軍隊早在親德和親大明人士的帶領下,紛紛投降。他們困守在首都,猶如困獸之鬥,毫無意義可言,安卡拉的失守隻是時間問題。
實際上,明軍若想拿下安納托利亞半島,本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安納托利亞高原平均海拔在8001200米之間,地形複雜,多為山地。若土耳其人憑借地勢死守,明軍想要徹底征服此地,沒有一年以上的時間幾乎不可能實現。
然而,明軍采取了極為高明的民族政策,成功拉攏了熟悉當地情況的庫爾德人。庫爾德人憑借對當地地理環境和土耳其軍隊動向的了解,為明軍提供了詳實的情報,使得明軍的行動如同洞悉先機的獵手,一切都進展得十分順利,可謂事半功倍,庫爾德人在此過程中功不可沒。
此外,東歐方麵軍的山地集團軍也加入了戰鬥。第一山地集團軍憑借其豐富的山地作戰經驗和專業的作戰技能,在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最終,在庫爾德人的緊密配合下,庫爾班將軍帶領的第一山地集團軍成功攻入了安卡拉。伊諾努領導的政府見大勢已去,不得不宣布投降。從此,安納托利亞半島這一戰略要地,正式落入大明王朝的掌控之中,成為了其在這場全球戰爭中的重要戰略基地。
大明王朝掌握了安納托利亞半島和博斯普魯斯海峽,基本就控製住了東歐的生命線,此後的斯拉夫人將在黑海周圍喪失戰略生存空間,無法阻止大明王朝進攻的腳步。
喜歡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請大家收藏:()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