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半子吃驚樣貌,蘭情不由掩嘴輕笑。聽得笑聲,半子這才自愣神中回過神來,問蘭情道:“此處怎變化這般大?”
“兄長有所不知,竹亦已經破境,凝聚了大道慶雲……”
“嘶……”半子聞言倒抽一口冷氣,半子自然是明白這凝聚大道慶雲的意思,那便是如今半子卡著的門檻,能夠便視諸天大道的大羅境表現之一。這可比剛才看到這洞天的變化更讓半子震驚,要知道當初半子初遇竹亦之時,對方還隻是開啟靈識,連靈智都還未曾徹底開啟。後來再次見到時,對方已經徹底靈智大開,並且借助雷劫已經徹底完成了化形,不過那時的竹亦道行修為還差著半子一大截,卻不想對方在這短短時間就已步入了大羅境界。
要知道半子這段時間雖說在遊曆,但也有不少機遇,如今尚且還未入大羅,不曾想竹亦倒是先一步入了大羅境。不過很快半子便反應了過來,竹亦能夠如此快步入大羅之境,恐怕與其出身有關,畢竟其本體乃是一株先天靈根,而每一株先天靈根皆是應道而生。將來其恐怕步入掌道境也會快速無比。
隻是有一得必有一失。這種應道而生雖能快速掌控大道,但其卻隻能掌控自身對應的大道,想要感應修煉其他大道將比其他人困難百倍,而與自身對應相克的大道更是不可能修煉掌控。其實這也是眾多先天生靈所都需要麵對的問題。
就如半子其實若隻專心修行水道一脈,說不定早就已經突破大羅之境了,但是境界雖能突破,卻未必是修行正途。其原因便是修士修行雖說是修道,但修道途中總有頗多劫難,若無渡劫的力量,當劫數來時隻有化道一途。
而境界並不等於實力,實力是綜合法寶、神通、法力、生克、道的感悟及運用技巧等多方麵因素的。若隻是修行參悟大道突破境界,一個掌道境可能連大羅之下的修士都打不過。
其中法力是根本,若無法力支撐,任你神通法寶,也施展不出來,這也是半子卡在突破門檻卻還不停打坐練氣的原因,不過境界高對磨練積累法力也是有好處,那便是境界越高積累法力也越快速。
法寶則是拉開實力最好的東西,其中先天靈寶自然最好,不僅威力巨大,因其本身就蘊含大道之力,更有諸多神通可以借之施展。但先天之物難得,非有大機緣不可得一件,所以就有了後天煉製的寶物和神通。這些其實就是仿照先天之寶而創造出來的。
不過後天法寶和神通都有各自缺席,其中後天煉製的法寶因材質原因,不似先天之物一樣堅固有損傷的風險,而一旦損傷或威力大減,或直接不能使用。而神通之術雖是無形,不會出現損傷,但一則施展起來耗時頗多,不似法寶一般靈活快速,想要快速施展掌控自如,勢必要時常練習才行,另外就是神通耗費法力頗多,威力也與法力深厚程度掛鉤。
至於道的感悟和運用技巧則全看個人的自行參悟。不過道有生克,如水克火,金克木,若是各方麵相當的兩人必然是被克製的人輸,甚至可能被對方以弱勝強。
所以修行者參修大道都是慎之又慎。許多修行者都是以一種大道為主,數種大道為輔,多大道兼修的方式,就是為了防止遇到克製自己的情況,甚至有的更絕,直接修行兩種相互克製的大道,就如陰陽、混沌、時空等大道一般。不過陰陽、混沌這幾種大道是可以融合為一的大道,這也是他們能夠稱為至尊大道的原因,更多的對立大道是無法融合成一種大道的,如水火、快慢、虛實、這也是它們隻能是普通大道的原因。
修士參悟大道的方向有兩個關鍵節點,一是突破大羅之境,另一個則是突破掌道。其實修士或者說普通生靈從誕生就一直在接觸大道、理解大道。因為道無處不在,隻是身在此山中的原因,不窺其貌,不知始終罷了。而修士在修行者偶爾能窺得大道一角,若是能抓著機緣參悟,將來大羅境時則可更容易參悟。所以修士在大羅之前會嘗試的接觸各種自己能接觸的大道,以其期將來有更多的選擇。
但是一旦突破大羅境,雖能便視諸天,能窺見大道全貌,如在大山之外,能觀其大小,看其形貌。但需知道,那山是層巒疊嶂,可不是隻有一座,你所看隻是眼前山峰之形貌,那被此山峰遮擋住的卻不可見。想要再看其他山峰,要繞行許多。對修行的耽擱可比你走出山間時要難得多。所以很多修士在此境界前並不會讓自己隨意突破,如當初的河神宵就在哪大羅之前卡了許久,後來借助通天道人送半子的陣字玉,尋到了自己的道,這才突破的大羅之境。
而若說大羅之後改修其他大道是困難重重的話,那麼掌道之後再想改修自己從不曾甚至與自身大道相克製的大道的話,那幾乎是不可能。一旦步入掌道境,若修行自己之前有參悟過的大道還好一些,但若是修行不曾接觸或者與自身大道相克製的大道時,自身所掌控的大道會乾擾修士對其他大道的感悟。越是自身大道排斥的大道,其乾擾越是劇烈強大,這也是許多天生掌道境的修士專攻一種大道的原因,如巫族十二祖巫全部都是隻掌一種大道的存在。混沌神魔也是如此,像鯤鵬祖師、女媧娘娘、伏羲他們,也是有這方麵的原因,才不曾走鴻鈞老祖三清道人那種的混元一道。
喜歡壬祖傳請大家收藏:()壬祖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