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花榮憂思官風腐花勇緊籌作戰需
花榮聽聞慕容彥達竟將朝廷的官職視作貨物肆意買賣,還大言不慚、毫無羞恥地談什麼“信譽”,心中對這腐敗不堪的朝廷更是多了幾分鄙夷。
一州知府在買官賣官之事上都如此肆無忌憚,那處於朝廷中樞的官員呢?
還有那高居廟堂的趙官家呢?
想到此處,他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最後,為了心中的宏偉藍圖和遠大抱負,花榮不得不對花勇說道:
“那屆時小侄的青州團練副使一職,就隻能拜托二叔您了。
二叔您可得早做安排,多去與這位‘慕容國舅’溝通交流一二。”
花榮略帶無奈地向花勇打趣起來。
“榮哥兒,你就把心妥妥地放進肚子裡!
咱們這位慕容國舅啊,早就將青州一眾屬官的價格標注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那真是童叟無欺!
大家都清楚,隻要買家的心意足夠到位,哪怕買家是個不折不扣的二傻子,慕容知府也定會想方設法派人把他穩穩當當地送到那個位置上。
所以啊,既然你相中了青州團練副使這個位置,二叔到時給慕容彥達準備好合適的心意就行。”
花榮聽到這裡,在前期短暫地對買官賣官之事感到驚訝後,突然,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
他清楚地記得,後世史學家曾介紹過宋朝買官賣官之事,隻是剛剛自己還沒把思維從現代社會轉到這北宋末年,因而出現了短暫的驚愕。
他記得上學時,曆史老師曾詳細講述,在宋朝,官職的確能夠買賣,不論是文官還是武將的職位,都被朝廷拉入了這場經濟交易之中。
《水滸》中那些土豪劣紳被稱為大官人,的確名副其實。
就拿眾人熟知的西門大官人——西門慶來說。
西門慶原本並未在朝廷擔任實職,然而他憑借與官府的暗中勾結,以及大肆賄賂官員等手段,獲得了朝廷的金吾衛副千戶、千戶之類的職位。
正因如此,在陽穀縣,人們都尊稱他為大官人。
也正是這通過不正當途徑得來的身份,讓他在陽穀縣擁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影響力也不容小覷。
其實在有宋一朝,特彆是每逢戰爭這種急需巨額錢財的關鍵時刻,朝廷上下就愈發無所顧忌地大肆操辦買官賣官之事,來湊集軍費。
公元994年,“高梁河車神”宋太宗趙光義,率先開啟了宋朝賣官的惡劣先例。
令人玩味的是,他賣官時還顯得遮遮掩掩、羞羞答答,所索要的並非金銀財寶,而是糧食。
其賣官的價格標準清晰,捐贈1000石糧食便能賜予爵位一級;
拿出2000石糧食,就能獲得一個助教的名額;
若奉獻3000石糧食,就可以當上本州文學;
給予4000石糧食,便能擁有大理寺評事的頭銜;
掏出5000石糧食,直接給予文字出身,算是正式乾部了;
花費7000石糧食,能夠換來一個州彆駕的職位,不過這個職位卻沒有簽字處理公務的權力。
要是誰家財大氣粗,願意大出血拿出石糧食,宋太宗或許也會一咬牙,狠心給予一個太祝、殿直的身份。
那麼,這些官職的含金量究竟如何呢?
就拿殿直來說,每月工資僅有5000文以及15石糧食,算下來,需要領將近60年的工資才能回本;而太祝每月的工資也不過8000文罷了。
因此,這些官員要想回本,其采用的方法,大家眯著眼睛也會猜到。
有了老祖宗開頭,後世的趙家後人賣官創收的方式就多種多樣。
宋仁宗規定,土豪們幫助政府在陝西六路邊境上建造城池,也可以當官,如果哪個土豪可以付出數萬個“工”的錢財,他就可以擁有“同學究”等官職。
此外,誰給前線運送了數萬束草料,也能換官。
這種以物資換取官職的行為在當時社會屢見不鮮。
在北宋的官場,官職仿佛成了一種可隨意交易的商品。
無論是富商巨賈,還是地方豪強,隻要能提供朝廷所需的物資,都有可能獲得官職的賞賜。
當今的官家和他曆代祖宗相比,絕對是青出於藍勝於藍,堪稱賣官的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