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庫爾斯克突出部這片廣袤而又注定要被戰火炙烤的土地上,德蘇雙方如同兩頭巨獸,各自集結了上百萬兵力,近萬輛坦克,在此展開了一場震撼世界的巔峰對決。空氣中彌漫著緊張與肅殺的氣息,仿佛連風都在為即將到來的血腥廝殺而顫抖。
蘇軍憑借著在兵力與裝備上的雙重優勢,在朱可夫那破釜沉舟、不惜一切代價發動反攻的強硬指令下,如洶湧澎湃的潮水般向德軍防線壓來。麵對如此強大的攻勢,兵力相對薄弱的莫德爾元帥,在苦苦支撐後,不得不做出戰略收縮的決定,將戰線撤至第二道防線,以圖固守待援。
朱可夫敏銳地察覺到這一機會,仿佛嗅到獵物氣息的獵手,立刻催促中央方麵軍和沃羅涅日方麵軍抓緊時機,全力向莫德爾的第二道防線發起猛烈進攻。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元首及時伸出援手,派出了精銳中的精銳——帝國警衛旗裝甲師,以及三個摩托化步兵師。這四個滿編的正規師,總計十多萬人,如同一劑強心針,注入到岌岌可危的防線之中,總算是穩住了陣腳。
得到強大增援的莫德爾元帥,立刻發揮出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展開了他聞名遐邇的彈性防禦戰術。戰場上,德軍士兵們如同訓練有素的狼群,相互配合,憑借著堅固的工事與頑強的戰鬥意誌,再也沒讓蘇軍前進一步。
朱可夫在北線取得一定進展後,野心勃勃地將部隊全線壓上,妄圖一舉徹底打爆德軍的第一道防線。然而,南線的曼施坦因元帥又豈會輕易遂了他的願。曼施坦因一聲令下,德軍所有可用於打擊蘇軍裝甲部隊的武器裝備,虎式坦克、豹式坦克、88毫米高射炮、斐迪南坦克殲擊車等,紛紛輪番上陣,在1000米以上的距離,織就了一張死亡之網,對蘇軍的坦克展開無情絞殺。
儘可能地在第一道防線大量消耗蘇軍坦克,這是曼施坦因和莫德爾兩位元帥精心策劃的戰術。他們在打擊殲滅蘇軍坦克的同時,巧妙地逐步將蘇軍的裝甲部隊誘至第二道防線,以期給予其致命一擊。
但朱可夫元帥對德軍的這一計劃渾然不知,依然盲目地指揮蘇軍猛衝猛打。在第二天的戰鬥中,曼施坦因的第一道防線宛如一座鋼鐵絞肉機,又擊毀擊傷了蘇軍300多輛坦克。戰場上,火光衝天,濃煙滾滾,蘇軍坦克被擊中後,燃起熊熊大火,炮塔被炸飛,零部件四處飛濺,車組人員非死即傷,慘叫聲不絕於耳。而德軍同樣傷亡慘重,503重坦營中,一輛虎式坦克不幸被蘇軍擊中側麵裝甲,裝甲被擊穿,無奈隻能拖回後方修理;還有兩輛虎式坦克由於連續高強度作戰,發動機不堪重負,出現故障,也不得不退下戰場。豹式坦克同樣因為長時間的連續作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傷。
時光在血與火中匆匆流逝,德蘇雙方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已鏖戰至第七天。此時,曼施坦因元帥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放棄第一道防線,將蘇軍誘入第二道防線,準備在這裡給予其毀滅性的打擊。
第二道防線所處之地,是一片一馬平川的大平原,視野開闊,極目遠眺,幾乎沒有任何遮擋。這樣的地形,簡直就是裝甲部隊作戰的理想之地,尤其適合虎式坦克在千米距離以上進行精準的點名射擊。
在第一道防線作戰的這七天內,德軍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以及斐迪南坦克殲擊車,如同戰場上的死神,每天大致能消滅蘇軍300輛坦克,而自身每天僅僅損失不到30輛老舊的坦克。其中,虎式坦克更是戰功赫赫,許多虎式坦克炮手憑借著精湛的技藝和蔡司光學瞄準鏡的助力,創造了令人驚歎的戰績。
