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元首已然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出兵占領意大利。這一決策宛如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使得德意誌第三帝國的戰略重心不得不從激戰正酣的德蘇戰場,急劇轉向亞平寧半島。而如此一來,庫爾斯克突出部大會戰頓時籠罩在被放棄的陰霾之下。
究其關鍵,德軍若要挺進意大利,卻麵臨著兵力捉襟見肘的困境。無奈之下,隻能將目光投向庫爾斯克方向的部隊。莫德爾元帥所部兵力本就單薄,僅有30多萬人,在當前局勢下,根本無法抽調。如此,便隻能打起曼施坦因元帥麾下那68萬人的主意。
然而,曆經數輪慘烈大戰,曼施坦因元帥手下的部隊如今也僅勉強剩下60萬人。整條戰線,全靠著新調來的20萬黨衛軍以及50萬波蘭人艱難支撐。倘若元首再從中調走一部分兵力,那庫爾斯克大會戰此前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與犧牲,都將付諸東流,功敗垂成。
可元首心意已決,猶如鐵石一般堅定,任憑眾人如何勸說,都無法動搖其分毫。他毅然決定從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調走30萬人,交付給正在養病的隆美爾元帥,責令其即便抱病在身,也要出征意大利。
元首的這一決策,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德國國防軍高層中引發了強烈的反對聲浪。因為這意味著德國將要在三條戰線上同時展開戰鬥,而以當前的局勢來看,勝算幾乎微乎其微,近乎於零。
凱特爾元帥、凱塞林元帥和哈爾德上將等一眾威望頗高的將領,在多次勸說無果之後,心急如焚。他們深知局勢的嚴峻,倘若任由元首這般行事,德國必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思來想去,他們將最後的希望寄托在了聯軍最重要的盟友——朱由檢皇帝身上。
於是,他們匆匆來到朱由檢麵前。凱特爾元帥,這位德軍統帥部的總參謀長,帶著滿臉的憂慮與焦急,誠懇地說道:“元首鐵了心腸要從庫爾斯克方向撤兵,一旦德國輸掉庫爾斯克大會戰的勝利,德國將陷入萬劫不複的深淵。希望皇帝陛下來勸說一下元首,收回成命。”他的話語中,滿是對局勢的擔憂以及對朱由檢的殷切期望。
如此眾多的將軍一同前來尋求幫助,這無疑是朱由檢在德軍中樹立威望的絕佳時機。朱由檢自然不會拒絕,在眾多將軍的簇擁下,他急匆匆地趕到了最高統帥部的作戰室。
作戰室內,氣氛凝重而壓抑。元首獨自坐在那裡,麵帶深深的疲倦之色,仿佛在這沉重的戰爭壓力下,已然被折磨得身心俱疲。但他那銳利的眼神中,卻依舊透露出一絲決然。似乎,他早已料到朱由檢會來,正在靜靜地等待著。
“皇帝陛下,你來的正是時候。”元首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幾分疲憊與無奈,“鑒於盟軍已然在西西裡島登陸,意大利的國王竟然準備背叛我們的結盟。我們必須出兵亞平寧半島,控製住局勢。否則,一旦意大利加入盟軍陣營,我們的南歐戰略將徹底失敗。”
朱由檢凝視著眼前這位麵容略顯蒼老的元首,心中不禁泛起一絲動容。他又何嘗不清楚,一旦意大利倒向盟軍,那猶如多米諾骨牌一般,將直接威脅到羅馬尼亞、匈牙利、奧地利、南斯拉夫、希臘等國的立場。這些同盟國向來如同牆頭草一般,見風使舵,隨時都有可能背叛聯盟,轉而加入盟軍。而如此一來,聯軍同盟必將土崩瓦解,後果不堪設想。
知曉二戰曆史的朱由檢,對這些國家日後反戈一擊、打敗德國的情形了如指掌。他深知德國最終的悲慘命運,而如今大明王朝已然與德國緊緊綁在同一架戰車上。倘若自己不能妥善應對這一危局,大明王朝的命運恐怕不會比德國好到哪裡去,甚至可能更加悲催。
“尊敬的元首,請具體講一下你的安排。”朱由檢強壓下心中的思緒,語氣平靜地詢問道。
