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時後。
你摸魚,我摸魚,老板寶馬變青桔……
陳放臉上保持著淺笑。
今晚包括三輪比拚,一是改編自己的出道作品,二是抽簽演唱與自己擅長風格不同的作品,三是從節目組曲庫裡選擇歌曲演唱,或是演唱原創歌曲。
現在已經來到了第三輪。
他剛剛已經說完自己的看法了,現在是其他導師在評價。又不用他投票,摸魚就行。
怎麼說呢。他覺得在舞台表演上還好,訓練和演戲也還好。
但每次來音綜,就有股濃濃的班味。
這大概就是工位的魔力吧,正應了那句話——
人隻要坐在工位上,就算摸一天的魚,也會身心疲憊。
終於,最後一位導師講完。
主持人拿著話筒,“有請我們的第三位歌手——張磊。”
現場響起掌聲。
一名淺灰褐色棉麻襯衫、大約二十五六歲模樣的男人,背著把吉他走上舞台。他留著話茬,衣服微褶,靴子底邊沾灰,有點落魄又滄桑的感覺。
陳放記得這個人,他也是天際娛樂的歌手。
陳放瞥了眼他的簡曆。
這人十二歲跟父母北漂,初中攢錢買了個二手吉他,高中在地鐵站賣唱,後來沒考上大學,混跡五道口酒吧駐唱。前年在一檔小型音樂綜藝出道後,沒簽公司,今年在朋友介紹下,進入了天際娛樂。
他在最後自我評價裡自我介紹道:一個用賬本寫歌的人,總是在計算生活和理想的差額。
經曆確實滄桑,與他的外形很符合。
陳放目光掃過,耳邊也響起張磊的聲音——
“各位老師,觀眾朋友,我接下來給大家帶來一首原創歌曲《皮村西街的月亮》。”
陳放深吸一口氣,集中注意力。
皮村是首都朝陽區的一個城中村,位於東六環邊上。
許多租戶住在狹小簡陋的出租屋裡。這裡也是機場的航道下方。每隔幾分鐘就有一架大型客機在皮村上空轟鳴而過。
這個地方還有一個名字——北漂之家。充滿了夢想與現實。
這大概是基於他經曆寫的。
很快,音響裡傳來低沉的電吉他聲,配合著緩慢而沉重的鋼琴和旋。旋律下沉,節奏緩慢。讓人感覺仿佛獨自緩緩走在大街的路燈下,孤獨又冰冷。
“我離開地鐵站,聽著發動機的轟鳴、城市的心跳。”
“街頭有人身價千萬,有人奔波忙碌,我又是誰?”
他的聲音沙啞低沉,帶著明顯的顆粒感,充滿無奈掙紮。
很快音樂來到預副歌。
“和她在掙紮中相互安慰與擁抱。”
“生活在同一座城,為什麼好久不見呢……”
終於,音樂來到高潮的副歌部分。音高明顯提升,嗓音也更加有爆發力,但仍保持一定的克製,像是在壓抑中爆發的呐喊。
“月光下,晾衣繩上掛滿潮濕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