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三年的時間剛開始時覺得漫長無比,可真正到了的時候卻又覺得如此之快。
在這三年裡,三十八號、五十八號、六十二號以及其他蠢驢們,經曆了一次又一次脫胎換骨的磨礪。
他們被張管教以及十位班長輪番訓練,每一項訓練極儘所能,都是對他們身體及心理的強力壓榨。
格鬥訓練時,蠢驢們汗水揮灑如雨,拳拳到肉的碰撞聲此起彼伏。他們在一次次的對抗中學會了如何運用力量與技巧,如何在逆境中尋找勝機。
逃脫訓練中,他們絞儘腦汁,與各種束縛和困境作鬥爭,培養出了冷靜沉著的心態和敏銳的觀察力。
潛伏訓練讓他們如同幽靈一般,悄無聲息地融入環境,學會了耐心等待時機。
生存訓練裡,他們在荒野中與大自然抗爭,尋找食物、水源,搭建庇護所,鍛煉出頑強的生命力。
偽裝訓練使他們能夠巧妙地融入各種場景,讓人難以察覺。
潛水和泅渡訓練則讓他們征服了水域,學會了在水中靈活穿梭。
追蹤訓練中,他們如同敏銳的獵犬,不放過任何一絲線索。
急救訓練讓他們在關鍵時刻能夠挽救自己和同伴的性命。
騎術訓練讓他們在馬背上如魚得水,馳騁飛奔。
文化學習讓他們學會了寫字,豐富了計策的使用,各種兵器的初級使用訓練更是讓他們如虎添翼。
三年時間到了,老張帶著他們回到了追風樓的廣場上。
當五十八號再一次看到追風樓的時候,心中湧起萬千感慨。
距離上一次來到這裡,已有三年之久。這座莊嚴而輝煌的建築,見證了他們的蛻變。
曾經的他們,滿懷憧憬與不安地踏入這裡,如今的他們,已然脫胎換骨。
五十八號的思緒飄回到三年前,他們初到追風樓時的場景。
那時候,他們有一百個人,足足十輛馬車將他們拉到這裡。
那時的他們,眼神中充滿了對這裡的好奇與恐懼。
一路上,他們嘰嘰喳喳地討論著未來的生活,心中充滿了期待。
然而,三年的訓練是殘酷的。無數的挑戰和困難,讓許多人在這個過程中倒下。
如今,還活著的蠢驢隻剩下了二十個。
追風樓的廣場上,隻有兩輛馬車靜靜地等著,顯得格外冷清。
張老狗依舊在狗叫著,聲音尖銳而刺耳,呼喝著蠢驢們列隊,他的臉上帶著一種不可一世的表情。
三年的時間,漫長而又短暫,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蠢驢們在私下對老張的稱呼已經悄然改為了張老狗。
這個充滿了鄙夷和不滿的外號,就像一顆種子,在蠢驢們心中生根發芽。
但五十八號記得很清楚,這個外號,是六十二號給老張取的。
從那以後,它便在蠢驢們之間迅速傳播開來,成為了他們對老張的一種無聲的反抗。
張老狗站在蠢驢們隊伍前,趾高氣昂,擺出一副天是老大,他就是老二的架子。
他的手裡提著一個皮箱,皮箱看起來有些年頭了,但看得出來,保養的還不錯。
皮箱裡裝的是什麼?蠢驢們當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