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詞,開篇第一句就化用了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隨後篇幅更是更是字字珠璣,通過幾項景物,便勾勒出元夕盛景!”
“上闕最後一句也是點睛之筆,一夜魚龍舞,不僅寫景,更是在寫我大宋顯貴與百姓同樂啊!”
“昔日蘇子瞻一首水調歌頭,被譽為寫儘中秋詞!我觀今日王玉昆這篇青玉案,當力壓古今上元詞啊!”
“不錯,不錯!”
……
一眾皇親齊聲附和,這幫人要讓他們參加科舉,那是抓瞎,可要讓他們賞析詩詞,那是手到擒來。
王岡被人如此誇讚,臉上卻是一片淡然,拱手連稱“過譽了!”
如此謙遜,自然又引起一大片的稱讚,並向趙頊道喜:“世有才子,乃官家大治之功!”
趙頊卻是笑罵道:“你們還沒看出來,我叫他作詩他沒急才,皇後剛一賞賜,他那才思就到了!端的是認錢不認人!”
眾人哈哈大笑,見趙頊緩了過來,也跟王岡說笑起來。
趙顥見王岡春風得意,暗暗朝旁邊的幾人使另一個眼色,當即就有人跟著附和了起來:
“此詞上闕寫景,下闋卻是在寫人,所描繪的那位容貌出眾的娘子,最後卻在燈火闌珊處,如此映襯,似意有所指啊!”
“不錯!”又一人接話道:“此詞頗有壯誌難酬,孤寂蕭索之意,而狀元郎,入仕不過年許,就已是監察禦史,可謂官途亨通,怎麼還有如此怨懟之言!”
王岡目光一凝,怨懟之言可不是說說而已,那是心存怨望,對皇帝不滿!
至於下場,想想烏台詩案,牽強附會一番解釋,就把蘇軾給毀了!
這是要害自己啊!
王岡環視四周,見不少人都看向自己,有的詫異,有的意味深長,便是趙頊麵上也有狐疑之色。
王岡暗罵趙頊耳根子軟,彆人三言兩語,就能讓他連自己這個大忠臣都能懷疑!
他當即開口,語氣淡然的反問道:“我為何要有怨望?科舉時官家簡拔我為狀元,入仕之後,每有差遣,官家更是事未做,封賞先至!如此恩重,我為何要有怨懟之言!”
兩人互視一眼,不是,你問誰呢?是我們在問你啊!
“既然如此,你那燈火闌珊處的人是指誰?莫非你要說不是你借詞自喻不成!”
“自然不是自喻!”王岡理所當然道:“這詞是官家要我做的,我為何要在官家的詞裡自喻!”
兩人都被氣笑了,嗬斥道:“一派胡言!那你且說詞中“那人”指的是誰?”
王岡一臉淡定道:“官家要的詞,自然是官家了!”
“我?”不僅圍觀眾人,便是趙頊都一臉茫然,我確實很優秀,也知道你小子很崇拜我,但如此直白的說,讓朕還是有些措不及防啊!
“胡說八道!官家乃天下最尊貴之人,言出法隨,有何難酬之誌!你莫要牽強附會!”那兩人又跳出來叫道。
現在在場眾人,都看出來這兩人是故意針對王岡的,但眾人都沒有多言,情況不明,明哲保身,這是他們的智慧!
趙頊自然也看出來了,但他毫不在意,無他,隻因見識過王岡那一張顛倒黑白的嘴!
甚至他現在還很期待,想看看王岡能說些什麼!
當下拱火道:“不錯,我也很好奇,朕坐擁四海,雄兵百萬,有何誌難酬,又為何會孤單寂寞!”