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樓密會後兩日,劉晉元帶著皇上的賞賜,正式來到了寧海衛軍營。
劉晉元此次前來賞賜軍隊,可謂是聲勢浩大,不僅帶領了當地大小官員,一路相隨,還沿街敲敲打打,大造聲勢。
在劉晉元的轎子後,跟著長長的車馬隊,裡麵儘是金銀綢緞等賞賜之物以及戚弘毅報備需補充的武器糧草等軍需之物。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項人爾前一日寫給他的密信。
密信的內容雖然隻有“嚴大人的事,已有安排”九個字,但卻足夠劉晉元屈尊降貴跑這一趟了。
皇帝特派禦史犒勞軍隊,戚弘毅十分重視,命令全營士兵提前列隊出迎。
陳忘等人仍在軍營暫住,見這般熱鬨,便也遠遠地瞧著,權當是湊個熱鬨。
“裴兄弟,怎麼回事兒啊?這麼熱鬨。”楊延朗不明就裡,但見裴南站在不遠處,便跑去詢問。
裴南也隻知大概,悄聲直言道:“聽聞因海波城大捷,皇帝特派禦史來此犒勞軍隊。”
“禦史?”
楊延朗聽後,忙不迭跑回去,跟陳忘他們說:“是禦史犒勞軍隊,看來我們又要見到於文正於大人了。”
於文正素有清名流傳於世,加之陳忘諸人大都與之在西南有過接觸,對於這個京中大員,大家都還是頗有好感的。
聽聞於文正要來,大家便都不約而同地向前站了一站,想著待這位巡邊禦史一會兒來到此處,興許可以敘敘舊情。
等了許久,才見禦史的人馬到來,說是奉旨勞軍,卻浩浩蕩蕩帶來一眾大小官員相隨,顯得好大的排場。
戚弘毅遠遠望見,帶著項人爾及蘇玨程晟二將,親自去營門口迎接。
禮儀過後,戚弘毅引劉晉元入軍中講話。
劉晉元坐在高台,戚弘毅陪坐在側,其餘眾將及官員分兩側站定。
台下,便是戚弘毅軍中將士,皆身著鐵甲,手持兵刃,排成方陣,展示出赫赫軍威。
戚弘毅率先發言,算是個引子,自然不可喧賓奪主。
他起身道:“諸位將士,大破海波城之功,已傳至朝廷。今禦史大人劉晉元特替聖上行犒賞之事,以壯軍威。”
台下將士聽了,皆引戈振甲,以示歡迎。
接下來換劉晉元講話,戚弘毅則在一旁恭敬肅立。
劉晉元緩緩起身,眼睛掃視了一周台下的軍人們,那些鐵甲和武器的寒光讓他竟有些望而生畏之感。
恰有一陣風吹過,下意識地,劉晉元竟想隨風而退,以緩解內心的膽怯。
“禦史大人。”見劉晉元身形飄忽,戚弘毅趕忙去扶,生怕這位勞軍的禦史被這陣微風吹倒在高台之上。
劉晉元好不容易穩住身形,伸出手製止了戚弘毅。
直到看到戚弘毅那畢恭畢敬的模樣,自信和勇氣才重新回到了他的身上。
劉晉元將身形挺直,小心翼翼地取出袖中的聖旨,緩緩展開。
見聖旨如聖上親臨,戚弘毅率諸將士一起下跪聽旨。
千軍跪拜,頓時讓劉晉元有了一種虛無縹緲的信心。
這就是那個許多人窮儘一生也要苦苦追求的東西——權力。
苦讀詩書,考取功名,金榜登科,趨炎附勢,迎娶當朝首輔嚴蕃之女,種種辛苦,終不為皇天所負。
這條權力之路是如此的誘人,以至於他一定要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無論付出何種代價。
劉晉元清了清嗓子,朗聲讀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倭寇跨海而來,侵我國土,擾我百姓。蕞爾小邦,竟聚數萬之眾於海波城,妄圖一時稱雄,與朝廷相抗。幸有我朝猛虎之眾,以少敵多,克敵製勝,救民水火,收複疆土,彰天朝赫赫軍威。朕受天命,犒賞三軍,以彰其功。
朕之勇士,鹹有功於國,朕念其勞苦,心甚痛之。特賜美酒佳肴,銀兩錦緞,以慰勞其身,獎賞其誌。
海波城大捷,乃赫赫之功,凡參與此戰之將士,悉受此恩,鹹來領賞。以此嘉賞,表彰其功。萬望將士齊心並力,平倭除賊。
欽此
戚弘毅再拜,高呼:“臣戚弘毅代全軍將士領旨謝恩。”
拜後,戚弘毅雙手接過聖旨,待劉晉元喊過平身後,方才帶領全軍將士起身站好。
得此嘉獎,人心振奮,一個個昂首挺胸,軍威更壯。
劉晉元對戚弘毅交代道:“戚將軍,聖上如此厚愛,將軍不可辜負啊!”
“弘毅不敢,”戚弘毅自謙道,隨即麵向全軍,大呼:“將士們,殺儘倭奴,不負皇恩。”
“殺儘倭奴,不負皇恩。”將士齊聲高呼。
呼後,諸將士齊唱軍歌:
海波翻湧兮東南作亂,倭寇來犯兮庶民不安
流離失所兮我身何往?披堅執銳兮護我河山
士敢赴死兮賞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