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就見二十八人分立封禪台四方,將整個封禪台包裹在中間,一個個手中靈光熠熠,珠、瓶、旗、牌、鏡、印、鐲、索、扇、罩、錐、劍、勾、傘、棒、斧、鉞、鈴、花、刃、杵,錘、幡、幢、槍、碑、書、圖共計二十八件寶物,各自散發著不同的大道之力著實亮眼。
前來封禪的大部分人都處在先天人族組成天罡地煞大陣和角、亢等人組成的二十八宿大陣中間的位置,隻有伏羲領著半子、乙、己、辛、風裡希六人登上了封禪台。
整個封禪台高有九尺九寸,直徑九十九丈之大,成圓形,是按照伏羲創造出來的陰陽八卦的形狀建造的。在中間位置是一個太極陰陽圖的圖案。
按照伏羲所說,本來祭祀天地是需要分開來進行的,祭天需要建天壇、祀地需要建地壇。但此次乃是為了封禪,需同時得天地認可聚攏氣運立下業位,自然沒有辦法分開進行,故此建立封禪台,按陰陽之形,同祀天地才成。
此時隨著幾人登上封禪台,乙幾人分彆往封禪台四方而去,她們此次的任務就是為了防止意外,萬一有兩層防護都不曾阻攔下來的威脅前來破壞封禪儀式的進行,就需要她們出手阻攔,而半子和伏羲則是此次封禪儀式的主導。
伏羲自不用說,他乃是封禪的主體,此次一切都是為了他能夠封禪成功而進行的,而半子的任務則是司禮,也就是主持流傳的,畢竟封禪各項流程不可能讓伏羲自己來主持。
此時封禪台已有幾處擺放了幾樣事物:一燈、一碑、一鼎、一岸幾。其中的燈自然便是人族的那盞造化蓮燈,碑則是青史碑。這兩件事物分彆被擺放在太極陰陽圖的陰陽眼的位置。那鼎則是女媧娘娘的先天靈寶乾坤鼎,其擺放的位置處在陰陽太極圖的正中心位置,與其一起的則是一張巨大的青石條案。
這些東西其實在封禪台建造好之後就擺在了此處,之所以如此,自然是為了蓄勢,如此才可以使得祭祀之時能夠更快的激發天地大勢,將人族的氣運聚攏過來。也正是這些東西早早擺放封禪台之上,這才讓角等人一直駐守封禪台的原因之一。
“上供!”
各方就位之後,隨著半子一聲喊,隨即便見四十九位妙齡女子各自端著一個托盤走上了封禪台。這些女子皆是元陰未破的人族女子,她們此次的任務自然便是端奉貢品的了。
這祭祀天地可不是有靈香表文就可,同時也是需要供奉貢品的,這些貢品算不得什麼珍貴之物,卻是與人族繁衍息息相關的。隻見這些女子各自捧著托盤,托盤之上各自擺放著貢品,因是同時祭祀天地,所以每個托盤裡擺放的貢品皆是雙數,按七牲、七畜、七獸、七濕、七乾、七果、七味,合計七七四十九樣,正合大衍五十天衍四九之數。
其中七牲是指牛、犀、羊、馬、鹿、駝、兔。共計七種草食動物。七畜則是指豬、犬、雞、鵝、猿、狐、鼠。共計七種雜食動物。因為後世人族為了更好的發展,得到穩定的肉食,所以開始尋找飼養各種動物的方法,將那種利於飼養的動物皆定於牲畜行列卻不再區分牲與畜。
七獸則是指虎、豹、豺、狼、獅、熊、蛇。共計七種肉食猛獸。七濕則是鯉、鱉、貝、鱷、蝦、蟾、蟹。共計七種水生動物。
這七牲、七畜、七獸、七濕便是人族發展繁衍的主要肉食來源。可以說人族的所有肉食幾乎都是靠著獵殺這四類來獲取,人族能繁衍至今此四類自然是功不可沒,所以伏羲選了它們作為貢品。而且這些貢品可不是普通的野獸,每一個都是異種,雖然靈智未開,實力卻不下那普通開了靈智,明白修行的妖物。尤其是其中有幾個更是出動了十數位先天人族才將其擒獲。
七乾則分彆是栗子、榛子、鬆子、葵子、胡桃、杏仁、花生。共計七種硬殼果類。七果則是指李、柰、桃、梨、杏、梅、棗。共計七種水果。
這七乾、七果也不是普通野果,都是人族自四方收集而來的後天靈根所結果實,一顆顆也都散發著光華。
七味則分彆指酸、甜、苦、辣、鹹、甘、辛。共計七種味道。當初自鹽傳播開來後,人族發現那些食物裡若是加上一些特殊味道的東西可以變得更加好吃,最後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終於總結尋找到了七中本味。
這其中本味鹹味自然是出自鹽,因此那托盤所盛的貢品便是一粒粒白色鹽粒。因人族還不通釀造之法,所以酸味都是自酸果所得,那代表著酸的貢品便是以酸果壓出的果汁盛放於陶罐之內。至於甜味,人類可以獲取的地方很多,例如大部分水果都是甜的,但是再甜的水果也甜不過蜂蜜,所以那代表甜味的是用陶罐盛裝的蜂蜜。
剩下苦味同酸味一般取自苦澀瓜果的汁液。而辣味卻並非是同後世一般取自辣椒,而是出自花椒,所上貢品也是一粒粒完整的花椒。
餘下的甘、辛兩味,分彆出自兩種花草。而這兩味中辛味因乃是人族十祖之一的辛研究出來的,此味也便以其名命名。
這七味其中酸甜苦辣鹹鹹因分對五行,於人族傳播,後世研究食物味道用的也最多,時間久了之後後世竟然隻言五味,失了七味根本。卻不知那甘、辛二味分屬陰陽,人體若隻補五行,陰陽不調,多生病症。為了調和人體,所以那甘、辛二味被歸入了藥理,凡藥類或甘或辛以歸陰陽之屬。以此有了醫病之方。如此卻是本末倒置,若平日裡以七味調和,五行陰陽守序,自可疾病不降,頤享天年。
這貢品四十九類,七牲、七畜、七獸、七濕、七乾、七果、七味皆是如今養育人族的根本之物,因此伏羲選這四十九類作為貢品以禮祀天地。
喜歡壬祖傳請大家收藏:()壬祖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