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是半子喝止住幾人的爭執道:“表天文書就由我來書寫!”
眼見幾人聽了此話還要爭論半子給出了他們一個再無法爭論的理由。
“我如今修為最高,書寫道文傷害最小,另外我的修為到了一個門檻。突破境界的方法我早有方向。哪怕此次損傷一些本源。封禪之後我會立馬去尋破境之法,到時候修為大進,本源自會補回來!”
眼見半子給出了一個不用任何人犧牲的方法,眾人自不好再說什麼,隻是巢猶不放心問道:“壬你莫騙我們……”
“我自不會在這方麵說謊,其實若不是上次大祭伏羲傳訊說此次大祭有事,我早就外出尋破境之法了……”半子回道。
眾人看向伏羲,伏羲點頭表示確有此事,眾人這才放下心來。隻是無人察覺伏羲眼中擔憂之色。其實伏羲在提出這表天文書時就想到了另一個辦法。他因為要應對到時候的封禪之事,哪怕有心也不可能去書寫表天文書,不然若因此使得封禪失敗,對大家來說損失更大。而伏羲同風裡希商議過的結果就是,舍棄風裡希的這具化身。
雖然風裡希如今修為並不高,但畢竟是女媧娘娘的化身,若是動用秘法,激發化身全部潛力,也是可以書寫出一篇表天文書的,但是到時候這具化身恐怕就要歸為虛無。其之所以沒有直接提出這條選項,就是因為風裡希的特殊,哪怕隻是女媧的化身,在場的先天人族也絕對不會允許出現損傷,哪怕是犧牲自己。
可是如今半子提出了另一個辦法,這方法看似很好,但伏羲和風裡希何許人也,自然是知道其中問題,那破境之法未必能夠徹底補回本源,甚至還有可能因為本源缺失而導致破境失敗。但伏羲並不曾當眾點破此事,而是心中有了其他計較。
此事確定之後,隨即又談論起第三件東西。
就聽伏羲道:“這鎮運之寶,必須是能引動人族氣運的寶物,到時候作為祭器一同放在封禪台之上,如此方能將人族氣運聚攏過來,完成封禪。”
聽到伏羲的介紹,眾人皆是皺眉,有人問道:“這氣運無形,不可觀見。如何知道何物能引動我人族氣運?”
“有一件東西,必然可以!”伏羲說著看向一旁沉思的巢。
巢見伏羲看來,自然明白其意,點點頭道:“若說引動人族氣運,恐怕非這盞蓮燈不可!”
說著巢將放置在身邊的神燈托起,這神燈因當初被女媧娘娘重新祭煉過,增了一朵蓮花一般的燈罩,因此有許多人亦將神燈稱做蓮燈。
眾人看向那盞神燈,自然是明白了伏羲為何如此說。畢竟此物自從人族開始祭拜女媧聖像之時便開始放置聖像之前,被人族同聖像一起祭拜多年,若是何物能引動人族氣運,的確非此物莫屬。
“另外聽說族中有一塊青史碑,其上記載著人族到如今發生的所有大事,此物應該也與人族氣運相連,也一同帶過去……”伏羲繼續道。
“沒問題……”那青史碑在巢的手中,像能對封禪有幫助的東西其自然不會有任何意見。
半子也是想起壬交給自己的那塊石片:“倒是許久都不曾在青史碑上記錄人族諸事了,如此正好,這段時間發生的諸事足以銘刻青史之上,到時候將這段時間發生的事以及封禪過程記錄其上,也不負癸的囑托……”
說完青史,伏羲又對著風裡希說道:“另外將那乾坤鼎也取來,到時候一同作為祭器,畢竟此物也關係著人族根源,先天人族都從此鼎中出,應也可做為引動氣運之物……”
“善!”風裡希對此自無意見。
隨後眾人又將諸事細節商議一遍,尤其是各部落都需要搜集一些祭天需用之物,到時候搜集完成,何時送過來,送到哪裡,具體的祭天封禪日期都需提早定下。畢竟各部落相距甚遠,隻是趕路途中就需要耽擱不少時間,若是不商議妥當,到時候說不得或是拖延封禪時日,或是有些人趕不及參加大典,難免會生出事端。
經過多方商議,首先是此次會議結束,各自返回部落,伏羲和風裡希也需要準備各項東西,自不好留在祖地,所以也返回姞部去。而讓各部搜集的東西到時候之際送到姞部,不必再來祖地麻煩,畢竟姞部位處東方,離著泰山最近。另外就是時間問題,因為各部離著姞部距離不一,行程需要的時間也是各不相同。如最遠的妘部,位處西方,與姞部各占東西,而正常妘部帶東西要去姞部恐怕需要兩年時間。
而如姬部、贏部,離姞部不算遠,不足一年便可到達。另外各部首領返回各自部落也需要時間,再加上回去收集東西也需要一些時間。而把東西送到姞部之後,有些還需要處理製作。這麼一算下來,所要耗費時間其實也不短。最後定下時間十二年後仲春之月後的朔月日進行封禪。而個部落的人需在十年內趕到姞部,無論讓其收集的東西是否收集齊全,畢竟若是缺少什麼到時候有時間也好補救。
注—:此時人族不事農耕,計算時間並不完善。最開始有年獸定期襲擊,所以人族數著日子算,後來沒了年獸襲擊,就慢慢沒人查日子了,而是按照四季和月亮圓缺計算。
注二:仲春就是冰雪消融的月份。六十年一甲子,氣候也是按甲子周天循環,六十年正好一輪。所以大祭日子照此計算才沒有出錯。
注三:這是洪荒,不是地球,四季變化除了特殊地方,其他都是同時進行的。
喜歡壬祖傳請大家收藏:()壬祖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