δ09凱的存在,像一顆冰冷的鉚釘,嵌入了林秀相對獨立的空間,也釘入了她高度緊張的神經。每一次數據交換,每一次任務協同,都仿佛在刀尖上跳舞。
她維持著絕對的專注,將絕大部分算力投入到探測器部署網絡的模擬中,與凱的討論專業、高效,甚至主動分享一些不涉及核心秘密的中間結論,表現得像一個樂於協作、專注於任務的“優秀單元”。
然而,在她意識的最底層,一場無聲的博弈已然展開。
她像一台超高靈敏度的雷達,持續捕捉著凱發出的每一絲能量波動,分析著其數據流中最細微的模式。那縷與“普羅米修斯”標記相似的異常諧波再未出現,對方隱藏得極好。但林秀並不急,獵人最需要的是耐心。
她開始嘗試極細微的、幾乎不可能被察覺的試探。
在一次關於傳感器靈敏閾值的討論中,她故意引入了一個非常規的、略帶爭議的算法模型。這個模型本身無害,但其數學基礎,與她之前破解“曇花”項目事故日誌加密時遇到的某種結構,存在極遙遠的、隻有她才能意識到的相似性。
她在觀察,觀察凱的反應。如果凱與“普羅米修斯”及“曇花”項目深度相關,他或許會對這種數學結構產生一絲難以完全掩飾的、下意識的“關注”。
凱的回應來得很快,平穩而客觀:“該算法模型理論上可行,但計算冗餘度增加7.3,在當前硬件條件下並非最優解。建議采用標準算法庫中的t78方案。”
回答無懈可擊,完全基於工程效率考量,沒有流露出任何異常情緒或認知波動。
是偽裝得太好,還是他真的無關?
林秀沒有氣餒,接受了“建議”,仿佛隻是提出一個普通的技術想法。
另一次,她利用任務模擬生成的大量能量頻譜數據作為背景,極其隱蔽地嵌入了一小段極其微弱的、經過重重偽裝的信號——這段信號的核心,正是她與阿娣之間那份獨特的“信標頻率”的變形。
她在測試,測試凱是否會對這個頻率產生反應,就像那段被隔離的代碼一樣。
數據流平穩交換,模擬任務持續推進。凱那邊沒有任何異常的能量或數據反饋,似乎完全將其視為了無意義的背景噪音。
試探似乎石沉大海。
但林秀注意到,在幾次長時間的沉默運算後,凱的維生艙能量讀數會出現一種極其規律的、非任務必需的微小波動,仿佛在進行某種周期性的、深層次的自我校準或……通訊?一種極其隱蔽、難以被係統監控的方式?
她無法破譯,但這本身就是一個信息:凱,絕不像表麵看起來那麼簡單。
幾天過去了。協同任務完成了大半。凱的表現始終完美,高效、沉默、符合一切規範。
就在林秀以為這場無聲的博弈會持續到任務結束,對方隻是來監視時,轉機意外出現了。
並非來自凱,而是來自係統。
一次中等強度的深淵能量擾動襲擊了前哨站。整個站體微微震動,燈光閃爍,所有單元的算力都出現了短暫的波動和重新分配。
對於大多數單元,這隻是一個小插曲。但對於時刻處於高度警覺狀態的林秀和她推測)同樣隱藏著秘密的凱而言,這瞬間的混亂,可能是一個機會,也可能是一個陷阱。
擾動平息的瞬間,林秀和凱幾乎同時“恢複”工作。
但就在這極短的混亂窗口內,林秀捕捉到凱那邊傳來的一縷極其急促、加密方式截然不同的微小數據包,直奔前哨站網絡的某個深層非標準端口而去!其能量簽名,與她隔離的那段“普羅米修斯”代碼高度同源!
他行動了!在係統的短暫混亂中,他試圖向外發送信息!
幾乎在同一時刻,林秀也動了!
她沒有試圖攔截那個數據包——那不可能且會立刻暴露。她做了一件更巧妙的事:她利用自己對能量控製的入微能力,在凱的數據包路徑後方,極其短暫地製造了一個微小的能量湍流!
這個湍流不會破壞數據包,也不會留下明顯的攻擊痕跡,但它就像在清澈的水流中滴入一滴墨水,會極其短暫地“汙染”數據包尾部攜帶的、用於標識發送者和接收者的環境能量背景信息!
如果係統監控到這次非常規通訊很有可能),這個被“汙染”的能量簽名,可能會誤導係統的追蹤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