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完箭術的李永生興高采烈,哼著小曲回到家門,無舌總管回來了,站在酒坊門口,手裡提著爐子和火鍋,純銅打造,金黃金黃的。
“侯爺,打出來了,什麼時候安裝”?
“先拿回家,等郡主醒了吧”!
“永生,我醒了,都打完拳了,弄了什麼好東西,拿進來看看”。
看到兩個奇怪的銅器,張靜怡腦子裡有點迷糊。
“永生,做什麼用的”?
“這個是木炭爐子,等會和點泥巴接通了煙道,燒起來屋子裡沒有煙味,這個是鴛鴦鍋,專門吃火鍋用的,一半清湯一半辣湯,可以由著自己的喜好選擇”。
張靜怡剛打完拳,身上已經沒那麼冰寒了,聞言心裡暖暖的,很想再打上一遍長生拳。
“侯爺,不是要去散發糧食麼?彆耽誤了正事,和無舌總管說怎麼弄,讓他忙活就行”。
李永生奇怪的看了眼郡主,這麼善解人意麼?有些不正常啊!張靜怡差點沒忍住暴脾氣,見李永生在比劃爐子了,強忍著放下了心中的怒火。
“換糧用不到我,曹鄉正在呢,各村都有統計,沒人敢虛報舞弊,比換製藥材料簡單的多”。
吃過早飯,李永生把家裡的炕燒的暖暖的,讓郡主先回去暖和著,自己和大牛和了黃泥巴把爐子換上了,爐子口連接了煙道,用泥巴糊的密不透風,在外麵生火烤乾了,再從爐子裡麵點燃木炭,中午飯之前,爐子已經燒的發紅了。
酒坊的幾種烈酒足夠用的,暫時先不需要蒸餾,母親帶著二伯母和大壯媳婦也加入了藥坊生產。
搞完了爐子,張靜怡又搬回來了,給安排上中午的火鍋,李永生獨自去了前河沿的倉庫。
小雪沒有阻擋大家領糧的熱情,隊伍排的長長的,但動作很快,各村都有駐村官差,隻要報數領糧就好。
實際的開荒麵積超出了大家的想象,永樂村的男女老少忙這忙那的隻開了二十畝,其它村子沒有二十畝以下的,大多是三四十畝。
“侯爺,大家的積極性超出了想象,都是全村的男女老少一起行動,開荒總量超出了預計啊”!
“曹大哥,家裡沒糧,心裡不踏實啊!灌溉係統弄的怎麼樣,有水才是良田”。
“全都跟上了,有些水車和提水係統還在製作,冰凍之前都保證能做好”。
李永生又看到了三個舅舅,排在隊伍的中間,臉上的笑容燦爛。
“大舅,二舅,三舅,您們村開了多少畝啊”?
“永生,四十二畝,多了的也有糧食麼”?
“有,一畝地一百斤,你們村子能領四千二百斤”。
三舅算了半天沒搞明白他家到底分多少糧食。
“永生,你給算一下,我們村一百五十戶,我們一大家是四家領糧,能領多少”?
“一家二十八斤,四家一百一十二斤”。
三舅的笑容更燦爛了,家裡其實並不缺糧,但農閒的時候能賺一百多斤糧食,那把子力氣不算,就等於是白送的。
周圍的鄉親目光目光炙熱,默默的算計著他們村子的收入,之前的黑心果和草藥已經分了幾十斤大米了,這次再分幾十斤,省著點吃,年後基本無憂了,再也不用擔心逃荒流浪。
和三個舅舅聊了會天,跟著挨到隊伍的舅舅一行進了糧倉。
“哪個鄉那個村”?
“平安鄉陶然村”。
“多少畝”?
“四十二畝”。
“誰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