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
湯圓子便帶著人上門來找隋易,給他安排了一個山上的活計。
青雲穀上雖然有大陣護持,卻也並非一勞永逸的。
大陣需要運轉,自然少不了靈石的支撐。
而所謂的靈石,便是一種富含靈氣的礦物質,在修士的圈子裡有著廣泛的流通。
除了拿來修煉,亦可以作為陣法的“燃料”使用。
穀內的靈石,有大部分是原青雲穀主人庫存的,此外也有現在的外圍弟子們冒險出去外麵開采,以確保大陣的日常供給需求。
隋易今天要做的,就是跟著另外幾個人一起把靈石等物資送到山頂上,並且協助修補陣法的損耗。
對此,隋易並沒有拒絕,辭彆了丹瓊之後便去往了指定的地點集合。
運送靈石的隊伍人不多,總共也就五個人。
而載具則更是顯得寒顫,居然隻有幾輛獨輪木車。
這樣的木車子要往山頂上推,而且每輛車還是載滿了重達二百斤靈石,一路的艱辛是可想而知的。
而且,修補陣法的工作每天都要做,今天一整天的時間,他們都得推著獨輪車繞著山穀一圈,沿途修補那些需要修補的針腳。
也就在場的人都是修士,換做普通人,這活就算能乾下來也得賠上半條命。
五人當中,除了隋易之外的四個人都是唉聲歎氣的,似乎在埋怨今日為何如此倒黴,居然分配到了這件工作。
可最終,他們還是得老老實實的推車上山,開啟一整天的忙碌。
一路上,隋易單獨推著一輛車跟在隊伍後麵,比較起其他人氣喘籲籲的模樣,他倒是顯得遊刃有餘。
同時,為了防止自己顯得太過特殊,他還不忘做戲到底,時不時的擦擦根本不存在的汗水,時不時的還會掉一下隊。
一個時辰後,他們這一支運輸小隊才終於登上了山頂。
站在這裡居高臨下,可以同時看見穀內和穀外的世界。
外麵一片霧蒙蒙的,大好的山河都被致命的毒瘴所覆蓋,灰蒙蒙一片宛如沒有儘頭。
反而觀之,穀內的生活雖然艱苦,可比較起外界的危險,似乎也不失為一處安逸之地。
他們沿著山頂一路前行,最終發現了一處需要修補的陣腳。
那陣腳就好似一根石頭樁子插在山上,上麵纂刻著陣法的紋路。
而眼前這一樁陣腳上的紋路明顯黯淡了許多,那是因為壘在針腳底下的靈石已經接近枯竭,表麵的藍色光澤已經消失的差不多。
要修補陣法其實不難,無非就是把耗儘靈氣的靈石撤下來,然後換上新的靈石。
按照特定的方式壘上去之後,再以朱砂筆將陣腳上的陣法紋路延伸描摹下來,讓它們看起來宛如一個整體。
一個名叫劉大嘴的年輕修士在這方麵頗具經驗,他叮囑隋易好好看他如何操作的,旋即便上手去做。
按照上麵所述的流程,劉大嘴小心翼翼的,大約花了一刻時的功夫便完成了修複工作。
描摹陣法的過程需要修士注入真氣,所以當他完成這一樁的時候,下次碰到需要修補的陣腳就該換人了。
這便是排隊輪換製度。
隋易隻是看了一遍,便將整個操作過程記在心裡。
畫符念咒本就是隋易的老本行,就這點小問題根本就難不倒他。
所以,一行人再度推車上路,等遇到下一個需要修補的陣腳時,隋易當即自告奮勇提出想試試。
其餘四人都有些懷疑,有些不信這個小道士隻是看了一遍就能學會。
劉大嘴提醒道:“可不許胡來,陣腳上的陣法每個都不太一樣,你得順著它的紋路往下畫,不是說記住一個就能全部畫對的。”
其他人亦是如此表示,希望隋易可以跟在後麵慢慢學,慢慢看。
可隋易還是表示堅持,並且保證不會有問題。
最終眾人便索性讓隋易上去試試,反正如果搞砸了,隻要大家一口咬定是隋易的鍋,最終也隻是罰他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