元首緩緩起身,走到巨大的軍用地圖麵前,拿起指揮棒,在地圖上比劃著,神情嚴肅地說道:“如果盟軍占據了意大利,不出半年,包括羅馬尼亞、匈牙利、捷克、南斯拉夫、希臘在內的這些國家,都將倒向盟軍。屆時,我們在蘇德戰場的百萬德軍將被切斷後路,被徹底圍殲。如此一來,戰爭恐怕不到一年就會徹底結束,這是德國所絕對不能容忍的。如今,唯有出兵占領意大利,延緩盟軍的攻勢,德蘇戰場才能繼續僵持下去。這樣,我們聯軍或許還能繼續維持兩年的時間,或許在這段時間內,我們能夠恢複實力,贏得最終的戰爭。”
“繼續講下去。”朱由檢微微點頭,目光專注地看著元首,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所以,我決定從曼施坦因元帥那裡抽調30萬人南下,奪回意大利。我有十足的信心,定能把這些可惡的英國佬和他們的後裔統統趕下大海。”元首的眼中閃過一絲堅定與自信,仿佛已然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我反對!”哈爾德上將忍不住大聲說道,情緒顯得有些激動,“我們不能輸掉庫爾斯克會戰。我們在那個方向投入了過多的兵力和坦克,德國根本輸不起這場戰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反對無效!”希特勒冷冷地說道,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意大利絕不能落入敵手。調集30萬軍隊的命令,最晚24小時就會發給曼施坦因元帥。”
“尊敬的元首,你確定要放棄庫爾斯克方向,讓你的士兵去和強大的蘇軍在那裡進行殘酷的肉搏嗎?一旦蘇軍發動全麵反攻,德軍必將一敗塗地。就算德軍能夠勉強頂住,德國也不過是比預計晚滅亡一年時間而已。”哈爾德上將心急如焚,試圖再次勸說元首改變主意。
“那又有什麼辦法?總比立刻亡國要好一些。德國如今除了三線作戰,實在是彆無他法。”希特勒無奈地歎了口氣,眼中閃過一絲痛苦與掙紮。
“或許我能想出一個辦法。”朱由檢微微皺眉,試探著說道,“讓大明王朝的部隊,接替被撤出的30萬德軍,繼續把庫爾斯克突出部會戰進行下去。不知元首你意下如何?”朱由檢一邊說著,一邊仔細觀察著元首的表情,心中暗自揣測著他的想法。倘若元首答應了,這便意味著在蘇德戰場中,大明王朝的軍隊將占據主導地位,成為這場戰爭的主角。
“如果明軍願意接替撤下來的德軍,德國當然求之不得。”元首眼中閃過一絲驚喜,畢竟德軍如今確實已難以獨自戰勝蘇軍。倘若大明能夠增兵相助,那無疑是雪中送炭,“畢竟德軍已經無法獨自戰勝蘇軍,如果大明能夠增兵,德國願意和大明王朝分享在蘇聯的利益。”
“一言為定!”朱由檢眼中閃過一絲興奮,但他很快又恢複了鎮定,“不過,我們要成立聯軍指揮部,大明要獲得最高指揮權,由大明擔任指揮部司令,副司令可以由元首指定。”朱由檢提出了自己的條件,他深知,隻有獲得指揮權,才能更好地掌控局勢,實現自己的戰略意圖。
元首聽聞此言,陷入了沉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猶豫與掙紮,畢竟這意味著德國將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對蘇德戰場的主導權。但思忖良久,他最終還是痛苦地接受了。畢竟,與其輸掉這場戰爭,讓德國亡國,出讓指揮權似乎還是一個相對劃算的選擇。
很快,新的聯軍指揮部宣告成立。大明王朝任命博克元帥擔任最高司令,德國方麵則由凱特爾元帥出任副司令。這兩位元帥,都是德國國防軍的老朋友了,彼此之間知根知底,工作溝通起來毫無難度。
為了能夠無縫銜接德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撤出的陣地,朱由檢當機立斷,命令大明中東方麵軍43萬人火速開往前線,接替撤下來的德軍。
當被撤下來的三十萬德軍得知這一消息後,頓時歡呼雀躍起來。他們在庫爾斯克經曆了長達幾個月如地獄一般的殘酷戰爭,早已被折磨得精疲力儘。如今聽說要撤往意大利戰場,仿佛過年一般興奮。因為在他們心中,意大利軍隊的戰鬥力實在太弱了,與他們作戰,就如同大人教訓小孩子一般輕鬆。
喜歡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請大家收藏:()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