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城被從中間分開,一半用來關押俘虜,一半用來做交易。
這次討伐收獲巨大,又趕上集市,讓華族使勁刷了一波,以後這些族群那個有不是,華族就有了合理的理由出兵,他們現在都是華族的管理和保護族群。
名義上已經歸華族統管,雖說隻是互相幫助的形式,沒被推舉做首領,那是下一步的操作。
心情大好的華夏,把事情交給勇打理,自己當成了甩手掌櫃,跑到集市上,看看有什麼新的物品出現。
華夏逛著各個族群的攤位,察看著他們用來交換的物品,與每一位族長交流,了解他們族群的發展,和他們那邊的地理情況,和他們東拉西扯的畫著大餅,描繪著華族以後美好的生活。
在集市待了一天的華夏,發現在進行交換時,因為長度,重量,大小,各種的不統一,造成每一樣每一人的交換,都有討論半天,很是不方便。
於是華夏就想捋順它,用一個統一的標準進行交換,華夏要製定度量衡標準。
華夏把強和眾人叫來,給他講了自己要製定交換的標準,讓來交換的人方便交換,還對他們進行了講解。
並讓強作記錄,現在強已經可以記錄,華族各種大小事情的發生,偶爾有不懂和不會的,會來請教華夏。
華夏首先給他們講解了度,並用竹子做了個尺子,把人腳掌的長度定為一尺,大約相當於現代的三十厘米。
又把一尺分成十等份,每份定為一寸,十尺定為一丈。路程定為裡,一百丈定為一裡。
考慮到以後要耕田種地,就又給他們講了畝的概念,把一丈寬五十丈長定為一畝地的麵積。
為了讓他們接受新的知識並消化掉,華夏今天隻講解和定了度,等過幾天,讓他們潛移默化幾天,新的知識和認知,需要時間消化。
正好做下一樣,也需要鼓搗幾天。
等把量容積的量具做好,再教他們下一樣,華夏讓木匠做了個,三寸乘三寸容器,定為一升,把一升分成十份定為一合,十升定為一鬥,十鬥定為一石,並分彆做了相應的容器,華夏又叫來了眾人,對他們進行講解。
結果眾人又搞不懂了,這個‘dan’分明你教的讀‘shi’,怎麼又成‘dan’了。
華夏一時不知道怎麼解釋,就告訴他們,作計算時就讀‘dan’。
接著就再讓他們消化幾天,並讓他們教族人,以後要用華夏教的這些計算。
不懂沒關係,先死記硬背記下,慢慢消化,新的事物,都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潛移默化。
華夏接著就開始鼓搗,用來稱重量的稱,稱的製作比較麻煩,
華夏找來製作秤的材料,找了一根硬木杆作為秤杆)、皮繩,讓鐵匠打造了秤勾和秤盤,鑄造了個秤砣。
首先製作秤杆,對硬木杆進行打磨,使其表麵光滑,這樣便於後續刻度的標記和讀數,秤杆要一頭粗一頭細,這些活先期都要自己做,工匠會跟著學,下次華夏隻負責指導。
在秤杆粗的一端,鑽出一個小孔,用來穿繩子懸掛秤盤和稱勾。
用繩子穿過秤杆一端的小孔,然後把繩子的末端,係在秤盤的提手上,使秤盤能夠穩定地懸掛在秤杆上。
在掛秤盤孔後邊,再打一個孔,把鐵匠提前做好的提勾,用一鐵棍把秤杆和提勾連在一起,這個是提起秤的提手。
在秤杆的另一端掛上秤砣,提起秤杆,使兩邊保持平衡,在秤砣掛繩的位置標記,定為秤的零點。
先確定一個零點,即秤盤空載時,秤砣所在的位置,標記為零刻度,做上標記。
華夏用一升的量具裝滿土,倒在秤盤裡,再移動秤砣,讓秤兩頭再次平衡,把這個量定為一斤。
做好標記,把零點和一斤中間分成十份,每份定為了一兩,後邊的刻度依次類推。
按照此方法,劃分出其他刻度,最後再標記的的地方鑲嵌讓銅絲,斤的位置鑲嵌成橫向的長條,兩的地方鑲嵌成點。
做好後華夏發現隻能稱重十斤,又照這個方法做了兩杆大的,一杆十斤到一百斤的,一杆五十到五百斤的。
為了秤能承受住稱重的強度,華夏還讓銅匠,在秤的前段加上了銅套,來增加秤的強度。
製定了度量衡,華夏在每天的生活中,植入度量衡的應用,來潛移默化,族人對度量衡的認知,首先要在華族推廣應用,再是前來交換的族群。
搞定這一切的華夏,帶著人去村子的建設工地,好久沒來看了,要看看進度怎麼樣。
過河後華夏先看了穀子,長勢很是喜人,已經出穗了,穀穗很大,雖說不如後世改良過的品種,畝產三百斤,應該沒問題。
華夏走在路上,還不時讓力幾人,估算路程,從這個地方,到那個地方有多遠,要說丈或裡,把一夥衛隊考的滿臉是汗。
到了工地華夏問房子高幾尺,路寬幾尺,差點沒把自己的衛隊問跑了。
勇見到華夏過來,過來彙報說“現在人手很多,已經讓其它族群的人回去了,這個月圓日,就可以把路和房子建好,這麼多人,接下來怎麼安排”。
華夏說,“等回去,召集大家,商議一下”。
看完華族第一村的建設,又去看了大湖的蓄水情況,一切正常,大湖蓄水完成和村子建好時間應該差不多
華族現在有四千多人,看來要繼續建村子,繼續向外分散人口。
回去的路上,華夏邊走邊想著,下一個村子建在哪裡,卻看到旁邊一棵樹上,有個金蟬正在向上爬,華夏才想到,蟬鳴好像已經聽到好多天了。
華夏說“力,這個金蟬離地麵有幾尺”。
力心說‘這一路你看見什麼問什麼,都考了多少次了,這又來了’。力看了看,比了比,又撓了撓頭,說“有四尺”。
華夏說“還不錯,為了獎勵你,今天帶人抓這個,晚上給你做好吃的,這個可是人間美味”。
力說“神子,這個是蟲子,不能吃”。
華夏說“你能耐了,敢質疑我,做好了不準吃”。
喜歡我在原始社會大殺四方請大家收藏:()我在原始社會大殺四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