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安微微點頭,從懷中掏出一塊刻有二龍山標誌的令牌,遞給馬靈。
令牌周身古樸厚重,正麵精雕細琢著梁山水泊的壯闊圖景,水勢浩渺,山巒起伏,中間赫然刻著“替天行道”四個大字,筆鋒剛勁有力,儘顯豪邁俠義之氣。
背麵則以蒼勁雄渾的筆法,鐫刻著“二龍山”三個大字。
馬靈仔細端詳令牌,拿出杜壆交給他的令牌對比後,發現除了背麵字不同,以及編號不同外,其他都一模一樣。
他確認無誤後,這才小心翼翼地從懷中取出一封密信,雙手遞給孫安,說道:
“孫頭領,此信乃是清風山杜壆杜頭領所托小可送來,他再三叮囑,務必讓您親啟。”
孫安一聽是杜壆的書信,神色一緊,趕忙問道:
“杜壆哥哥可好?
之前青州官府派人假扮二龍山的士卒,前來向我們報信,竟稱杜壆哥哥遭桃花山李忠和周通暗害!”
馬靈聽聞,立刻說道:
“看來杜頭領果真料事如神呐!”
隨即,將自己在桃花山下遇到杜壆之事,以及杜壆後來對官府的全盤計劃進行了分析之事又詳細敘述了一遍。
二人聽後,不禁對杜壆把控局勢的能力暗暗佩服。
孫安更是在心中暗自將杜壆與自己作比,仔細琢磨查找自己與杜壆之間的差距究竟何在。
他不禁想起自己到二龍山之前,花榮哥哥對自己說的那番話:
“《孫子兵法》有雲,‘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法者,曲製、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為將者,需明此五事,善用兵法之規,於戰場拚殺,破敵斬將。
然為帥者,境界更為高遠。
如《六韜》所言,‘將必上知天道,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帥者,能從細微處見微知著,仿若見一葉落,便知天下秋。
於戰場之上,哪怕一絲風吹草動、一縷炊煙飄向,皆能洞察其中深意,借此判斷敵軍動向、兵力部署、戰術謀劃。
觀古之良帥,見敵營旌旗晃動無序,便知其軍心不穩;聞敵軍馬嘶雜亂,即曉其陣腳將亂。
帥者需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以敏銳洞察,掌控戰場風雲變幻,謀定而後動,方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外。”
此刻想來,自己與杜壆哥哥的差距,恰如“將”與“帥”之間的天壤之彆。
杜壆哥哥僅憑自身遇襲這一細微之事,便能抽絲剝繭,洞悉慕容彥達的全盤打算,著眼於整個局勢。
反觀自己,卻僅僅將視野局限在二龍山這彈丸之地,目光實在是短淺的很。
哎!
如此看來,哥哥精心設置的講武堂,自己往後也得多去聽一聽了。
雖說二龍山讓自己得以獨當一麵,積累了不少經驗,但終究局限性太大,猶如坐井觀天。
寶哥整日跟在花榮哥哥身邊,恐怕早已在謀略與眼界上,將自己遠遠甩在身後了……
孫安強行打斷心中思緒,急忙拆開信封,展開信紙,認真看了起來。
孫安賢弟親啟:
見字如麵。
愚兄今在桃花山,蒙受李、周二賊蒙騙,幸賴天佑,未曾受半分驚擾,賢弟儘可寬心,不必掛懷。
愚兄近日觀青州動靜,料慕容彥達已將城中兵卒儘出。
如今青州城內,唯“霹靂火”秦明堪稱名將,然其已隨花榮哥哥往梁山泊去,餘者皆是庸碌之輩,不足為懼。
愚兄欲返清風山,整飭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