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用了幾年的時間,一個人,把部族發展到兩百多萬人,從原始石器時代,到農耕時代。
除了社會架構還有原始時代的痕跡,華部落已經脫離了原始,隻有華部落以外的族群還是原始形態,和華部落有交往的部族,也在快速的發展,向新的文明轉變。
要讓人類過上安定富裕的生活,就要他們受到華部落的影響,要讓各部族之間安定團結,就要讓各部族統一,才能讓社會更快的發展。
為了人類的和平大業,在春耕大部分完成之後,華部落又一次發出了討伐異族的征召令。
要求各部族十抽三,跟隨華部落東征,這次華夏要親自帶兵出征,華部落各村,每村出兵二十人。
華部落現有四千村莊,而且還一直在建造當中,加上龍城常備的軍隊和騎兵,一共十二萬人。
各部族接到征召令,也開始向指定的地方集結,這次東東征的地域廣闊,南北跨度很大。
一共分成了四路,北路軍有熊為主將,蛇為副,禺為後勤,雨為先鋒,從東條山出發,攻擊獩陌部落占據的三江平原。
這一路是最難的,要占據三江平原,還有做好防備三江平原北邊山裡的部族,開始的難度會很大。
中路軍石為主將,力為副,赤山為後勤,電為先鋒,出雲州,原雲翳部落向東,這路基本全部是山地。
南路風為主將,調魚回來為副,玄為先鋒,襄為後勤,出河陽部向東,這路靠近大河,路最為好走。
華夏領水師,從水路出發,調湖回來為副。
其它三路為主,水路為輔,山峰為四路大軍總後勤,羊為副,青鸞,河陽,幾位首領協助,負責物資調度,人員遷移,俘虜安置。
出動兩萬騎兵,一萬常備軍,分成三部,跟隨三路主將。
各部族都比以前強大了,但是很多的部族都加入了華族,被征調的人員也隻比華部落的本部多一些,有十五萬人。
北路軍和中路軍,各十萬人,南路軍有水師配合,人數最少,七萬人。
部族軍作為後勤,隻有需要的時候才會讓他們前出作戰。
接近三十萬人出征,比要征服的任何一個部落的人口都多,反正目前商隊探察到的,最大的部族,也就十幾萬人。
華夏視東邊的各部族為同宗同族,要求各路軍儘量不要過多殺伐,隻要願意成為華部落的部族,就不要進行兼並。
同時要宣揚現在的華部落,就是百年前大河南岸的華部落。
原來不知道,現在知道了,要加以利用,華夏相信會有一部分部落,為了追隨華部落,不願受南蠻部落的統治,逃到北岸來的。
時過百年,還是會有很高的認同感,也能減少交戰,加快統一的步伐。
一切安排完後,已經到了春夏交替的時候,天氣不熱不冷,北路軍首先出發。
漫山遍野的鮮花,蜜蜂在花間飛舞,榆錢已經掉落,櫻桃掛滿枝頭,有的已經程光亮黃紅色,再有幾天就能成熟。
苔蘚在潮濕的岩縫間泛著油亮的墨綠,魚兒在河裡遊來遊去,鳥兒在枝頭歡快的歌唱。
大軍經過,溪邊的蘆葦叢突然騷動起來,幾隻原雞撲棱棱驚飛,尾羽掃落了草尖的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