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家少年不張狂?
如此得意之時,熱血上頭,自然也口無遮攔。
麵對鼓掌歡呼的士兵們,楊延朗竟開口大喊道:“我這槍法如何?你們若是想學,我可以免費做你們的師父,將這一套槍法教給你們。”
“楊延朗……”就連展燕也覺得楊延朗出言不遜,開口阻止卻已經來不及了。
抬眼四望,但見四周掌聲漸止,鴉雀無聲,隻有一雙雙目光看向楊延朗。
“呃,也不是那個意思……”楊延朗也覺得言出有失,撓撓頭,意圖找補一下,說:“我是說切磋,不不不,交流,溝通……”
沉默……
麵對士兵集體的沉默無語,楊延朗手足無措,愣愣的站在原地。
突然,一個聲音打破了沉默。
那聲音來自一個耿直的新兵:“戚將軍說了,你的那些舞槍都是花招,戰場上毫無用處,不可以學的。”
“什麼?”楊延朗本以為自己說了大話,激怒了士兵們,沒想到他們竟壓根兒就看不上自己的槍法。
自己好歹練了十幾年的槍法,行走江湖,行俠仗義,居然會被一個新兵蛋子看不起,而且看其他人的樣子,恐怕都是這麼認為的。
於是輪到楊延朗被激怒了,說他的槍法是花招,豈不等同於說他的竹槍是花架子,說他自己是繡花枕頭?
是可忍孰不可忍。
年輕人血氣方剛,豈容欺侮?
於是楊延朗提槍上前,指著說話的新兵道:“花招?你居然說我楊家槍法是花招?來啊!有種跟小爺我過過手,試試你打不打的過我的花招?”
士兵們則更加團結,一看楊延朗來勢洶洶,嘩啦啦站起一片來。
展燕見勢頭不對,趕緊拉住楊延朗,避免在軍營中惹是生非。
可話說到這份上,又豈能善罷甘休?
雙方爭執不休,很快引起了戚弘毅以及陳忘等人的注意。
“軍營之中,豈容私鬥?都忘了軍法嗎?”戚弘毅人未至聲先到。
士兵們聽到將軍的聲音,齊刷刷肅立當場,不敢造次。
陳忘等人也隨後趕來,經過一番詢問,很快便知道其中緣由。
戚弘毅笑著拍拍楊延朗的後背,以示安慰,並解釋道:“楊少俠,不要見怪,他們之所以這樣說,確實都是戚某教的。”
“你教的?那你說說,我楊家槍法怎麼就成了花招了?”侮辱他可以,怎能侮辱他祖傳的槍法呢?楊延朗得理不饒人。
“楊少俠稍安勿躁,且聽戚某拙見如何?”
戚弘毅一邊安慰,一邊伺機說出自己的主張:“戚某以為,武林之中,雖有千招萬式,變化無窮。然而那些閃轉騰挪、花樣繁多的技法,隻適用於單打獨鬥,但戰場臨敵,結陣而行,亂刀叢槍之中,豈容左右跳動,自如進退?縱有紛繁招式,卻不可施展。正因如此,我才嚴禁士兵學習’花招’,隻習基本身法、步法等等,如此方能於戰陣之中克敵製勝。”
楊延朗聽了戚弘毅的話,雖似懂非懂,終究懂得好歹,怒氣漸漸消了大半。
“說得好,隻是這化繁為簡,去偽存真,不止適用於戰陣之上,也適用於武林之中。”陳忘聽到戚弘毅的見解,十分讚同。
此時興起,陳忘便順勢提點楊延朗道:“楊小兄弟,招式雖多,但過於花哨繁雜,終非對敵之道。須知惟有不變,可應萬變。拿槍便紮,持刀則砍,用劍即刺……雖有萬變,不離其宗。克敵製勝之法,在於料敵機先,追其行,截其脈,先發製人,後發先至,一紮、一砍、一刺之間,高下立判,勝負已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楊延朗聽了陳忘的話,卻覺得與自己的師父江浪所說的南轅北轍,大不相同。
於是楊延朗撓頭思考片刻,便將當初自己所學的複述出來,道:“陳大哥,我不這麼認為。天下有諸多門派,門派又各有武學,其招式不同,習法各異。但有一點,凡有招式,必有破招之法,破法亦是招式。欲破儘天下武功,戰無不勝,須先學儘天下武功。學至深處,知其本,探其源,一朝頓悟,融會貫通。對敵之時,觀其起勢,便知後招;出手之際,千變萬化,神鬼莫測,焉能有不勝之理?”
戚弘毅聽了二人論理,心中大為驚歎。
二人理念雖背道而馳,然而各據其理:陳忘的不變應萬變,楊延朗的千變萬化以至於無窮,都是對武學極致的追求。
隻是,若真要領悟如此精深的理論,非要不世出的天才才行。更遑論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真有這等樣人,恐怕天才未足配,隻可稱之為當世無雙的奇才了。
隻是戚弘毅觀楊延朗尚顯得稚嫩,恐難擔奇才之稱,於是詢問道:“楊少俠,你這番理論精妙絕倫,不知何時開悟的?”
“呃……”
說到此處,楊延朗撓了撓頭,隻好承認道:“倒也不是我說的,是我那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師父提起過。”
“敢問尊師是?”戚弘毅迅速在腦海中將可能的人選過了一遍,也僅有兩人可做備選。
“江浪。”楊延朗開口道。
“果然是他。”戚弘毅突然來了興趣,還真有意試試這位當初的武林奇才教出來的徒弟究竟多少斤兩。
於是他開口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爭來辯去總為難。我看不如就地擺擂切磋,以武會友。”
話音剛落,見四下鴉雀無聲,料定士兵們畏懼將軍威嚴,不敢輕動。
戚弘毅見狀,又激勵道:“這位楊少俠行走江湖,槍法精妙,你們可敢一戰。”
戚弘毅練兵,先礪其膽,後強其身。
打不打的贏另說,可誰要是臨陣怯敵,必然會被全隊所不恥。
這不,戚弘毅剛剛說完,士兵們爆發出齊刷刷的喊聲:“敢。”
氣氛烘托到這個份上,楊延朗騎虎難下,不打也得打了。
可他從小習武,雖然憊懶,但總不至於被幾個大頭兵唬住了。
於是楊延朗欣然應戰道:“比武就比武,擂台上見真章。”
說乾就乾,隻見戚弘毅大手一揮,校場立時閃出一塊空地來。
陳忘等人與眾士兵圍在四周,拭目以待。
至於成敗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十年恩怨十年劍請大家收藏:()十年恩怨十年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