比如,503重坦營的王牌炮手漢斯,在這一周的戰鬥中,每天平均擊毀5輛蘇軍坦克。在戰鬥最激烈的第三天,他更是憑借著冷靜的判斷和精準的射擊,在一天之內連續擊毀了8輛蘇軍坦克,從t34到is2,無一能逃脫他的獵殺。每一次炮彈精準命中,看著蘇軍坦克在眼前爆炸,漢斯的眼神中沒有絲毫波動,仿佛隻是在完成一項日常任務。而另一位炮手卡爾,在第二天的戰鬥中,麵對蘇軍坦克集群的衝鋒,毫不畏懼,在1500米的距離上,接連開火,一口氣擊毀了6輛蘇軍坦克,成功遏製住了蘇軍的一次大規模進攻。虎式坦克戰鬥性減員的情況非常少見,大部分都是因為自身的故障退出戰鬥,這也從側麵反映出其強大的戰鬥力。
這一個星期以來的防禦戰,德軍依托第一道防線,就如同一個巨大的絞肉機,無情地消耗掉蘇軍2000多輛坦克,而自身的坦克損失才220輛,德軍的新式坦克可謂功不可沒。
如今的蘇軍裝甲部隊,早已不是巴巴羅薩計劃前那支略顯稚嫩的隊伍。這些蘇軍軍人在無數次血與火的洗禮中成長起來,實戰經驗無比豐富,戰鬥意誌極其頑強。然而,德軍對此並不畏懼,因為隻要能把蘇軍的坦克部隊誘惑到第二道防線,他們堅信,這些蘇軍坦克都將成為砧板上的魚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二道防線正麵極為寬闊,縱深足有十幾公裡,如此廣闊的空間,足以容納上萬輛坦克在此廝殺。德軍將610輛虎式和1100輛豹式坦克,精心布置在第二道防線,以逸待勞地等待著蘇軍的到來。
虎式坦克,因其耗油量過大且故障率較高的緣故,被部署在最後一排。但這並不影響它成為戰場上的殺手之王,炮手們依靠蔡司光學瞄準鏡那超凡的精準度,在1000米至1500米的距離上,冷靜地對蘇軍坦克進行點名。每一次開火,都伴隨著蘇軍坦克的爆炸與毀滅。
中間排列的是豹式坦克,它們憑借出色的機動性,擔任機動性反擊的重任。同樣依靠蔡司光學瞄準鏡,在戰場上靈活穿梭,對蘇軍坦克展開精準打擊,猶如靈動的獵豹,給予蘇軍出其不意的致命一擊。
最前排則是三號突擊炮和四號坦克,它們如同無畏的先鋒,肩負著吸引蘇軍進攻的重任。一旦與蘇軍坦克短兵相接,便毫不猶豫地展開近身格鬥,為後方的虎式坦克製造絕佳的點名機會。
而斐迪南坦克殲擊車,則如同隱藏在黑暗中的刺客,被巧妙地隱藏在樹林之中。它們靜靜地等待著那些在戰鬥中落單的蘇軍坦克,一旦目標出現,便給予其毀滅性的打擊,讓蘇軍坦克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瞬間化作一堆廢鐵。
戰場上每天都在上演坦克對決,經常出現幾輛蘇軍坦克圍攻一輛德軍坦克的情景,經過一番苦戰,雙方都是死傷慘重,傷痕累累。
據當時影密衛的統計,此戰中,德軍投入坦克6540多輛,蘇軍投入近多輛坦克,三倍於德軍,而且規模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這場發生在庫爾斯克的戰爭,已然演變成一場殘酷至極的坦克消耗戰。德軍憑借著坦克的質量優勢,試圖對抗蘇軍坦克的數量優勢。雙方的坦克部隊在此展開了一場巔峰對決,每一輛坦克都在這片土地上怒吼,每一次炮擊都伴隨著生命的消逝。在這片充滿死亡與毀滅的戰場上,究竟鹿死誰手,此刻依然未可知……
到底是質量稱王還是數量為王,還未可知。
喜歡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請大家收藏:()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