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三大文豪相聚上
韓牧笑著擺了擺手:“略懂略懂罷了,辛老的詞和東坡詞並為豪放兩大代表,尤其是那首《青玉案·元夕》,我最為喜愛。”
辛棄疾笑著捋了捋胡須,三人正大笑間,忽然聞得不遠處,西湖旁一處酒樓之上,傳來一陣彈唱之聲。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歌女和著琵琶和琴聲,正在吟唱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三人聽著忽遠忽近的歌聲,但見歌聲宛轉悠揚,令人沉醉其中。
“這是何處傳來的歌聲?”
韓牧尋些聲音看去,隻見遠處一座巨大的酒樓燈火通明,靜靜的矗立在西湖一側。
“那是豐樂樓的方向吧。”
陸遊看著遠處那耀眼的酒樓尋思道。
“豐樂樓?”
韓牧微微一怔,他記得清楚,豐樂樓好像就是樊樓,樊樓不是在東京汴梁嗎。
“不錯,正是豐樂樓。”
辛棄疾望著酒樓方向堅定的點了點頭。
“臨安也有豐樂樓?”
“不錯,此樓乃是高宗年間修建,乃是仿製昔日東京汴京的樊樓,此樓修建於西湖之畔,乃是臨安城中官辦最大的酒樓,號稱是‘據西湖之會,千峰連環,一碧萬頃,柳汀花塢,曆曆欄檻間,而遊橈畫舫,棹謳堤唱,往往會於樓下,為遊覽最‘。”
說到此處,辛棄疾當即示意船手靠岸,對著韓牧和陸遊開口道:“韓小友,放翁兄,咱們從大內一路遊玩至此,想來也是腹中饑餓了,走,咱們去樊樓吃酒。”
陸遊正有此意,韓牧在臨安也算待了許久,還沒有去過這號稱臨安最大最熱鬨的酒樓呢。
“甚好甚好,今日定要不醉不歸。”
韓牧一想到中年太監離去,自己不日也要離開臨安,下一次再同辛棄疾和陸遊把酒言歡,不知道又是何時了。
辛棄疾還好,如今也才六十歲,加上他練武體質和修習了全真內功心法,活到八九十也沒有什麼問題,但陸遊年長辛棄疾十五歲,而且還不懂一絲武功,江湖而言,那就是見一麵少一麵了。
三人從船坊上下船,順著歌女的彈唱聲緩緩向豐樂樓靠近,越走近豐樂樓,歌女的彈唱聲,遊客的喧嘩聲越來越大,走近才發覺,豐樂樓體積巨大,臨湖而立,雕梁畫棟,燈火通明,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一般鑲嵌在西湖之畔。
韓牧和辛棄疾,陸遊三人從西湖中繞到豐樂樓的正門。
韓牧望著熱鬨不已的豐樂樓,隻見豐樂樓主體是一座高三層、大五開間的酒樓,就從外麵直觀看的感覺,這棟樓在臨安城中也是體積最大,氣象非凡。
酒樓門口,不斷有進進出出的文人雅士,辛棄疾和陸遊抬頭望了望豐樂樓的招牌,辛棄疾將手一引道:“韓小友,這便是鼎鼎有名的豐樂樓了。”
三人看著繁華無度的酒樓,隻見二樓三樓皆是一片歌舞靡靡之音,門口的迎賓遠遠朝著辛棄疾三人打著招呼。
韓牧正準備踏出腳步,卻聽見身後傳來一聲。
“前方可是稼軒老弟?”
辛棄疾,陸遊轉身看去,隻見遠處青石板路儘頭,一道有些佝僂的身影正緩緩而來,
從身形樣貌來看,幾乎同陸遊差不多年歲的一個老人,正杵著一根竹杖望著燈火這頭。
韓牧定眼看去,隻見辛棄疾眯著眼睛,那人身處夜色之中,臉頰若隱若現。
“哈哈哈哈,這才數年未見,放翁老弟就不識得老夫了?”
來人風塵仆仆地走在石板路上,步履有些蹣跚,當他朝著酒樓門口緩緩走近,身影逐漸沾上燈火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