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經一月,玄武門弟子不辭辛勞,終於將被玄冥澤水浸泡過的玄武像修繕完畢。
十餘年間,這座埋沒於水中的輝煌建築,終於重見天日,並重新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玄武門曆經劫難,百廢待興。
然“蛇無頭不行,兵無主自亂”,經曆大亂的玄武門如今最需要的,是一個能為大家指明前進方向的新門主。
作為葛家唯一的傳人,葛修武當仁不讓地承擔了這一責任,門主的繼位大典就在重獲新生的玄武門內舉行。
本次大典儀式隆重,除門內弟子外,陳忘一行人及戚弘毅也在被邀請之列。
大水退至玄武足,方見龜背島真實模樣。
縱橫如蛛網的水路尤在,隻是水清且淺,被四方海眼的浪湧激蕩的泛起層層漣漪,使這些水能夠不斷地完成自我的更新迭代,始終保持著清潔。
水路旁,露出青石板鋪成的陸路,沿街道縱橫交錯,即使不用舟車,亦不妨礙行人通行。
玄武像所在之處,乃龜背島正中心的一座水塘之上,龜背島四方之水彙聚於此,擊打在玄武像四足,又向四方散去。
此處聚四方海眼之氣,藏八麵玲瓏之風,實在是一塊風水絕佳的寶地。
乘船至玄武像前,昂首觀之,隻見那如山一般高大的玄武像拔地而起,更顯巍峨壯麗。
玄武首在眾人頭頂高高抬起,仰望天宇,一條巨蛇盤踞在玄武背上,衝天拔起,蛇首更高出玄武首數十丈。
很難想象,當初進入玄武門的大蛇口,竟是在如此之高的地方。
而眾人麵前,就是玄武門真正的大門——它位於玄武像兩足之間,寬大厚重,比之尋常城池的城門,亦不遑多讓。
進入大門,是一列向上的台階,直通玄武腹。
沿台階上行,直至玄武腹,可見這廣闊空間之中,陳列有各式各樣的舟楫,乃是玄武門武庫所在。
武庫中心,有一太極圖,可由機關打開,形成一個圓形的空洞,每逢戰事,便可通過玄武足的絞索,將船隻從空洞放下,沿水路出戰。
玄武門漲水之後,武庫廢馳,玄武足的絞索也被用來封堵海眼。
如今,沉寂多年的武庫也算是重見天日了。
武庫中還有一節台階,再向上,可至玄武門中心演武場,即是一月前那場內鬥主要的戰場所在,也是陳忘他們最為熟悉的地方。
門主的繼位大典,便是在這裡舉行。
葛修武親自選定德高望重的鬼手七爺為新任門主繼位大典的主持人。
鬼手七爺對此次活動極為重視。
大典當日,他早早站在玄武首,待眾人到齊之後,鄭重地打開手中的一方長卷,開始主持繼位大典的儀式。
首先,要向新任門主介紹玄武門的曆史:
太祖初年,群雄俯首,四境安寧,天下一統。
太祖朱羽念天下初定,當與民休息,不宜窮兵黷武,再起刀兵。於是提出裁撤軍備,以養民生。
水師都督葛牧舟率先響應,太祖念其功德,於龜背島建玄武像,特準葛牧舟遴選軍中舊部,於此地建玄武門,協助朝廷,管理水路航道。
葛牧舟選舊將雷鳴、顧勳、黃威、陸嶼及從玄冥澤水戰失敗的沈亮軍中吸納的靈蛇暗衛等百餘人,並吸納了其妻周卿寧的拂水門,建立玄武門。
玄武門百年基業,由此而始。
聽了這段曆史,四極堂主皆麵有愧色。
他們的先祖,都曾是葛牧舟水軍中忠心耿耿的舊將。
若非葛牧舟不忘初心,恐怕裁軍之後,這些人都不免終老鄉裡,碌碌無聞。
沒想到百年之後,他們的後人竟為一己之私而反抗葛家後人,並欲顛覆玄武門基業。
今番細思之下,實是羞愧難當。
宣讀完畢,葛修武當即擎香告祭祖先,以表不忘初心之誌。
本來,這一項流程該到此為止,可葛修武偏偏又單獨拜了自己的父兄,將玄武出水之事告知於他們,算是了卻了逝者的心中大願。
祭拜完畢,鬼手七爺又請出玄武甲及玄武令,請葛修武繼任門主之位。
葛修武走上玄武首,小妹勝英奇隨行在側,葛老和阿巳兩代靈蛇君跟隨其後。
待至鬼手七爺麵前,葛修武鄭重接過玄武甲及玄武令,正式繼任玄武門門主之位。
新任門主繼位,當革舊出新,為玄武門的將來指明方向。
可此時此刻,玄武首之下,包括四極堂主、孔雙索在內的玄武門眾弟子卻儘皆內心忐忑不安,對未來感到些許茫然。
畢竟,一月前的那場內鬥,他們並未堅定的站在葛家一邊,四極堂主更是直接聯合叛逆雷闖,間接造成了葛修文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