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圍獵了三天,終於把能殺的都殺了,這片區域的森林,在這個冬天肯定會很安靜。
狩獵就是練兵,這次的狩獵表現很是不錯,隨便拉出一支隊伍,就能完殺周邊的任何一個族群。
這比裝真不怎麼樣,周邊有幾個能出一千人作戰的族群。
解散隊伍,讓各村勇士回去,所有的華族人,又回歸到了冬日的勞作中。
砍伐樹木,清除要修建的道路上樹木,和要修建的農田上的樹木,以待天氣轉暖後,修路和開荒種田。
讓滑雪板和雪橇不用加大生產,兩百架雪橇車就停產,五百副滑雪板也停止生產,隻能冬季用,生產的太多了浪費人力物力。
把對岸訓練場地,定為以後訓練演武的地方,被祭祀台分成了東西兩部分,以後就稱為東西校場。
讓石,熊,風,山等人,對龍城的人員進行全方位的訓練,一批一批輪流訓練。
華族現在成了規模,不能再用看到什麼,就教什麼的方法了,一定要一套係統的教材和教育方法。
華夏準備在比較閒的冬天,按照華夏穿越前的記憶,編寫一些教材。
現在華族的兒童並不多,兩萬多人,也才不到兩百人,關鍵是原始時代的環境條件太差,出生成活率太低,從出生到成年更要經過嚴酷的考驗。
先編了一年級的教材,數學能數一百個數,一百以內的加減。
語文,華夏還是搬出了拚音,再學會一百個字。
體育這方麵,要會騎羊,和用木製武器,學會簡單的拚殺動作,每天早上要先來個長跑,圍著龍城跑一圈。
勞就是要每天要割回多少青草,和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
德和智在學習中和日常的生活中植入,至於美嗎,暫時不太需要。
但是華族人,已經開始注重,喜歡穿乾淨漂亮的衣服,會把衣服和身上洗的乾乾淨淨。
等編好教材和教育大綱,再找來之前教學的人員,進行培訓,一人單獨教一門功課。
不再是一人教所有的,想到啥就教啥,教出來的知識就像一個大雜燴,又缺這少那。
華族的孩子從六歲開始,就要來龍城學習,每年回去一次,直到畢業。
至於什麼時候畢業,暫時還不知道,要看華夏能把知識,編寫的什麼時候。
這裡的知識不單指,華夏的文化水平,還包括華夏掌握的,超出這個時代的,各種知識和技能。
還要看華族的發展,什麼時候需要他們做出貢獻。
華夏正在編寫教材,北方坳村方向,一柱黑色的濃煙直衝天際,狼煙在北方升起,預示著北方有村子遭到攻擊,人數超過了村子的應對能力,發生了危險。
勇來稟報“族長,坳村升起了狼煙,北方有村子遇襲,石和風帶隊外出巡邏,派誰前去支援”。
華夏站在城牆上,看向坳村方向,對勇說,“坳村不靠外圍,應該不會遇襲,應該是鬆村或者是狐村”。
走下城牆下令“熊和山峰帶一百騎兵,五十架雪橇,一百滑雪隊,前去查看,什麼問題自主解決,出事村莊相鄰村莊的兵力,隨你調動,立刻出發”。
然後又下令“山帶五百步兵隨後前去前去支援”。
安排完後,繼續回去編寫教材,華族現在地盤很大,不能凡事都要親力親為,把握大局方向就行。
熊帶著三隊人,順著狼煙一路追下去,天黑前到達了狐村,這是華族最北邊的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