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助聞得鄭天壽此言,心裡頓覺萬分為難。
方才從鄭天壽口中,他已初步知曉了花榮的一些過往,要說對花榮不欽佩,那簡直是自欺欺人。
然而,他此番來淮西,本意是要投靠段氏兄弟的。
往昔,他們之間也偶有與他書信往來,段氏兄弟對他亦是欽佩備至,還屢屢邀他一同前往房州定山堡逍遙快活。
他李助身懷經天緯地之學,若說不想成就一番大業,在青史留名,那定然是假話。
故而,在家鄉荊南惹了麻煩,難以立足後,他便打算投奔段氏兄弟。
可方才又聽糜貹這位恩公提及段氏兄弟的所作所為,想來他們並非自己心中的明主。
但他李助亦是心誌堅毅之人,斷不會因他人三言兩語就改變主意。
因此,他心中暗想,自己要不先婉拒鄭天壽的邀請,而後自行前往淮西暗中探查一番,再做定奪。
然而,又念及二人乃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若不報答他們的恩情,還欺騙他們,又自覺有愧,絕非英雄好漢應有的行徑。
鄭天壽見李助臉色變換不定,心中已然明了他的糾結。
於是,未等李助開口,便說道:
“先生若當下暫無去處,何不與我們一同前往淮西瞧瞧?”
隨後手指著糜貹道:
“我家這位哥哥乃是淮西人士,此次我乃是奉了花榮哥哥之命,陪糜貹哥哥回鄉處理鄉人所托之事。”
言罷,又詳儘地講述起糜貹回鄉之事的前因後果。
李助一聽,他們要去的正是淮西,而非直接回青州,如此一來,自己也無需過於糾結,說不定這一路上還能還了他們的人情,心中不禁大喜。
再加上剛剛鄭天壽講述花榮讓糜貹回鄉之事,頓時窺一斑而知全豹,見一葉而知深秋,知曉花榮乃是一個重信守諾之人,就算自己後麵去了青州,感覺不合適想要離開,他花榮也不會對自己怎麼樣?
因此,心中暗暗下了決心,待淮西之行結束後,無論結果如何,都定要去青州拜訪一下花榮這位近來在江湖上被無數英雄好漢盛讚的豪傑。
於是,李助笑著拱手應道:“小可全聽恩公安排。”
鄭天壽聽聞李助答應,心中亦是歡悅,拉著李助又再度在火堆旁坐下閒聊。
糜貹掛念著之前與鄭天壽商量的要用這家黑店的不義之財,為自己的花榮哥哥在江湖上揚名,見此暫無他事,便又轉身去密室搜刮黃屠戶他們一夥辛苦“掙”來的不義之財。
李助見糜貹扛著箱子出來後又跑進屋裡去忙活,正感驚詫,連忙問道:
“二位恩公可是缺少盤纏?若不夠,我這裡尚有一些。”
鄭天壽知曉李助誤會了糜貹,認為他貪圖黃白之物。
於是趕忙解釋道:
“我們從青州一路南下,見了眾多生活困苦的百姓。
以前花榮哥哥見了這些百姓,總要予以接濟,我們二人想效仿花榮哥哥,將這家黑店的不義之財拿出來,用以救濟沿路生活困頓的百姓。”
李助聽後,連連向鄭天壽拱手,說道:
“小可方才實在孟浪,竟誤會了二位恩公,此乃小可之罪過。
未曾想二位恩公如此俠義,那花將軍‘仁義無雙’的美名果真是盛名之下無虛士。
小可真想此刻就能見到這位聞名天下的花將軍。”
鄭天壽聽完,對李助的心胸開闊頗為讚賞,心中暗暗感歎道:
“真不愧是花榮哥哥看重之人,就這敢於認錯的胸懷,不知比那些自命不凡的讀書人強出多少!”
於是也笑著對李助說道:
“李先生謬讚了,我們兄弟二人哪稱得上俠義之士啊,隻不過是跟著花榮哥哥時間久了,一遇到事情就想著效仿花榮哥哥,我們連花榮哥哥俠義的萬分之一都未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