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接過己遞來的子午劍,笑吟吟的答了句:“自不辭也!”
隨即也見其如前三者一般,手中法印變幻,口中誦曰:“鑫鑫庚金,鋒銳西方。
兌養辛元,兵盛戈強。
虎嘯星暗,畢隱昴藏。
秉正除邪,神鬼俱傷。
勾陳降詔,地覆白霜。
號令天下,威德金剛。
金印照顯,凝若神煌。
永固永存,不損道鄉。”
隨著鬼穀口中誦畢,手中結作一個金剛永住印,一身神力彙聚法印之上,口中誦一聲“著”。隨著其動作,那法印攜神力正落子午劍身之上。法印落下,在乙木靈印、丙火靈印、戊土靈印旁又有一道靈印複現,這道靈印白慘慘好似刃芒,觀之便有銳鋒之氣撲麵,隻教人遍體生寒。
加持完靈印,鬼穀複又打量一番,很是滿意的樣子,這才將子午劍交於半子道:“到你了!”
雖然鬼穀神色從容,一臉笑意不減,但觀其麵有紅暈,顯然方才消耗也是不小,故此在將子午劍交給半子後,也是連忙盤膝打坐,恢複法力。
“應該之事!”半子接過子午劍,打量一下玄都四人加持的靈印,亦是滿意點頭,遂也不遲疑,手中法印變幻,口中誦曰:“淼淼葵水,聚合北方。
坎位澤生,潤及八荒。
龜蛇為伴,壁護鬥強。
威宣群宿,斷生判亡。
冥冥養道,太易中藏。
地湧靈粹,恩澤萬方。
靈源點繪,書籙成章。
道行不壞,仙壽永享。”
隨著口訣誦念完畢,半子雙手結作一個水神靈感印,法力彙聚手印之間,口中一聲“定”。法印打在子午劍身之上,在那乙木靈印、丙火靈印、戊土靈印、庚金靈印四道靈印之側又生成一道靈印,這靈印黑漆漆形似水滴,觀之有森森水汽撲麵,又似無儘深淵欲噬萬靈。
隨著半子加持的葵水靈印落定子午劍身之上,隻見本是各立一方,好似梅花之形的五道靈印再生變化。那木枝一樣的乙木靈印,似樹木一般,竟有根係蔓延而出,延伸至那火焰一般的丙火靈印時,竟化玄力注入其中,使得那本已定型的丙火靈印似漲了漲,晃了一晃,火氣更勝了幾分。
與之同時,那丙火靈印亦有靈光好似火星砰濺而出,落在了那山石一般的戊土靈印之上,隨著火星落下,那山石般的戊土靈印也好似長了長,厚重之感又增幾分。
在此同時,戊土靈印也有山石碎屑滾落,正落在了那形似刃芒的庚金靈印之上。隨著石屑劃過庚金靈印,那刃芒就好似被打磨了一般,寒光閃動冷氣逼人,鋒銳之氣更勝。
而與之一般,那庚金靈印亦是有鋒芒射出,落入那水滴一般的葵水靈印之上,隨著鋒芒似流水一般落入葵水靈印,這水滴亦是閃了閃,幽光更勝,那深邃無儘之感更強幾分。
同之一樣,,那葵水靈印亦有涓涓細流,好似脈絡一般延伸,彙入進了那似木枝一般的乙木靈印之內。隨著水流滋養,那乙木靈印似要生枝展葉一般,翠意更濃。觀之似有茫茫生機浮現,直教枯木逢春,老複青春。
卻原來五人雖分五行之屬,卻是一源同出。彼此氣息牽引,自有生生不息之力。此番五道靈印完備,正合五行相生之屬,立時之間,彼此氣韻連通,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看似未增外力,卻也生生不息,無有儘頭,其力自陡增數倍。
見得五行成陣,半子滿意點頭,如此有這五道靈印加持,又可為軒轅再添一重保障。就欲將子午劍交還軒轅,可伸到一半,複又收了回來。那軒轅本見半子遞劍,自是伸手去接,卻又見半子收回,一時有些迷茫不知所以。
半子又看了看那五道靈印。點頭複又搖頭道:“雖成陣勢,但終究陰陽不調,也罷!既已出手,何必保留。”
說著手中動作再起,雙手複又法印輪轉,口中誦曰:“天開地辟,道衍陰陽。
乾易坤補,各自稱強。
太陰伴日,秉生三光。
不壞不昧,靈台永常。
頓合道一,太極混罡。
三衍萬物,終複陰陽。
兩儀合籙,各定一方。
龍紋鳳篆,護法無傷。”
隨著其口訣誦畢,雙手結做一個陰陽互生印,又有陰陽大道之力湧現,彙聚在其手印之上。隨著其口敕一聲“合”,法印落下,正落在那五行靈印的正中間,就好似個梅花點蕊一般。
隨著陰陽道印落下,那道印陰陽二氣流轉,伸展出一道道陰陽氣流彙入周圍五道靈印之中,隨著陰陽道氣出入,五道靈印明滅不定,氣息漲縮變化。在這陣變化之時,隨著一陣靈光大做,一切儘複,眾人再去看時,隻見那子午劍上的六道靈印還在,但隻與先前又有了不小出入。
此時的五行靈印依舊分據一方,好似那梅瓣,各自內蘊神光。中間一道太極一般的陰陽道印,依舊點在花蕊之位。隻是此時的六道靈印,彼此之間有大道規則所化符文鎖鏈串聯,使得彼此間陰陽流轉終合一致,彼此間氣息再無不暢不順之處。
卻原來方才五人各自加持靈隱去,雖然有五行相生之氣,且又彼此同出一源,氣息相合,但終究陰陽各分,故此那五道靈印生合之處,陰陽相悖,於細微的地方氣韻不暢,雖其影響甚微,但決鬥之間,往往差之毫厘失之千裡,故此半子才又動心思。
此番用陰陽道印將五行靈印串聯,疏導陰陽,不僅使得五行相生之間更加的順暢,又有這半子損耗真元所成陰陽道印加持,其威能之強,比之先前,陡增十倍不止。正是五行本自同源生,奈何雌雄不相宜。
複加陰陽疏導氣,才成互助永不息。
為了加持這道陰陽道印,使之六印加持,徹底融彙一處成就陰陽五行道印。半子一身神力境是損耗了個七七八八,故此加持道印完畢後,身形亦是忍不住晃了一晃,差一點翻身栽倒,幸得一旁玉手相攙,同時一道元氣注入,助其穩固真元。
喜歡壬祖傳請大家收藏:()壬祖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