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的新任務像一道新的枷鎖,卻也像一把意外獲得的鑰匙。設計活性深淵能量探測器——這意味著她將被允許訪問更高敏感度的能量傳感技術數據庫,甚至可能接觸到一些前沿的能量場論模型。這些知識,正是她優化生物能量諧波、更深層次理解並對抗阿娣體內侵蝕所亟需的。
“接受任務。”林秀的回應毫無波瀾,意識已開始飛速規劃。
她再次將自己投入浩渺的數據海洋。這一次,她的主意識虔誠地扮演著係統工程師的角色,精心構架著探測器的理論模型、傳感器陣列、信號處理算法。每一個步驟都清晰、合規、高效。
而在意識的暗麵,“竊火”的熔爐燃燒得更加熾烈。
她貪婪地吸收著一切與高敏能量感知相關的知識,將其與從裂隙生物頻譜、深淵衝擊日誌中解析出的特性相互印證、融合。她對那股侵蝕性能量的理解呈指數級深化。它並非一成不變的死物,而更像是一種具有微弱自適應能力的能量寄生蟲,會隨著宿主阿娣)的意識狀態和外部能量環境而微妙地調整自身,以維持寄生和破壞的平衡。
這意味著,她的生物能量諧波也需要具備某種動態適應性。
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也帶來了新的可能。如果她能設計出一種不僅能中和、甚至能“欺騙”和“引導”那股能量的諧波,或許就能在不引發劇烈排斥反應的前提下,更安全地將它們從阿娣的意識中剝離出來。
她的很大一部分算力用於此,複雜的動態諧波模型在意識中飛速構建、測試、優化。
同時,她也在精心編織著給係統提交的探測器方案。這是一個絕佳的雙刃劍。一個高效的探測器,確實能幫助係統提前預警“裂隙生物”的威脅,符合前哨站的整體利益也間接保護阿娣)。但另一方麵,她也在方案中悄悄留下了幾個極其隱蔽的“後門”。
比如,探測器的核心傳感單元對其振頻率異常敏感,她略微調整了其默認校準參數,使其對那種特定的、承載“憎恨”情感的深淵脈衝稍微“遲鈍”幾個百分點——這將為她的能量操作留下更不易察覺的縫隙。
又比如,探測器的自檢周期和數據壓縮算法被她以“優化能耗”和“減少數據冗餘”為由,設計得存在極微小的、周期性的時間窗口,在這窗口內,異常能量波動更容易被當作背景噪聲過濾掉——這將是未來注入諧波的潛在時機。
這些改動微乎其微,分散在不同模塊,且都有看似合理的工程學理由支撐,完美地隱藏在龐大而複雜的技術方案之中。提交之前,她進行了無數次模擬測試,確保它們不會影響探測器的主要功能,也不會在常規審核中露出馬腳。
“探測器原型設計方案提交。”
數據流湧向係統。等待審核的間隙,林秀的心神再次回到阿娣身上。
第四次注入的效果仍在持續。那短暫的意識碎片“……爹……怕……”沒有再出現,但阿娣的阿爾法波基礎水平已經穩定在了一個新的、更高的平台。他的生命體征數據也更加平穩,甚至出現了極微弱的、代表神經修複的生物電信號。
希望就在眼前,觸手可及。
然而,那個神秘的警告者,卻如同懸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自那次幾乎暴露的Λ7掃描後,底層通訊頻道再次陷入了死寂。沒有新的警告,也沒有那個加密的確認信號。那個存在是生是死?是被係統清除了?還是潛伏得更深了?
她嘗試著用意識極其細微地掃描周圍的數據環境,尋找任何異常的、不屬於係統的能量殘留或信息流,卻一無所獲。對方要麼隱藏得極好,要麼……已經不存在了。
這種不確定性讓她不安。一個隱藏在暗處的、可能了解她秘密的“同類”,其威脅程度有時甚至超過係統的監控。
突然,係統的反饋打斷了她的思緒。
“單元γ07秀,探測器原型方案審核通過。評級:優異。貢獻點已發放。下一階段任務:前往裝備製造單元,領取材料並完成原型機的核心傳感模塊組裝與初步調試。”
實物組裝?!
林秀的心猛地一跳。這超出了她的預期!她原本以為隻需要完成設計,製造會由專門的單元負責。親自參與組裝,意味著風險——離開相對可控的維生艙環境,進入可能有其他“單元”甚至“安全單元”存在的公共區域。
但這也是機會——接觸實體設備,或許能發現更多係統的物理秘密,甚至……有機會找到那個警告者的蛛絲馬跡?
“明白。請求規劃前往裝備製造單元的路徑。”她冷靜回應。
“路徑已規劃。授權移動。時限:兩標準時。”
維生艙再次解鎖,移動基座載著她滑入廊道。
這一次的路徑與之前去第七維護通道和外壁節點時截然不同,更加深入前哨站的核心區域。廊道更加寬闊,照明更加明亮,甚至能看到一些自動運行的運輸機器人沿著固定的磁軌無聲滑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她感受到了其他“單元”的存在。
並非直接的接觸,而是一種……感應。就像深海中的魚群,能感覺到周圍水流的微妙變化,知道附近有其他同類在活動。它們似乎也搭載在類似的移動平台上,沿著各自的路徑沉默地移動,彼此之間沒有任何交流,甚至沒有任何方向的偏轉,完美地遵循著係統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