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走進山洞,他們靜靜地站在洞內,稍作停留,等待著雙眼逐漸適應這漆黑的環境。
過了一會兒,華夏轉頭對著身旁的石說道:“我們要生火,天黑,會有危險”。
聽到華夏要生火,石不禁瞪大了眼睛,回答道:“咱們不會生火!隻有天神降下火種,才能取火。
天冷,天神不降火。天冷,取火,要去彆的族群借火,要用一張完整的獸皮,或者用一張獸皮包裹起來的食物交換。還要走一個日落的時間,”一邊說著,石還用手比劃著,並掰著手指頭數給華夏看。
對於去彆的族群去借火,華夏也想過,不論去那個相鄰的族群,都需要一天的時間。
因為一般的情況下,出去打獵采摘的活動活動範圍,也就半天的路程,天黑要回山洞,一般是不敢在外過夜的。
所以相鄰的各個族群聚落之間的距離,基本都是一天的路程。
要用東西交換不說,還要走上一天的路程,他們兩個去會太危險,估計會變成野獸的食物。
看著石的表情,華夏說“我會生火”。
聽到華夏說他會生火,石滿臉驚愕的看著華夏。
察覺到石那異樣的目光,華夏補充說:“是天神告訴我的!”說著,還用手指了指天。
言罷,華夏也不再理會,還處於震驚狀態中的石,自顧自地在山洞裡麵,開始搜羅起各種物品來。
其實,華夏早就想好了生火的方法。畢竟,無論是在後世觀看過的那些電視中,還是在曾經讀過的,眾多網文小說裡麵,這種方法都被屢屢提及,並且屢試不爽。
所以,華夏堅信隻要按照正確的步驟去操作,那麼自己一定能夠成功地生起火來。他們能行,沒理由自己就不行。
之前虎聚落的那些人,隻是將這裡的人抓走,帶走了獸皮以及食物等重要的物資。
至於像木頭這類隨處可見、取之不儘用之不竭的東西,則並沒有引起他們的關注,傻了才拿這些東西回去。
畢竟這個時代就木頭多。因此,在這個山洞之中,依然留存著不少可供使用的木材。
華夏先找來一根比較粗大,質地比較軟的木頭。質地越柔軟的木頭,就越容易點燃。
用石矛在木頭上鑿了圓形的窩,又從上邊刮下一些木屑,放在一旁。
接著找來一根和矛杆差不多粗細,長六七十公分,直直的的樹枝,把一頭在石頭上磨成圓弧形,等會當做鑽杆用。
接著又找了根比較柔軟的,長約一米,兩公分粗細的樹枝,然後又從身上的獸皮上,裁下一條一公分寬度,長度有一米多點的皮條。
首先,將皮條在鑽杆上纏繞一圈,接著,再把這根皮條兩頭,牢牢地係縛在那根細的樹枝兩端。
如此一來,一個能夠自如地,來回抽動鑽杆的簡易弓,便大功告成了!
要知道,這種做法可是後世早期農村木匠們,在給木頭鑽孔時常用的手段。
如今,華夏巧妙地將其運用在此處,想到這兒,他不禁暗自竊喜起來,心中也小小的得意了一把。
緊接著,華夏把經過打磨的鑽杆頭部,放在那塊大木頭,早已開鑿好的凹陷部位。
同時,他還讓一旁的石,去尋覓一塊體積,稍大些的石塊,並要求石用雙手緊緊抱住這塊石頭,放置在鑽杆的上方。
通過這種增加重量的方式,可以顯著增強鑽木取火過程中的摩擦力,從而提高成功生火的幾率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