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率先挑起原子彈戰爭,這一瘋狂之舉猶如打開了潘多拉魔盒,讓整個世界深陷於無儘的災難泥沼之中。其中,英國所遭受的苦難尤為深重,兩顆原子彈無情地落在了倫敦與伯明翰。倫敦,這座承載著千年曆史底蘊的古城,曾經的輝煌在瞬間被摧毀殆儘。大本鐘那悠揚的鐘聲戛然而止,古老的建築如脆弱的積木般轟然倒塌,街頭巷尾彌漫著刺鼻的硝煙與絕望的氣息。而伯明翰,作為英國重要的工業重鎮,在原子彈的巨大威力下,工廠夷為平地,機器的轟鳴聲被痛苦的哀嚎所取代。無數百姓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流離失所,他們眼睜睜看著家園化為廢墟,親人陰陽兩隔,眼中滿是驚恐與無助。
然而,麵對如此慘絕人寰的景象,杜魯門不僅毫無悔改之意,反而為了保住自己的總統之位,做出了一係列令人瞠目結舌的瘋狂決策。他公然宣布美利堅全國進入原子彈危機下的全國緊急戰爭狀態。在這一極端狀態下,他獨斷專行地嚴禁總統選舉,粗暴地解散國會,禁止議員彈劾總統,試圖將國家權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更為可怕的是,他竟妄圖將這場毀滅性的原子彈戰爭繼續打下去,全然不顧世界的和平與美國人民的死活。
為了實現他那瘋狂的計劃,總統向軍工部門下達指令,要求其大量生產原子彈。仿佛嫌這場災難還不夠慘烈,他竟將剛剛製造好的四枚原子彈列為報複大明王朝和德國的武器。這一喪心病狂的舉動,無疑是在本就熊熊燃燒的戰火上又澆了一桶油,讓世界局勢愈發岌岌可危。
杜魯門的這一係列瘋狂行徑,徹底嚇壞了英國。英國民眾深知,大明王朝絕不會坐視不理,一旦報複行動展開,首當其衝的便是英國。他們仿佛已經看到了又一輪的毀滅與死亡即將降臨在自己頭上。於是,英國上下掀起了反對杜魯門的浪潮,民眾紛紛走上街頭,舉行大規模的抗議活動,要求杜魯門停止這一瘋狂且反人類的行為。
然而,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丘吉爾的態度卻令人大跌眼鏡。他不僅沒有站出來阻止杜魯門的瘋狂行為,反而抱著看熱鬨不怕事大的心態,大力支持杜魯門將原子彈戰爭繼續打下去,對杜魯門百般逢迎。丘吉爾的這一做法,徹底激怒了英國上下兩院的眾多議員。他們認為,丘吉爾的所作所為簡直是將英國推向了萬劫不複的深淵。回顧曆史,正是在丘吉爾的領導下,英國支持與德國的戰爭,在歐洲戰場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使得英國大量人口喪生,眾多殖民地紛紛喪失,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國力急劇衰弱,淪為了二流國家。如今,他又盲目支持杜魯門的瘋狂行為,無疑是在英國的傷口上撒鹽。
一時間,英國國內彈劾丘吉爾的呼聲此起彼伏。曾經被視為自由鬥士的丘吉爾,如今在民眾和議員們眼中,已然成為了英國的罪人。他從高高在上的神壇跌落,麵臨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麵對國內的反對聲浪,丘吉爾卻依舊固執己見,試圖為自己的行為辯解。他聲稱這是維護英國利益的必要手段,試圖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然而,他的辯解在事實麵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英國民眾對他的信任早已蕩然無存。
與此同時,大明王朝和德國得知杜魯門的報複計劃後,迅速做出回應。兩國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強烈譴責杜魯門的瘋狂行徑,並警告美國,如果其膽敢再次動用原子彈,德明兩國將給予更為猛烈的回擊,讓美國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慘痛的代價。
在葡萄牙的裡斯本,朱由檢公開對世界宣布,一旦美利堅敢再次使用原子彈,大明王朝必然十倍奉還,而這一次,大明王朝的報複的重點是英國,原子彈數量不少於十枚。
朱由檢這一報複計劃可謂是用心良苦,通過重點轟炸英國來離間英美盟軍的關係,隻要英國投降或者宣布脫離盟軍,剩下一個美利堅合眾國,也獨自支撐不了幾天了。
在國際社會上,各國也紛紛對美國和英國的行為表示譴責。聯合國緊急召開會議,呼籲各方保持克製,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然而,杜魯門和丘吉爾似乎對國際社會的呼聲充耳不聞,依舊沉浸在自己的瘋狂計劃之中。
隨著局勢的日益緊張,世界仿佛站在了毀滅的邊緣。德明兩國加緊軍事部署,準備應對美國可能的襲擊。而英國國內,反對丘吉爾和杜魯門的力量也在不斷壯大,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英國民眾能否成功彈劾丘吉爾,阻止這場瘋狂的原子彈戰爭?杜魯門又是否會在國際壓力下懸崖勒馬?世界的命運懸於一線,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喜歡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請大家收藏:()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